疾病往往是影響養殖戶養殖效益最直接且最嚴重的原因,每當換季,由于外界環境溫度、濕度的變化,對于疾病的産生和傳播産生直接影響,導緻各種傳染病頻發,如果預防不到位會導緻大面積緻病,十分影響經濟效益。對于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人們往往重視治療而忽視了預防,殊不知防大于治。如何進行有效的預防呢?為了減少疾病的發生,保證高效率的生産育肥,需要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理念,做到以下幾點。
養殖場主要分為分為生産區和非生産區,非生産區域包括了工人日常生活及活動區域,且由于非生産區由于其功能性複雜,不可控因素居多。為了避免病菌進入生産區,需要将這兩部分區域進行隔離,斷絕病菌的傳播。養殖人員在進出養殖區時要進行全面的消毒,避免帶入病毒,同時避免接觸可能緻病源;避免外來人員進入,車輛進出需進行嚴格消毒。
定期對養殖區域進行清潔消毒
二、群體預防高于個體治療,切忌因小失大重視豬群的整體情況,豬群的整體利益大于個體豬的利益,一定要避免注意力集中于個體豬的治療而耽誤群體疾病預防。當有疑似發病個體出現時,在進行個體豬的隔離治療時,同時應注意對于群豬進行疾病的預防,不可以注意力集中于發病個體的治療而耽誤了群體的預防。因個體豬的疾病治療,忽視豬群的預防可能引起大面積發病,造成巨大的直接經濟損失。
三、做好疫情預防,防大于治對于高發、易感疾病,對于在高發期及高發年齡段的豬群進行及時接種疫苗,避免疫情爆發。定期對于生産區進行徹底全面的清潔及消毒,加強對于各種可能緻病途徑的監控。關心疫情,實時關注各類疾病新聞,掌握身邊疫情動态,做到盡早預防,防患于未然。
集體預防
四、實時監測群豬健康狀态病毒的傳播受到溫度、傳播源、濕度、傳播介質等因素的影響,傳染強度及豬群易感度處于動态狀态。做好對群豬體溫、體毛、體色、個體活動等健康項目的監測,及時發現異常現象,進行對症調整治療,可以降低爆發式疫情出現的幾率。
五、合理規劃,科學預防建立養殖場完整的預防體系,有計劃的完成防疫體系的建立。結合現代獸醫的先進技術水平及科學理論,對于養殖場預防體系的建立進行合理的規劃,在實踐的過程中,對于現有的預防體系進行完善,做好疾病預防的同時提高養殖效率。
科學預防
六、合理分析病因,對症預防一種疾病的發生往往是由多種因素同時引起,嚴謹地進行診斷,合理分析引起疾病發生的原因,及時進行緻病因素的調整。多管齊下更利于疾病的治療,也有效的防止疾病的感染與傳播。
養殖場的建立需要養殖者耗費極大的心血,因此疾病預防更是對經濟回報的直接保護,希望大家都可以科學養豬,避免疫情的困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