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關于味精的幾個真相揭秘 經常吃味精是否會掉頭發

關于味精的幾個真相揭秘 經常吃味精是否會掉頭發

美食 更新时间:2025-02-08 15:32:55

  生活中,當人們嫌飯菜的味道淡,就會放入食鹽。覺得一道菜的味道不足以誘人,還會放味精、雞精。一說這,很多人就開始反駁了,關于味精的說法就全都浮現到腦海,有說經常吃味精會掉頭發,有說吃味精會緻癌,還有說味精不能加熱。下面和作文庫知識百科一起來看吧。

  1、經常吃味精會緻癌?

  在前幾年一直流傳着吃味精會緻癌的說法。其實,對于這個傳言大家不用在意,在最早的時候人們就已經知道了味精的安全性,在世界衛生組織當中,都把味精當成安全的食物。

  2、經常吃味精會掉頭發?

  别被傳言給騙了。味精跟雞精,它們的成分非常相似,其主要的物質都是谷氨酸鈉,隻不過雞精要比味精多的一種成分就是雞肉粉。利用微生物的發酵過程,最終得到的就是可以提升飯菜香味的味精了。

  有的人卻說,吃味精吃多了就會掉頭發。首先,掉頭發本身就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生理現象了,特别是對于長頭發的人,每天掉上幾根或者是幾十根都是正常的反應。其次,掉頭發的因素有很多,有生理因素、疾病因素、年齡因素、心理因素等等。最後,掉頭發還會因為人們的臭美,長期去外面燙染頭發等等,增加掉發的次數。

  3、味精不能加熱?

  有的人說味精加熱之後,不僅沒有味道了還有毒。 對于這個觀點,有一點是正确的。就是味精加熱到120攝氏度以上,就會沒有味道了,鮮味也沒有了。這是因為味精中可以起到鮮味的成分谷氨酸鈉,産生了焦谷氨酸鈉,鮮味就會失去作用。

  最後大家不要忘了,味精雖然無毒沒有緻癌性,每天食用的量也不要超過體重每千克體重的30毫升。給大家舉一個列子,如果你的體重是45千克,那麼你當天食用的味精量就不要超過1.35g。

  選擇方法

  (1)選擇味精時,最好能到正規商店(場)、超市購買大型企業生産的名牌産品。

  (2)選味精時以選晶體味精最好,因為這樣不易摻假。

  (3)在選購味精時,一定要選晶體潔白、均勻、無雜質、流動性好、無結塊,無其他結晶形态顆粒的。

  (4)由于味精中含有食鹽,易吸濕結塊,因此在日常貯存時要密封防潮,最好放在幹燥通風的地方。

  使用方法

  1.對用高湯烹制的菜肴,不必使用味精。因為高湯本身已具有鮮、香、清的特點,使用味精,會将本味掩蓋,菜肴口味不倫不類。

  2.對酸性強的菜肴,如:糖醋、醋熘菜等,不宜使用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的效果越差。

  3.在含堿性原料的菜肴中不宜使用味精,因為味精遇堿會化合成谷氨酸二鈉,産生氨水臭味。

  4.味精使用時應掌握好用量,如投放量過多,會使菜中産生苦澀的怪味,造成相反的效果,每道菜不應超過0.5克。

  5.做菜使用味精,應在菜快炒好時加入。因為在高溫下,味精會分解為焦谷氨酸鈉,即脫水谷氨酸鈉,會缺失鮮味,但無毒性。

  6.注意投放溫度,味精在120℃的高溫時會變成焦谷氨酸鈉,失去鮮味。因而炸制食品,急火快炒時不宜使用,投放味精的适宜溫度是70~80℃,此時鮮味最濃。

  7.注意投放時間,最好在湯菜出鍋前投放,不要提前,也不要與原料同時投入或烹調中途加入,腌菜時不要使用味精。

  8.注意适量,不必每天必用,每菜必用,防止對其産生依賴性。聯合國糧農組織及聯合國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規定,每天允許攝取量(食物中原有除外)每公斤體重為120毫克,即50公斤體重的人每天允許食用6克。

  9.3個月内的嬰兒食物中不宜使用味精。

  10.注意:焦谷氨酸鈉無毒,反而對大腦和神經系統有促進作用。

  禁忌

  味精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鮮味,我們中國人的菜裡用得最多,也可用于湯和調味汁。味精對于改變人體細胞的營養狀況,治療神經衰弱等都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然而,若使用不當也會産生不良後果,使味精失去調味意義,或對人體健康産生副作用。為此,請您在使用味精時注意以下幾點:

