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幅員遼闊,南北飲食差異很大。
像小吳老婆老家廣西,喜歡吃清淡的食物,且飯的話喜歡吃稀飯,菜呢喜歡吃酸的,不喜歡吃辣的。而小吳湖南新化則不一樣,新化人喜歡吃辛辣一點的食物,每餐都得吃幹飯,沒有辣椒卻吃不下飯,因此,小吳每次去廣西丈母娘家,都不太習慣廣西的飲食。
由于地區差異的原因,不僅飲食差異大,而且在食物的制作方面也有很大的區别,這個去菜園看一下就非常的明顯了。
在廣西丈母娘家的菜園裡,種的大多是一些青菜之類的,像菜心,菜花,紅薯苗,油麥菜,苦麥菜等等,小吳家的菜園種的是辣椒,茄子,豆角,四季豆,南瓜,冬瓜,苦瓜等等。
小吳老婆第一年來湖南,有一次小吳帶老婆去菜園摘菜,老婆看到菜園裡種的一種植物,就問小吳,為什麼這裡那麼多的草不拔除,小吳說那是老媽特意種的,它的果實可以用來做粑吃的。
老婆說這種植物同廣西一種牛筋草很像,開始以為是草呢?在廣西房前屋後到處都是,它的根系發達,牛筋草分蘖也多的,一棵就是一大兜,是一種令農民非常讨厭的雜草。
這種被老婆稱為是牛筋草的植物,在小吳湖南新化叫做糁子,是新化的一種特産,在小吳家鄉有一句俗話是這樣說的,沒跑過高山不知道平地,沒吃過糁子粑不知道粗細。寓意是指這種糁子即使是磨成粉也是比較粗的,不像面粉,米粉那麼細,因此制作出來的粑也相對較粗。
看老婆沒有吃過這種糁子粑,小吳媽媽就拿出它種的糁子,在自家的打米機上磨成粉(那種打米機也可以磨粉的),然後再加一點糯米粉在裡面,同糁子粉一起和勻,做成一個一個的圓形的粑粑。然後又殺了一隻老媽自己喂養的土雞,砍爛放鍋裡炒三分熟,然後用一個大的缽子裝起來,然後再把制作好的糁子粑放在缽子上面,用一口鍋隔水蒸熟,香氣四溢,非常好吃。小吳老婆吃了,連說好吃。說沒想到這種像牛筋草的植物結的果實,制作成粑同土雞蒸那麼好吃。
這種叫做糁子的植物,在很多的地方沒有種植的,但在湖南新化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要種植一點,收獲果實來做粑吃。
糁子是一種一年生的禾本科植物,它喜溫暖的氣候,土壤适應性廣,耐貧瘠,長勢強,抗病,耐旱,但是不耐浸,因此要防止内澇。
它種植靠撒播或者栽種,在小吳家大多是先育苗,然後移栽種植的,種植好後也不需要什麼别的化肥,淋點豬糞就行了。唯一的缺點就是糁子的産量非常的低,弄它的籽出來也是非常的麻煩的。
朋友們,在你們的家鄉有這種像牛筋草的糁子嗎?有吃過糁子粑嗎?糁子粑蒸土雞真心味道不錯,可以試試。謝謝大家的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