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民以食為天”。中國在曆史上有着五千多年的曆史,而菜系文化也伴随着曆史傳承了許久。因各地不同的文化習俗導緻其菜肴各有各的特色。那麼,下面随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飲食文化吧!
今日份菜:紅燒獅子頭
紅燒獅子頭是中國的一道名菜,逢年過節也稱四喜丸子,是取其吉祥之意。這是一道淮陽名菜,有肥瘦的肉紅潤油亮,配上翠綠的蔬菜,鮮豔的色彩加上撲鼻的香味,醇香味濃的肉塊與汁液,看上去就讓人食欲大開。已故的國畫大師張大千傳授夫人的一到拿手好菜就是紅燒獅子頭,張大千先生的做法是:七分瘦肉,三分肥肉,細切粗斬,大小如米粒,不能剁太細,讓肉質之間保持縫隙才能含汁。
四月
曆史起源:紅燒獅子頭
要說“獅子頭”,用揚州話說就是大斬肉,北方話叫“大肉丸子”或“四喜丸子”,那就這樣一道看似普通的菜肴是如何演變成如今的名菜,又是怎樣“隐姓埋名”成了如今的“獅子頭”呢?深巷食記就先帶你了解一段曆史!
據史書記載,當年隋炀帝帶着嫔妃、随從,乘着龍舟和千載船隻沿大運河南下時,所過州縣,500公裡内皆令獻食。一州至百輿,極水陸珍奇。楊廣看了揚州的瓊花,特别對揚州萬松山、金錢墩、象牙林、葵花崗四大名景十分留戀。回到行宮後,便吩咐禦廚以上述四景為題,制作四道菜。禦廚們在揚州名廚的指點下,費盡心思終于做成了松鼠桂魚、金錢蝦餅、象牙雞條和葵花斬四道菜肴。楊廣品嘗之後,十分高興,于是賜宴群臣,一時間,淮揚菜肴傾倒朝野,官宦權貴宴請賓客也都以這四個菜為榮,奉為珍品。
紅燒獅子頭典故
到了唐代,随着經濟的繁榮,官宦權貴也更加講究飲食,有一次,郇國公韋陟宴客,府中的名廚韋巨元也做了揚州的四道名菜,并伴以山珍海味、水陸奇珍,令賓客歎為觀止。
而當“葵瓜斬肉”端上時,隻見那巨大的肉團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絕倫,有如“雄獅子頭”,賓客們趁機勸酒道:“郇國公半生戎馬,戰功彪炳,應配以獅子帥印。”郇國公高興地舉起酒杯一飲而盡,說:“為紀念今日盛會,‘葵花斬肉’不如改名‘獅子頭’。”一呼百諾,從此揚州就填了“獅子頭”這道名菜。到了清朝,乾隆下江南,把這一菜肴帶入京都,使之成為清宮菜之一,以緻如今此菜成了我國的名菜代表一直流傳至今!
這道菜,也算是一道大菜,功夫菜。各地做法也有些微區别,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最簡單的一種。
那麼這麼一道紅燒獅子頭該怎麼做呢!
【準備食材】:
食材明細
【材料】豬肉,荸荠,生姜,小蔥,生抽,老抽,蚝油,胡椒粉,十三香,雞蛋,澱粉,八角,桂皮,香葉,食用油,白糖。
【做法】
1準備好食材,這些是做獅子頭的材料
仙女們,沒事的時候給家裡人做上這麼一道菜,讓家人們也試試吃一下!!
【小貼士】
1.剁肉餡時要參照“三分肥,七分瘦”的原則;2.獅子頭要柔軟好吃,肉最好自己剁3.攪肉餡一定要向一個方向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