  一忌:高溫使用

  烹調菜肴時,如果在菜肴溫度很高的時投入味精就會發生化學變化,使味精變成焦谷氨酸鈉。這樣,非但不能起到調味作用,反而會産生輕微的毒素,對人體健康不利。科學實驗證明,在70℃-90℃的溫度下,味精的溶解度最好。

  所以,味精投放的最佳時機是在菜肴将要出鍋的時候。若菜肴需勾芡的話,味精投放應在勾芡之前。根據高溫不應放味精這個道理可以得知,您在上漿挂糊時也不必加味精。

  二忌:低溫使用

  溫度低時味精不易溶解。如果您想吃拌菜需要放味精提鮮時,可以把味精用溫開水化開,晾涼後澆在涼菜上。

  三忌:用于堿性食物

  在堿性溶液中,味精會起化學變化,産生一種具有不良氣味的谷氨酸二鈉。所以烹制堿性食物時,不要放味精。如鱿魚是用堿發制的,就不能加味精。

  四忌:用于酸性食物

  味精在酸性菜肴中不易溶解,酸度越高越不易溶解,效果也越差。

  五忌:用于甜口菜肴

  凡是甜口菜肴如“冰糖蓮子”、“番茄蝦仁”都不應加味精。甜菜放味精非常難吃,既破壞了鮮味又破壞了甜味。

  六忌:投放過量

  過量的味精會産生一種似鹹非鹹、似澀非澀的怪味,使用味精并非多多益善。一般情況下,每人每天食用味精不宜超過6克,否則,就可能産生頭痛、惡心、發熱等症狀過量食用味精也可能導緻高血糖。老年人及患有高血壓、腎炎、水腫等疾病的病人應慎重食用。

  七忌:用于炒黃菜

  炒黃菜即炒雞蛋。雞蛋本身含有許多谷氨酸,炒雞蛋時一般都要放一些鹽,而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經加熱後,谷氨酸與氯化鈉這兩種物質會産生新的物質谷氨酸鈉,即味精的主要成分,使雞蛋呈現很純正的鮮味。炒雞蛋加味精如同畫蛇添足,加多了反而不美。

  小知識

  味精的化學名稱叫谷氨酸鈉。它吸濕性強,易溶于水,說是溶于3000倍的水中,也仍能顯出鮮味。味精還是一種很好的營養品,主要成分是由蛋白質分解出來的氨基酸,能被人體直接吸收。但是,谷氨酸鈉在120℃以上會發生化學變化,有輕微的毒性。

  雞精和味精的區别

  雞精和味精是我們熟悉的調味品,有的人覺得兩種調味品差不多,沒啥區别,那麼兩者之間到底有何不同?

  味精是一種很純的鮮味劑,其最主要的成份是谷氨酸鈉,以碳水化合物(澱粉、糖蜜等)為原料,經微生物發酵後提煉精制而成的。

  而雞精則是以新鮮雞肉、雞骨、鮮雞蛋為基料,通過蒸煮、減壓、提汁後,配以鹽、糖、味精(谷氨酸鈉)、香辛料、肌苷酸、鳥苷酸等物質複合而成的具有雞的鮮味、香味的調味品。

  在鮮度上,味精的鮮主要源于谷氨酸鈉,而雞精中除含有谷氨酸鈉外還含有鮮味核苷酸作為增鮮劑,兩者混合之後具有強烈的增鮮作用。 因此,雞精的鮮度可以突破100度(以純味精的鮮度為100作為基本準)極限:傳統味精鮮度為99度,而雞精鮮度則可達到150度以上。

  從衛生安全角度來看。味精的主要成份為谷氨酸鈉,在溫度高于120℃時,會變為焦谷氨酸鈉,不顯鮮味且有輕微毒性,但适量食用基本無害。所以烹饪時不要在滾燙的鍋中加入味精。而雞精中雖然同樣含有谷氨酸鈉,但其含量較味精少得多,因此高溫下産生焦谷氨酸鈉的可能性很小。但雞精由于含有核苷酸,而核苷酸的代謝産物是尿酸,所以雞精對于痛風患者而言,應盡量少吃。

  營養價值方面。味精是隻含有單一的氨基酸谷氨酸鈉的調味品,而雞精是以新鮮雞肉、雞骨、鮮雞蛋為基料,通過蒸煮、減壓、提汁,配以味精(谷氨酸鈉)、肌苷酸、鳥苷酸等物質複合而成,因此其中所含的營養也更加全面。

  在使用上,因為雞精高溫時幾乎不産生焦谷氨酸鈉,所以雞精在燒菜的過程中基本上無須考慮溫度的高低。而且雞精可以用于任何味精的使用場合,适量加入到菜肴、湯、面食中,均有較好的增鮮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