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小龜介紹了“芥末墩兒”、“老北京糊餅”,今天我們來制作另一個老北京美食:乾隆白菜,沒錯,此乾隆就是那個乾隆,曾經一言九鼎的真命天子,既然用他的名字來命名,那麼這道菜必須且一定與他有關,其實這道菜就是他當年在宮外一家酒鋪(如今聞名的北京老号‘都一處’)吃的一道菜。據說當年的故事是這樣的:
在除夕夜,别的店早已打烊了,隻有王瑞福的王記酒鋪還開着,這時來了幾個人吃飯,那時店裡能給客人吃的東西已經很少了,可又不能不接待呀,就弄了幾個菜給客人食用。正時冬季,主要的蔬菜就是大白菜,可又沒有什麼準備,就用家裡的芝麻醬拌了一下給客人吃,客人吃飽後,說這道白菜最好吃,很是贊揚,特别誇獎,王瑞福一看客人吃的很滿意,自己也很高興。
沒想到的是過了兩天有宮裡人送來皇上賜的禦匾,上面寫着“都一處”。他當時也不知是怎麼回事。後來才知道除夕晚上來吃飯的那個人就是乾隆皇上。把禦賜的匾挂到了門口,從此就叫都一處。(意為當夜大過年的,幾乎所有店鋪的人都回家吃年夜飯,整個京都隻有此酒鋪還在營業。)
後來王瑞福想起那天皇上很喜歡吃的那種拌白菜,于是就吩咐以後店裡要賣這個菜。可是要起個名子呀,就想既然皇上那麼喜歡,就叫“乾隆白菜”吧。
從此,乾隆白菜流傳至今,在如今的老北京飯館,此菜是必備的涼菜,而且最重要的是,這道菜原料簡單,做法簡單,飯館裡一般賣十幾、二十幾元,而在家裡,實惠的價格不屑讓你說出口~如果你也喜歡吃的話,一起來和小龜制作吧~
一、乾隆白菜的做法:
- 原料:白菜葉,芝麻醬2勺,陳醋2勺,蜂蜜 1勺,白糖半勺、白芝麻、食鹽适量
- 制作方法:
步驟1:準備白菜葉。将大白菜的外面葉子及菜幫剝下來,隻取裡面的嫩葉部分,洗幹淨後,在一旁控幹水份。
步驟2:準備醬料。趁白菜葉控水的時候,碗中倒入芝麻醬2勺,陳醋2勺,用勺子攪拌均勻;然後再加入1勺蜂蜜,邊加入邊用勺子攪拌均勻;再加入白糖半勺,用勺子攪拌均勻;最後再加入适量的食鹽,再用勺子攪拌均勻。解(xie四聲)好的芝麻醬汁最佳狀态是用勺子舀起醬汁倒下時成細線狀慢慢滴落。[此步注意:加入的醋、蜂蜜、白糖、鹽,要分别加入,并且分别攪拌均勻,這樣,才能讓調料充分混合,并能随時感受醬汁的稀稠度,一定不要同時加入。]
步驟3:拌菜。把調好的麻醬倒在白菜葉上,讓每片菜葉都均勻的裹上醬料,裝盤後撒上白芝麻即可食用。
二、烹饪中的小貼士:
1:這道菜的關鍵就在于調的麻醬汁上,要做到不稠不稀,因為白菜葉上有凹凸的紋理,這樣做好的醬汁剛好可以挂在白菜上,并且盤底沒有滴落的麻醬,這樣的狀态才是最好的。
2:小龜的家常版乾隆白菜配方為:芝麻醬:陳醋:蜂蜜:白糖=2:2:1:0.5。注意市場上的芝麻醬、醋、蜂蜜的稀稠度及甜味等都不相同,種類太多。小龜用的是:六必居芝麻醬、鎮江陳醋、槐花蜂蜜及綿白糖,你根據你準備的食材及喜好将比例調整即可。
3:芝麻醬在調和的時候,盡量不要加水,隻用陳醋、蜂蜜來調和,如果後期你調出來的醬汁太稠的話,可以稍加一點清水。
4:洗淨的白菜葉一定要瀝幹,越幹越好,否則濕的白菜葉挂不住麻醬。
5:一定要用白菜裡面白菜心的葉子,也就是黃色的葉子,而不是外面綠色的葉子,因為裡面的黃色菜葉吃起來甘甜清脆又爽口。并且一定要用手撕成小塊,不要用刀切。如果你擔心家裡的大白菜剝太多外面葉子很難吃完,可以用娃娃菜來代替。
6:口味的變遷及改良: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将傳統的吃食進行改良,比如,在制作這道菜時,加些辣椒油、老抽、使用白醋、或者為了好看将白芝麻改成黑芝麻等等。或許,這也是老傳統的一種流傳方式吧。
三、乾隆白菜的口感及營養價值:這道涼菜吃起來酸甜可口,爽脆又開胃,可能是大白菜作為涼菜的最好吃法吧。有專家解讀這道菜說:醋入肝經,由此增強了柔肝陰,具有養肝血的效果。蜂蜜潤燥又甘甜,和醋搭配在一起,就有了“酸甘化陰”的效果,可以補足身體因溫燥而傷的“陰”。這也是“乾隆白菜”用醋和蜂蜜調制而達到的藥用價值。
乾隆白菜,名副其實的懶人菜,和“芥末墩兒”、“老北京糊餅”一樣,都是用最普通的食材做出不普通的味道一直傳承到現在,說它們是最接地氣的家常菜一點不為過,家常美味,不是大魚大肉,而是用手邊的常見普通菜,用上極簡又饒有趣味的做法,那味道卻能在你口中停留不散,變成記憶,你說神奇嗎? 喜歡這一口的你不妨一試!
每天的柴米油鹽讓我們對瑣碎繁雜的廚事早就沒有了“若如初見”的感覺,但可是然而but,“不計得失、渾然忘我、樂在其中”依然是我們每天的不懈追求。我是趴窗看雨的小龜,愛生活、愛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喜歡我就~關注!~點贊!~支持我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