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裡面的氣氛?老母親因病住院,“老吾老及人之老”,我照顧,每天往來于醫院——單位——病房,送兩餐飯和老人的洗汰等醫院住院部的病房,所見所聞所體會,都是疾病與死亡,病床上躺着的大多數是垂暮之年的老人,那衰弱那萎靡,或挂吊針或吸氧氣,都是在與死神抗争走入病房,每次都是人生的感歎這半個月中,看着與老母親同一個病房的幾個病友,寫下來,也算是病房衆生相罷,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病房裡面的氣氛?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老母親因病住院,“老吾老及人之老”,我照顧,每天往來于醫院——單位——病房,送兩餐飯和老人的洗汰等。醫院住院部的病房,所見所聞所體會,都是疾病與死亡,病床上躺着的大多數是垂暮之年的老人,那衰弱那萎靡,或挂吊針或吸氧氣,都是在與死神抗争。走入病房,每次都是人生的感歎。這半個月中,看着與老母親同一個病房的幾個病友,寫下來,也算是病房衆生相罷。
老母親是靠窗的24床,22床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太太,臉色極憔悴極萎黃,患的是鼻血管瘤破裂,經常要出血,止不住。老太太是本地人,家裡可能是開廠的,兒子沒有時間照顧,請了護工侍候。黃昏時分,老太太經常唠唠叨叨,說什麼:老闆老闆,困困地闆啦。哪裡來功夫啊,夜裡八點鐘都沒有吃上夜飯。那說話的口氣還是同情自己的兒女辛苦,生存不易。住院的日子裡,老太太的媳婦和晚輩們有來看望的,晚輩們來看望老人,老人總是話不少,總的講還是算孝順的,醫生查房時再三對老太太說:這裡醫療條件有限,沒有好的治療辦法,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轉院為好。等有一天,我送中餐到病房的時候,老太太已經出院了,老母親告訴我,是家中的兒子聯系了廣州的醫院,用車子直接開到廣州去治療,老人飛機不能坐,最後隻能用汽車送。我聽了有些感動,兒子把耄耋之年老娘用汽車送到廣州去治病,說明母親在兒子心目中的地位與重要,不送杭州,不送上海,偏要送廣州,說明廣州在治療這個病上有好的方法,兒子也願意冒這個險,這個兒子是個孝子。
母親側旁是23床,那天進來了一位60歲的病人,病症是暈眩和天旋地轉,人面浮腫,不能起坐,惡心不能進水進食。她是我原來同事的老婆,一直為女兒帶着孩子。同事的老婆病情極複雜,同事性子極暴躁,與躺在床上的老婆沒有好聲好氣,送飯擱下就走,那老婦人吃飯都無法坐立,有時她妹妹來能幫着拉她一把,我也覺得這婦人挺可憐,同事在電話中大聲地責罵女兒不來管老娘,女兒解釋是在上班,同事火氣更大,罵的更厲害。女婿來過半天,話極少,更不用說照顧丈母娘了,隻是坐在床邊玩手機。醫生經過做CT和各項檢查,判斷同事的老婆可能是心肺出血,轉到另一個單間病房裡去了,老媽對我說,她的病不輕,可能會有麻煩的。
22床又進來了一個老太太,這是一個82歲高齡的重症癱瘓老太太,是我過去的又一位退休同事的嶽母。老太太家住甯波慈溪浒山,家中子女不少,春節女兒女婿孝順,把老人接來家中過年。可能是年老骨折疏松,有一天稍閃一下就劇痛,經送醫院檢查,是椎尾骨骨折,便住院躺下不能動了。在外科病房住着,血糖一直居高不下,醫生建議先到内科住院把血糖降下來。老人的境狀是很慘的,插着導尿管,大便要灌腸,痛的整天蜷曲在床上呻吟,晚上也整夜不眠地痛叫。退休同事告訴我,一家不知一家事,女兒一家在甯波市區,外孫女讀小學了,本來老倆口幫忙為女兒帶孩子,上學接送,現在家裡有了住院老太太,隻好請了護工侍候。老婆還要去甯波接送外孫女上學放學,來來去去很辛苦。我的同事隻能每天燒飯送菜,也是經常醫院裡來回跑。
再說說這個老太太的護工,老太太病床前的護工是皖籍口音,侍候這樣的病人價錢不會低的,估計起碼是200元一天,因為侍候全護理病人,包括喂飯和大小便,我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想想,幹這一行也難為她。護工約40多歲,估計家中也有不開心的事,在病房裡打手機,說話像打機槍,炒豆般地響亮,還不住地罵着。主家人在的時候,她的護理稍好些,如果主家人走了,她便坐在老人床前,不理不睬,任着老太太呻吟叫喚,最多叫聲:老太太哎——,你還是痛啊?護士的營生不容易,每天上午都有為老太太灌腸的過程,那場面,如果不是親人,會惡心翻胃逃開。可是護工隻能戴着薄膜手套,為老人做這件事。這錢不好掙。每次看到護工在為老太太導尿和收拾大小便,我的老母親臉上就會一片戚戚然,悲哀。
那天,我去送飯,見老媽鄰床進來一個小姑娘,個子很小,年紀約摸20出頭,一看穿着衣飾就是外來打工妹,躺在床上,一手挂着吊瓶,一手玩着手機,還不時地從旁邊的塑料小口袋裡抓顆瓜子嗑着。看見床上放着攝片,估計可能是肺片。也許是高燒引起的肺炎罷。小姑娘不說話,悶聲不響,來過一個戴摩托車安全帽的年輕人,拎一盒餃子,是快餐店買的,直到第二天晚上,一對老人抱着一個4、5歲的女娃娃來看那小姑娘,聽女娃娃和那小姑娘的對話,才知道這竟然是一對母女,才20出頭的年紀,孩子就那麼大了,結婚的年齡可想而知是很早了。這對老人是她的公公婆婆,果然是江西外地人。隔壁護工與那小姑娘的公公婆婆談的很投機,江西人在本地租了房子謀生,開了幾張麻将桌,那安徽女護工很有興趣地問着麻将桌的抽頭錢數,外地人來本地謀生都是極不容易的,什麼能掙錢,就幹什麼,肯吃苦耐勞,估計那個早婚的女病人住院花錢不會少,會給這戶家庭帶來不少負擔,甚至會影響生活。
我目睹了同病房病人和親屬以及護工的衆生相,确實有很多的感慨,那一間間病房裡的萎靡病人,那些垂垂老人,與輕盈而充滿青春活力的護士形成了顯明的對照,仿佛走過人生的四季,品嘗着春夏秋冬世态炎涼。看着眼前這一切,想起健美的過去,回味中年的時光,想象着即将到來的老境,珍惜生命的感覺,油然而生,不要自尋煩惱,不要無事生非,活着一天活好一天,享受陽光下的自由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