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碼掃碼和亮碼有什麼區别?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印發《“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根據《規劃》,到2025年,我國将初步建設形成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撐保障體系,基本實現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聯通全覆蓋,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健康碼掃碼和亮碼有什麼區别?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印發《“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根據《規劃》,到2025年,我國将初步建設形成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撐保障體系,基本實現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聯通全覆蓋。
其中,《規劃》提到,到2025年,二級以上醫院基本實現院内醫療服務信息互通共享,三級醫院實現核心信息全國互通共享。全員人口信息、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曆和基礎資源等數據庫更加完善。每個居民擁有一份動态管理的電子健康檔案和一個功能完備的電子健康碼。
事實上,《規劃》中的電子健康碼并非防疫健康碼,前身實為2012年推廣實施的“居民健康卡”。
北京大學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對澎湃新聞表示,功能完備的電子健康碼有利于實現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對整個健康産業和老百姓來說都是利好消息。
重要基礎設施
早在2018年12月,國家衛健委就曾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電子健康卡普及應用工作的意見》,并發文予以解讀。
《意見》指出,居民健康卡作為衛生健康部門面向城鄉居民設計發放的全國統一标準的就診服務卡,自2012年推廣實施以來,已在全國28個省份發行應用,在推動跨機構跨區域診療服務一卡通用、新農合跨省異地就醫結報、促進區域醫療業務協同等便民惠民服務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為順應“互聯網 醫療健康”服務新業态、新趨勢,推動醫療健康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需要創新拓展居民健康卡建設應用,以電子健康卡為新載體,構建衛生健康領域覆蓋全體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身份統一标識和認證服務體系。
《意見》提到,電子健康碼(卡)是“互聯網 ”新形勢下居民健康卡的線上應用延伸與服務形态創新,是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信息互認共享的重要基礎平台,是保障城鄉居民實施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基礎工具,是我國全民健康保障工程的重要基礎設施。
普及應用電子健康卡,在不增加患者負擔的前提下,實現醫療健康服務“一卡(碼)通”,有利于解決醫療衛生機構“多卡并存、互不通用”堵點問題,支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更好發揮“互聯網 醫療健康”便民惠民作用,對于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改政策落地落實,助力健康精準扶貧,促進“三醫聯動”和綜合監管,提升行業治理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建立健全電子健康卡普及應用保障機制方面,《意見》要求緊密結合“互聯網 醫療健康”發展規劃,将電子健康卡納入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和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核心内容和考評指标。推進電子健康卡與其他卡融合應用,豐富便民服務内容。遵循電子健康卡技術規範要求,做到“标準統一、安全可靠、互認共享、全國通行”。
功能完備
2022年,電子健康碼又有了進一步具體的發展規劃。
前述《規劃》中提及,到2025年,每個居民擁有一份動态管理的電子健康檔案和一個功能完備的電子健康碼。
《規劃》提出開展“互通共享三年攻堅行動”,即以普及應用居民電子健康碼為抓手,建立居民以身份證号碼為主、其他證件号碼為補充的唯一主索引,推動“一碼通用”。依托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動檢查檢驗結果互通共享。
依托國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在保障網絡安全和保護個人信息的前提下,推進電子病曆、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跨省查詢。通過移動端應用,各省實現向本人提供電子病曆、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實時查詢服務。
《規劃》還提到,推進政務管理服務電子化、自動化、無紙化,破除體制障礙,打破信息壁壘,逐步實現電子健康碼、醫保結算碼、金融支付碼等多碼融合、業務通辦,解決人民群衆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問題。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逐步實現醫療就診記錄、費用清單、電子處方、電子病曆、醫療費用結算記錄等有效監管,不斷提升數字健康服務能力和監管水平。
對此,北京大學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這些年我國醫療領域一直在推動信息化,但很多方面仍是信息孤島,并沒有形成互通互聯。此次《規劃》的出台,尤其是提到形成功能完備的電子健康碼、實現多碼融合,一旦平台搭建起來,會極大推動整個健康産業的發展。
“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醫療數據庫打通,14億人的健康信息實現互聯互通共享,有利于提升醫療服務和民生保障水平。這是智能化的健康中國的重要一環。”李玲說。
澎湃新聞記者 張成傑
來源: 澎湃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