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是鑲嵌在祖國南疆的一顆璀璨明珠,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有占全國1/4的動物和1/6的植物,是名副其實的“動物王國”和“植物王國”,這裡豐富的食材,也讓當地人提制作了五花八門的美味食物,吸引了衆多國内外的遊客。下面這八種隻是其中一小部分,你有吃過嗎?
一.景洪苦筍
苦筍是傣族人最愛吃的一種素菜。吃苦筍最講究佐料,人們稱這種佐料為“南秘”。可以用魚、蝦、螃蟹制作而成,比較簡單,最普遍的是用西紅柿制作的南秘。吃的時候隻要拿燒好的苦筍蘸上“南秘”即可食用。這時的苦筍是又苦又香,又辣又酸,主味是苦,但傣族人吃筍很特殊,他們是越苦越愛吃。
二.小雞煮稀飯
小雞煮稀飯,是佤族普及面最廣、節慶或待客的最佳粥品。佤族地處雲南邊境山區,聚族而居,民風古樸,尊老愛幼,待客如賓。食俗粥上桌後,雞頭必須昂立粥中,由主人将雞頭獻給最尊貴的客人或年長的老人。客人應笑臉相接,不能拒絕,親日品嘗。吃此粥時,必飲低族傳統水酒,其樂融融。嘗粥,五味俱全,鮮甜滋潤,飯菜合一,尤宜老幼體弱者食用。
三.傣味炸牛皮
其原料是牛皮和食用油。制作時先将牛皮煮熟,把毛刮淨,用刀劃成半尺長、2寸寬的若幹塊,洗淨、曬幹備用。待食用時,把油倒入鐵鍋裡加熱,然後把曬幹的牛皮放入能浸沒牛皮的油鍋裡,慢慢地油炸,使牛皮發泡、微黃時即可取出。這種油炸牛皮既可直接蘸酸角醬汁食用,也可以用來做配菜,是傣家人最喜愛下米線、米幹的食品。
四.知了背肉餡
知了,學名叫鳴蟬。把知了的腳,翅膀去掉,洗淨後,用刀劃開背部。将洗淨、剁細的豬肉蔥、蒜、辣椒及适量的醬油、鹽拌好,塞進知了體内,再把知了的背合攏,用細蔑繩捆好,放進油鍋裡煎黃,盛取即可食用。其色紅光油亮、皮脆肉松、滋味香脆,别有風味,也是傣家人的下酒菜之一。
五.酸筍煮雞
是傣族一道較為典型的菜肴,其作法:将酸筍用水漂動 酸味,然後放入鍋裡煮透,再把準備好的雞肉放入鍋裡同煮,待雞肉煮爛後起鍋。随後将辣椒、蔥、姜等佐料放入鍋裡炒熱,再把酸筍雞湯倒入鍋裡回一下鍋,即可食用,其昧酸辣爽口,味道獨特,
六.酸筍煮螺蛳
這裡的螺蛳是指田螺,撈回後,放在清水裡浸泡三天,待泥土排淨,再把每個螺蛳的尾部用刀砍掉,去掉泥土和糞便後,與酸筍一起放人鍋中加上姜、蒜、辣椒煮上十分鐘左右,便可食用。味道鮮美,開胃增食。喜食辣椒的遊客,到傣味餐廳和夜間美食攤點都能品嘗。酸筍是甜竹筍腌制而成,傣族居住的地方都有。
七.舂木瓜
進西雙版納傣族村寨,見得最多的要數木瓜樹,竹樓前、籬笆旁都會栽種着成排的木瓜樹,不僅可以起到綠化美化庭院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它還是制作傣家風味美食“舂木瓜”的首選原料。
舂木瓜是一種美味菜肴。制作舂木瓜有兩道工序。做法是先把木瓜剁成絲,然後把新鮮辣椒、西紅柿、檸檬、鹽、糖、味精、魚露等放進石臼裡,用石杵舂成糊狀,再與木瓜絲拌合,酸、甜、辣、鹹和帶有魚露特殊味道的舂木瓜便做成了。
八.傣族竹筒飯
雲南的西雙版納是一個遙遠而又美麗的地方,在這裡生存的傣族人世世代代與竹有緣,人們種竹吃筍,又用竹子建房蓋屋,還用竹子做成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如:竹桌、竹凳、竹湯匙、竹盆等,甚至做成竹鍋燒茶煮飯。到了雲南的西雙版納,就不能不嘗嘗那裡傣家人特有的竹筒飯。
隻需将新鮮竹節砍下,将優質糯米裝入竹節,加水浸泡若幹小時,用芭蕉葉或幹淨的甘蔗葉塞住筒口,放在火塘内用文火燒烤或置于烤爐上烘烤把水煮幹,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闆或地闆上輕敲數遍,剝去竹筒的薄皮,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融糯米香、青竹香于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