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縣治在開平屯而得名的開平,隸屬于廣東省江門市管轄,地處五邑僑鄉中部,境地因原開平縣三埠鎮被潭江分割為長沙、新昌和荻海三個區域,與武漢三鎮有相似之處,故有"小武漢"之稱。
一提到開平,大家更多會聯想到其聞名遐迩的碉樓建築群。事實上,除了碉樓美景以外,開平還有很多不被外地人所熟知的美食,在本期的文章中,珠珠就帶老友們雲遊一下開平的美食世界吧!
砵仔糕
缽仔糕又叫碗頭仔糍,起源于明朝的台山,後來傳入開平經過改進。主料隻有粘米粉跟白糖,其通體結實,油潤光潔,細膩嫩滑。用最傳統的粘米粉制作的砵仔糕,吃起來額外的軟糯,還有淡淡黃糖的香味。如今除了傳統的白糖和黃糖缽仔糕外,還有種Q彈Q彈的水晶缽仔糕。
行山餅
在開平地區,清明祭掃先人墳墓通常俗稱“行山”,行山會有燒豬、熟鵝、熟鴨蛋、糯米飯、甘蔗等祭品必不可少的祭品。除此以外,還有必不可少的燒餅。因而燒餅又被冠上“行山餅”的美名。
它的主要原料為糯米粉,用糯米粉拌白糖煮好後放在大缸裡發酵,配以冰肉、芝麻、豆沙、蓮蓉、叉燒等為餡料。餅坯制成後,置于平底的圓鐵盆中,上下以猛火煎烤。就這樣,燒餅具有入口香脆軟滑的特點,祭祖過後的燒豬肉夾在裡面一塊兒吃,更有甘香滋潤之味,令人百吃不厭。
鹹湯圓
開平的鹹湯圓,是實心的粉丸,并沒有其他的餡料,十分有嚼勁。為了彌補它味道的單調,有智慧的開平人把生湯圓放在特制的湯裡滾熟。湯裡通常有白蘿蔔絲、紹菜絲、蝦米、魚片、臘腸片、蔥粒,熟了就直接把它們随湯圓撈起來。
赤坎鴨粥
赤坎鴨粥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傳統名點,屬于粵菜系。因産自廣東赤坎鎮而得名。廣東人喜好喝粥,因此粥的品種和制法也非常豐富。開平尤以鲫魚粥和赤坎鎮的鴨粥最有名,也是最受人們歡迎的。
目前開平市内擁有多家專營鲫魚粥的粥店,其中以曙光路一帶最為集中,這裡的粥店有的面積非常大,生意尤其興隆,由此也可看出鲫魚粥在開平的受歡迎程度。鲫魚粥的做法其實并不複雜,主要原料為上等精米和新鮮鲫魚。烹制時先将米放入土簍中,待煮熟煮爛後再放入鲫魚及其他輔料,快速燙制稍許即可。此粥以粥質順滑,魚肉鮮香取勝,不失為粥中上品。而鲫魚清蒸至熟,淋上開平特産味極鮮醬油,味道鮮美,齒呷留香。
除了鲫魚粥以外,開平赤坎鎮的鴨粥因為味道出衆,也常常吸引了很多開平城區的市民專程前往赤坎品嘗。烹制鴨粥除要選用上等精米外,在鴨的選用上也同樣考究,鴨齡、肥瘦均應适中,以保證肉質鮮嫩,不肥膩。烹制時将精米放入土簍中熬煮,待将熟時再把半熟,并已斬件的鴨肉放入同煮,直至全熟。此粥保持了鴨肉原有的香味,口感清爽,老少皆宜。
馬岡濑粉
馬岡濑粉是馬岡鎮獨特的風味食物,圓絲狀、潔白,直徑3-4毫米,鮮美可口,口感韌滑、軟爽。可加入各種湯水或醬油、花生油進食,風味獨特。
牛欄丸
牛欄丸,也叫牛卵糍,相當于開平的年糕,一般在年底前開始蒸制,用糯米粉和粘米粉做成。新鮮蒸出來的牛卵糍潔白如雪,又軟又滑,沒有味道,隻有一股淡淡的米香,蘸着醬油和麻油吃,最能吃出原味。當然,牛欄丸除了沾醬油這種吃法,還有多種吃法,比如:将其切片後用臘味芹菜炒、或用狗仔鵝焖、甚至還能煲糖水。
好啦,本期的開平美食合集到這裡告一段落了!你還有什麼推薦的開平美食或者想要了解的地方風味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來源 | 網絡
編輯 | 玥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