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讨論臨海的時候,第一印象就是“古老”,作為曾經的台州府城,臨海的街巷裡依舊保留着舊日府城的風貌,而那座威嚴赫赫的台州府城牆,又講述了一個關于頑強、堅韌的臨海故事。
在古老與堅韌的背後,臨海還是一座柔軟的城。這一份柔軟來源于一道道風味食物中的煙火氣,鹹與甜交織出的溫柔生活。
“吃喝玩樂”,吃排在第一,中國人自古就明白吃對于生活的意義。食物,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它與生活息息相關,愛上一座城市,往往先從“吃”開始。
麥蝦
麥蝦,絕對是臨海美食中的C位擔當。麥蝦不是蝦,而是一道面食,因粉漿“割”成的麥條在沸水中遊走,形狀如蝦而得名。麥蝦一般都是湯食,厚實的麥條搭配蝦幹、蛏子、香菇、瘦肉、牛肉等配菜,滿滿一大碗裡融彙了鹹、鮮、香多種滋味,直把湯底都喝幹淨了還不夠過瘾呢。
麥油脂
麥油脂與麥蝦一樣都屬于面食,但風味卻截然不同。輕薄軟糯的面皮裡包上炒米面、豆芽、瘦肉、茭白、青菜等等十餘種菜品,卷好打包直接開吃,方便實惠,是最受歡迎的臨海早餐之一。用油煎過的麥油脂口感更香濃,一卷包好的麥油脂放入油鍋裡煎上幾分鐘,一直到表皮金黃,咬一口,酥酥脆脆。
府城糟羹
糟羹是一道有故事的小吃,原是臨海正月十四的傳統美食,與明朝戚繼光抗倭有關。現成為了獨具臨海地域特色的風味小吃。糟羹做法簡單,配料豐富,把豆面、青菜、香菇、瘦肉等切成顆粒狀,炒至半熟後加米粉漿或澱粉漿,一邊輕輕攪拌待到形成糊狀,以小火慢慢熬煮,趁熱喝上一碗,胃裡暖暖和和,心裡也覺得超滿足。
白水洋豆腐
白水洋豆腐可以說是臨海的“地理标志産品”,産自臨海市白水洋鎮,軟、嫩、鮮滑是其最顯著的特點。白水洋豆腐選用優質的六月豆、純淨的水資源及鹽鹵點漿,采用傳統工藝手工制作,豆漿濃度高,在煮制的過程中特意出現少許煳底,帶着微微焦香。豆腐吃法萬千,白水洋豆腐炖着吃最地道,用高湯微火慢炖,豆腐軟而不爛,入口香滑。
大石垂面
大石垂面,因垂直懸挂而得名,是臨海市河頭鎮的特産,也是臨海西北山裡人的主食之一。大石垂面不借助機器生産,純手工制作,揉面、醒面,“拉面”,近3個小時的制作,是難得的鄉間地道風味。垂面吃法多樣,可炒可湯,口感軟而有韌性,嚼勁十足。
姜湯面
在吃姜這件事情上,臨海人最有發言權。姜原本是廚房的調味品,而現在搖身一變成為了食物的主角。姜湯面就是代表。濃濃的生姜汁做君,黃酒為臣,熱鍋裡一起滾過一遍,姜湯面的湯底就成型了,配上臨海當地獨有的米面,輔以蝦幹、青菜、蛤蜊等,湯汁飽滿,姜辣味濃郁。
小城臨海,可鹽可甜,一道道打上“臨海特色”标簽的甜品,融在嘴裡化在心間,帶着鄉愁的甜味成了臨海人最溫柔的眷戀。
姜汁調蛋
其實在臨海人家中,這是最尋常不過的食物,但在旅人眼中,姜汁調蛋更多的是驚喜。紅糖與姜汁相遇,甜而不膩、辛而不烈;黃酒和雞蛋的搭配,既中和了雞蛋的腥味,又保留了Q彈的口感。而且這一碗姜汁調蛋裡的食材,每一款都營養滿滿。
蛋清羊尾
在臨海讨論甜品,一定繞不開蛋清羊尾。這是最早進入《中國菜譜》的臨海名小吃,光是流行曆史就跑在了前列。蛋清打到起泡,拌入麥粉揉成皮,再将豆沙裹入其中,包一層豬網油入鍋高溫烹炸直至表皮金黃後撈出,最後撒上一把“點睛”作用的白糖,使食物呈現出金黃透白的色彩,入口綿軟香甜,回味悠長。
海苔餅
在臨海的手信排行榜上,海苔餅穩居首位。首先從造型上來看,剛出爐的海苔餅表皮起酥,金黃油亮,白芝麻點綴其間,光看那顔值就忍不住想咬上一大口。再說口感,鹹中帶甜,甜中帶鹹,還夾雜着海苔的香氣,絕對擔得起“獨俱風味”這一評價。
梅花糕
梅花糕是臨海傳統小吃之一,因形似梅花故而得名。常見有純紅糖餡和芝麻紅(白)糖餡兩種,新出爐的梅花糕,冒着氤氲熱氣,還有那帶着甜味的香氣,隔着幾條街都能聞到。梅花糕一定要趁熱才好吃,蓬松柔軟,甜甜蜜蜜。
(原标題《臨海,到底有多“好吃”》編輯 蔡慧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