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經研究發現,天花粉蛋白有望抑制HIV病毒感染細胞。他們利用先進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這種可能機制,并提出了改造天花粉蛋白以減少副作用的新方法。
天花粉是我國一種傳統的中草藥,早在醫學巨著《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書上記載它主要是用于治療婦科疾病。可在70年代,中科院上海細胞所卻成功地從天花粉中提取出天花粉中有效的活性成分――天花粉蛋白。随後10多年間,科學家們經藥理學研究發現,這種蛋白是一類核糖體抑制蛋白,可以抑制免疫反應,除此之外,還可以抑制HIV病毒在其感染的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中的複制,制止HIV病毒在患者體内的擴散。
90年代初,科學家們根據這一發現曾将天花粉蛋白試用于艾滋病的一期和二期臨床治療,與此同時,科學家們還發現天花粉蛋白具有強抗原性,對艾滋病患者的肝髒損傷很大,并會引起高燒、虛弱、炎症等一系列副作用。
由于HIV病毒在感染人體細胞時,細胞表面必須要同時含有一種名為CD4的免疫分子和另一種具有介導化學誘導作用的趨化因子受體,HIV病毒才能在細胞中感染、蔓延。而天花粉蛋白恰好能與人體細胞表面的趨化因子受體相互作用,并導緻一系列的細胞反應。因此,如果能通過基因工程手段将天花粉蛋白加以改造,去掉其中的強抗原性,使其隻作用于趨化因子受體,而沒有其它的反應,則有可能開發出一種治療艾滋病及免疫性疾病的新藥。
這一研究的相關論文已在國際權威雜志《實驗醫學》(J。Exp。Med)上發表。專家們一緻認為,此項研究為進一步将天花粉蛋白應用于艾滋病、惡性腫瘤以及一些免疫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了可能的理論依據,具有很強的潛在實用價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