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學名中國圓田螺,在我國各地的淡水湖泊、水庫、稻田、池塘溝渠很容易摸到
因為它肉嫩味美、營養高,且有清熱止渴、明目的功效,特别是我們老家人也比較喜歡吃田螺是個範圍相當大的名稱,它是腹足綱,中腹足目
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有一個圓錐形或陀螺形的貝殼,殼面光滑或有棱、棘等凸起,貝殼口有一個角質的蓋子,當身體縮進殼裡時,厣可以完全封閉殼口。喜歡生活在水流緩慢或靜止的湖泊、池塘、溝渠中的底層,以齒舌幫助攝食附生藻類。雌雄異體,卵胎生,小螺在雌螺體内發育長成後才排出體外。
對于吃貨來說,可能不是很在乎自己吃的螺蛳粉或田螺塞肉到底是哪種螺,不過對分類控來說,在飯桌上強行科普是一種很提胃口的事情——反正我又不吃。
飯桌上出現頻率最高的田螺,一般來自田螺科的兩個屬。一是石田螺屬,最常見的是石田螺,即通常稱為“螺蛳”的那一種。個頭不大,大概比小時候玩的玻璃球大點,殼表面有環棱。
二是圓田螺屬,一般就叫做田螺,個頭能長到乒乓球那麼大,甚至更大,殼面光滑。最常見的是中國圓田螺和中華圓田螺。
從名稱的角度來說,真正的田螺,為田螺屬的物種。田螺屬是田螺科最古老的一個屬,中國隻有少量分布,這種田螺你一般吃不到。如東北田螺僅分布于東北地區,三帶田螺僅分布于沅江流域的幾個支流。
同樣是從名稱的角度來說,真正的螺蛳也很難吃到。它們是螺蛳屬的物種,為我國特有屬,僅分布于雲南省的幾個湖泊裡,擁有比圓田螺更大的外形,可以長到7-8厘米大小,殼上具有很多棱和棘狀凸起,有點像海螺,這麼大的螺能好怎?答案是肯定的,至少古代人一直在吃,甚至上世紀中期還有大量食用,不過現在因為湖泊污染嚴重,很少能見到了,還是乖乖回去吃圓田螺和石田螺吧。
真正的螺蛳有多大?
另外,中國民間傳說“田螺姑娘”的版本很多,基本上都是田螺化成人形來跟窮苦勞動人民相愛,幫其燒飯洗衣,結婚生子,除暴安良等意淫情節,不過追本溯源,傳說最早出現在晉代束皙所著《發蒙記》中“白水素女”一節:
可見田螺姑娘,其最初形态不是田螺,乃是一海螺。
小時候吃石田螺,通常是洗幹淨後,拿鉗子把殼尖的部位夾掉,然後加調料炒熟,夾掉殼尖既可以使炒的時候更入味,又便于從殼口那裡把肉吸出來。小時候比較貪吃,還是挺喜歡吃爆炒田螺的,不過我吃的時候都是拿牙簽挑肉,挑出來以後的螺肉後面還帶着螺旋形的内髒團,就是怕吃到這個部分,才從來不直接吸。如果恰好碰到螺的繁殖季,還會吸到一嘴小螺,非常惡心。
後來對吃越來越懶,嫌拿牙簽挑肉繁瑣,就不吃帶殼的螺了,不過好在還有韭菜炒螺肉,再後來,嫌螺肉太小,吃不出味道,索性連韭菜螺肉都不吃了,至于大個的圓田螺,我是連見都沒見過。
爆炒田螺,按這個尺寸看來,應該是圓田螺。
圓田螺做法與石田螺差不多,無非還是爆炒,紅燒,炖湯等等,各種做法區别唯在調料而已,有的地方重辣,有的地方重醬油,或黃酒,或豆醬,或紫蘇羅勒,乃至加上酸筍,配上米粉。不過田螺塞肉這種做法還是第一次聽說,需要把田螺先焯水燙個半熟,再把肉挖出來,切碎,再拌上其他生物的肉末和調料,拌勻,再塞回殼内,回鍋燒熟。此等繁瑣做法非圓田螺不可,石田螺太小,要塞起來肯定很費勁。
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食用未經煮熟的螺類,包括中國圓田螺在内的幾十種腹足類動物都是廣州管圓線蟲的中間宿主,這種線蟲類動物會侵犯腦組織,危害中樞神經系統,嚴重的可導緻死亡。因此不要為了圖個新鮮,就去生吃田螺。
發一下昨天新抓的田螺,還沒想好怎麼吃?
我是海霞喜歡花草樹木喜歡雙腳踏在土地的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