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5年前相比,澳洲超市的主食(如牛肉糜、牛奶和面包)的價格均有所上漲。
除超市外,還有很多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自2017年來大幅上漲,雖然這些上漲較少受到普通民衆的關注,但也關乎民衆的錢包。
據最新的季度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的食品通脹率大幅上漲。與此同時,食品價格錄得10多年來最高的同比漲幅。
在今年之前,大多數食品的價格在5年内上漲了不到20%,約每年上漲4%,然而化肥和飼料的價格在不到18個月内上漲了100%到400%。
一升牛奶的價格已從2017年的1.25澳元/升漲至1.40澳元/升。
2017年,一條面包售價約為3.10澳元,而現在的平均價格約為3.30澳元。而牛肉糜5年前的價格為11.20澳元/公斤,現在為13.50澳元/公斤,漲幅近21%。
在過去5年内,澳洲偏遠地區居民的其它開支,尤其是柴油和化肥,也大幅飙升。柴油價格上漲了66%,至2澳元/升,尿素上漲了225%,至1300澳元/噸。
與此同時,電價在近幾年保持相對穩定,平均價格還下降了16%。
CPI報告還預測,随着運輸成本、供應鍊中斷和生産成本的增加,消費者需做好結賬時掏更多錢的準備。第一季度的食品價格同比上漲4.3%,比上一季度高出近3%。
其中,蔬菜價格同比上漲6.6%,水果價格同比上漲近5%。
昆士蘭科技大學的Gary Mortimer表示,盡管食品成本的上漲速度通常比其它商品和服務慢得多,但因為一般人購買食品雜貨的頻次較高,因此才會令人印象深刻。
他說:“有些人每周要采購食品雜貨3至4次,有些人差不多每周采購一次。這種高頻率意味着,幾乎是在價格一上漲的時候我們就會注意到。”
“而且我們通常不會隻買一樣東西,而是要買幾十樣,因此當日常用品價格上漲時,我們會對那些可買可不買的東西猶豫不決。”
“當你在支付醫療保險、房屋保險或其它服務的費用時,因為它們是一次性的,即便價格大幅上漲,你往往也能接受,但對食品雜貨卻不是這樣。”
Mortimer還表示,最近油價漲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消費者的行為會因購買的商品不同而不同。他說:“油價的漲跌備受關注,它會影響消費者的情緒。”
“像很多食品雜貨,我們對它的價格變化有明确概念,而那些一錘子買賣,如保險或木材,我們作為普通消費者,不會經常追蹤它的價格變化趨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