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那些讓你跟炎症性肌病混淆的病變(上)》
3,線粒體肌病
線粒體疾病可有多種表現。 按臨床表型可分類如下:
單純性肌病可表現為:運動不耐受、乏力、肌無力、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升高、肌痛,較少情況下包括橫紋肌溶解。
除單純性肌病外,其他類型有其他表現。比如眼外肌麻痹,色素性視網膜病、心肌病、耳聾、近端腎小管功能障礙、腎病綜合征、鐵幼粒貧血、乳酸酸中毒、癫痫、胃腸動力障礙、腹瀉、血小闆減少、腦卒中等等。
需特别注意的是輔酶Q10缺乏。因為輔酶Q10缺乏是線粒體病中少數可治療的類型----大劑量補充輔酶Q10可以見效或部分見效。
對于懷疑線粒體病者,建議行如下檢驗:
肌肉活檢仍是重要的輔助診斷的手段。大規模平行測序、新一代測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來行線粒體DNA測序是診斷的金标準。但需注意,尿液和血液檢查優于單獨的血液檢查。
線粒體病是最常見的遺傳性疾病之一
二,肌營養不良症肌營養不良症是由于肌肉組織變性所緻。目前認為,這類病變是一個龐大的疾病譜。較為熟知的經典類型有:
肌營養不良症病人可有肌酶增高,肌無力、心肌病變等等。年幼發病可表現為行走發育遲緩,常見奔跑緩慢且笨拙等等。部分肌營養不良症病人可沒有肌酶增高。因此不能因為肌酶不高而否定這個可能性。
肌營養不良症雖然是遺傳性疾病,卻未必很早發病。比如,Duchenne肌營養不良通常在2歲~3歲發病,Becker肌營養不良則是5歲~60歲發病。遠端型肌營養不良在10幾歲才開始有症狀。
因為肌營養不良症是一個龐大的疾病譜,涉及的基因很多。因此無目的、無方向的行基因篩查是不可取的。在肌肉活檢指導下,選擇合理的篩查基因目标是必要的。
小腿肌肉假性肥大的Duchenne型肌營養不良,參考2
三,内分泌肌病很多内分泌疾病都可以引起肌肉問題。比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功能亢進、庫欣綜合征、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等。
這裡最容易讓風濕科醫生誤診的是甲狀腺功能減退肌病。它的經典描述是:肌肉肥大、無力、肌酸激酶升高三聯征。但實際上如此經典表現的并不多。病人更多的是單純的無力、肌酶增高。
醫生要注意到病人的反應遲鈍,心率緩慢,怕冷,表情淡漠等。有時,可能僅僅能從甲狀腺功能檢驗裡發現。
庫欣綜合征主要是肢體肌肉萎縮、無力。而肌酶增高的并不多見,哪怕有也是很輕度的。
糖尿病很常見,但糖尿病引起的血管梗死性肌壞死很少見了。但遇到肌肉疼痛、腫脹和伴随的壓痛時,要想到梗死性肌病可能。
甲減、甲亢都可以引起肌病
四,總結風濕科醫生切忌把所有的肌無力、肌酶增高的病人都看做特發性炎症性肌病。
對于兒童來說,代謝性肌病、肌營養不良症是兒童期特異性肌病裡最常見的類型。雖然兒童皮肌炎很常見,但兒童特發性肌炎是很少見的。
因此,沒有皮膚症狀而以肌無力、肌易疲勞等症狀起病時,我們應該首先考慮代謝性肌病、肌營養不良症,而不是特發性肌炎。
對于成年病人來說,代謝性肌病、肌營養不良症相對少見;但也不可忽視。
還有一個誤區:看到糖皮質激素治療改善症狀而認定為炎症性肌病。其實一些代謝性肌病是可被糖皮質激素治療而改善症狀,肌酶下降。
參考資料:
1,UpTotate臨床顧問
2,《Neuromuscular Disorders》(第2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