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我們在測量血壓的時候,主要看的,是收縮壓(高壓)和舒張壓(低壓)的數值。高血壓的診斷和分級,也主要基于高壓和低壓的水平。但其實,高壓與低壓之間,一直都隐藏着一項具有重要臨床意義的數值,這就是高壓與低壓的差---“脈壓”,也叫“脈壓差”。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說一說,脈壓差的正常範圍應該是多少;脈壓差增加具有哪些臨床意義;以及,如何降低脈壓差。
脈壓差,也有正常參考範圍當我們使用血壓計測量血壓時,會直接得到兩個數字:一個較高的數字,叫做“收縮壓”,就是大家常說“高壓”;另一個較低的數字,叫做“舒張壓”,就是大家常說的“低壓”。收縮壓是我們的心髒在收縮的中期,整個動脈系統内壓力達到最高時,測量出的血壓;而舒張壓則是我們的心髒在舒張的末期,整個動脈系統内壓力最低時,測量出的血壓。當我們拿收縮壓的數值減去舒張壓的數值時,會得到一個差值,這個差值就是“脈搏壓”,也叫做“脈壓差”或“脈壓”。
按照第九版《生理學》教材中的描述,在靜息狀态下,我國健康青年人的理想血壓水平應該在:收縮壓100~120mmHg;舒張壓60~80mmHg;脈壓差30~40mmHg。而按照網絡搜索所提供的信息,脈壓差小于20mmHg時,屬于脈壓減小;而脈壓差大于60mmHg時,算脈壓增大。
也就是說,對于中青年人群而言,理想的脈壓差應該在30~40mmHg,而對于全人群而言,脈壓差在20~60mmHg的範圍内,都不算是異常。
影響脈壓差大小的因素醫學研究發現,脈壓差的大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
首先,大動脈的彈性可以影響脈壓差的大小。大動脈的彈性是衡量血管健康度以及硬化程度的一個重要标準。動脈的彈性可以緩沖血壓的劇烈波動,讓血壓的波動幅度減小。因此,當大動脈發生硬化,彈性減弱時,脈壓差會升高。
其次,心髒每次搏動的輸出血量可以影響脈壓差的大小。當心髒每次搏動射出的血液量增多時,動脈血管壁承受的壓力會相應變大,收縮壓的升高較為明顯,這時候脈壓差會增大;反之,心髒每次搏動射出的血液量減少時,脈壓差會減小。
再者,心率可以影響脈壓差的大小。心率對舒張壓的影響更大一些,當心率增快時,每次心髒搏動的舒張期就會明顯縮短,導緻舒張壓升高較為明顯,脈壓差會相應減小;而當心率減慢時,則脈壓差會增大。
最後,外周血管阻力也可以影響脈壓差的大小。外周血管阻力對舒張壓的影響更大,外周血管阻力增大時,舒張壓的升高較為明顯,脈壓差會相應減小;而當外周血管阻力減小時,則脈壓差增大。
在上述這些因素當中,大動脈的彈性和硬化程度以及心髒的收縮,是對脈壓差影響最大的。
脈壓差,随年齡增大,而不斷增大無數的臨床觀察總結出,脈壓差會随着年齡的增大,有不斷增大的趨勢。這是由于,随着年齡的增大,血壓整體上會不斷升高,而收縮壓的升高幅度往往高于舒張壓,因而會逐步出現,脈壓差逐漸增大的現象。
在老年人當中,脈壓差較大的這種現象非常顯著,有不少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其血壓表現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典型的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指的是,舒張壓在90mmHg以内,但收縮壓≥140mmHg,這類患者的脈壓差往往明顯升高。
研究認為,老年人出現的脈壓差升高與動脈硬化的嚴重程度有關,大動脈硬化所緻的動脈壁彈性下降,是引起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關鍵原因。因此,脈壓差增大被認為是大動脈硬化、動脈壁彈性減弱的标志之一。
脈壓差異常,疾病預警信号
脈壓差的異常,尤其是脈壓差的明顯增高,往往提示存在某些疾病,或者預示某些疾病的患病風險增高。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有醫學研究發現,脈壓差≥63mmHg的人群,其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明顯高于脈壓差≤46mmHg的人群。因此,有醫學專家認為,脈壓差增大本身就是心血管事件的獨立預測因子之一。
在臨床上,有一些疾病可以引起脈壓差的明顯升高,常見的有:老年性單純收縮期高血壓;主動脈及大動脈粥樣硬化;甲狀腺機能亢進;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等。
當然,也有一些疾病會引起脈壓差的減小,比如:心力衰竭、縮窄性心包炎、心包積液;二尖瓣狹窄、主動脈瓣狹窄等。
脈壓差的大小,往往可以幫助臨床醫生判斷是否存在這些疾病,以及這些疾病的嚴重程度。
如何降低脈壓差脈壓差增大,提示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和死亡風險都增加,因此,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除了要控制收縮壓和舒張壓以外,還應該降低脈壓差。脈壓差增大同時伴有血壓升高的時候,收縮壓的升高幅度往往高于舒張壓,因此,在降低脈壓差的治療當中,目标就是選擇性降低收縮壓,而讓舒張壓降低的幅度較小甚至不降低。
目前,在臨床上,尚無隻降低收縮壓而不影響舒張壓的藥物,因此,在降低脈壓差的治療策略上,隻能在常用的治療藥物當中,優先選擇降低動脈硬化度、改善大動脈彈性的藥物,這些藥物包括:
第一,長效鈣離子拮抗劑,CCB類藥物,也叫“地平”類藥物,比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CCB類藥物對收縮壓的降低幅度一般明顯大于舒張壓,可以減小患者脈壓差。長期使用CCB類藥物,可以促進血管内皮細胞合成和釋放一氧化氮,從而提高血管的彈性與順應性。目前,CCB類藥物是臨床上治療老年高血壓的首選藥物。
第二,他汀類降脂藥物。他汀類降脂藥物盡管并非是降血壓藥物,但是,其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延緩甚至逆轉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對于降低血管硬化度是具有明顯幫助的。
第三,長效硝酸酯類藥物。這類藥物常用于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的症狀控制,其作用于冠狀動脈可以舒張血管、改善心肌缺血,而對于大動脈,其可以發揮改善血管硬化,舒張大動脈平滑肌,恢複大動脈彈性等功效,可以降低脈壓差。
第四,新型降壓藥,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目前上市的有:沙庫巴曲缬沙坦。這種藥物其實包含有兩種降壓成分:腦啡肽酶抑制劑與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在一項老年高血壓的臨床研究當中(PARAMETER 研究),這種藥物被證明具有降低脈壓差的功效。
此外,有研究認為,噻嗪類利尿劑以及葉酸補充劑等,也可以幫助降低脈壓差。
總結一下,脈壓差是收縮壓與舒張壓的差值,當脈壓差超過60mmHg時,就屬于脈壓差明顯升高。脈壓差升高,是心血管事件的獨立預測因子,對于高血壓合并有脈壓差升高的患者,在降低血壓的同時,也應該降低脈壓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