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養生警惕 7種生活方式讓你減壽

養生警惕 7種生活方式讓你減壽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5-18 17:48:42

  好的生活習慣能夠給人的身體帶來健康,不過有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活習慣危害健康還會讓人折壽,你知道是哪些壞習慣嗎?下面請大家跟着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養生警惕

  1、不健康的飲食

  多年來,關于飲食對壽命的影響有很多争論。但大多數專家一緻認為含糖和碳水化合物低的食物是對身體最有益的。

  研究證明傳統的“地中海式飲食”可以延長壽命。地中海式飲食是以自然的營養物質為基礎,包括橄榄油、蔬菜、水果、魚、海鮮、豆類,加上适量的紅酒和大蒜,再輔以獨特調料的烹饪方式,是一種特殊的飲食方式。

  2、大量喝酒

  飲酒過量帶來的危害太多了,它極易引發癌症、心髒病、肝硬化、癡呆和高血壓。飲酒要适量。

  紅酒有益于延長壽命。美國一家診所規定适度的飲酒量為:男人一天最多2杯,女人一天一杯。

  3、不運動

  美國退休者協會(AARp)稱人們想要保持健康每周至少進行2次肌肉強度訓練,加上兩個半小時的步行或者75分鐘慢跑。運動能增強記憶力,如果你一年裡能堅持每周步行3次,大腦中掌控記憶的海馬尺寸會增大。

  4、不懂減壓

  我們習慣稱呼在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一代為“夾心層”,因為他們現在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負擔,還要受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以及高出生率帶來的人口壓力。這些負擔,你隻有放下,才能不讓他們影響你的健康和心情。

  5、體重過量

  美國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中,有超過1/3的人到2030年體重會過重,而且我們現在已經處于肥胖病最高最快上升期。

  随着我們變老,新陳代謝降低,熱量消耗減少,如果我們不改變飲食習慣和運動模式,體重過量将不可避免,肥胖會導緻高血壓、心髒病和其他緻命疾病。減掉體重10%對身體是大有益處的。

  6、有啤酒肚

  啤酒肚是因為内髒脂肪過量導緻腹部突出,我們稱之為“啤酒肚”。科學家發現肥胖的評價标準是體脂而不是體重。

  7. 失眠

  失眠本身來說并不會危及生命,但是如果你在缺覺的狀态下駕駛轎車,你将會很危險。失眠導緻反應變慢、注意力下降。

  據美國高速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門的保守估計,美國每年有超過十萬分之一的人因開車時睡覺引發車禍。

  司機疲勞駕駛導緻的車禍每年達到1550例、 71000位受傷者和125億元财産損失。

  八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讓人減壽

  1.不吃早飯

  一日之計在于晨,早餐吃的營養,才能保證一天的好精神。如果長期不吃早餐,會導緻免疫力下降,容易容易損害腸胃健康,誘發多種疾病。

  所以早飯不但一定要吃,還要吃的好。一般來說,起床後20-30分鐘吃早餐最合适,因為此時人的食欲最為旺盛。健康的早餐應包括主食、奶、蛋、蔬菜、水果等,最好品種多一些,才能保證營養豐富。

  2.熬夜吃夜宵

  夜間應該是陽氣下降陰氣上升安靜入睡的時段。夜裡到淩晨不睡覺,會使人體内的陽氣得不到正常的休整,容易誘發“心火”,而且熬夜容易耗傷陰精,如果再吃一些熱量、鹽量、脂肪含量偏高的夜宵對身體更為不利。

  3.注重食物的精緻和“美色”

  有些人吃東西比較講究,喜歡吃“美麗”的食物,但是,一些食物的鮮豔色彩往往是添加了添加劑的結果,而這些添加劑吃多了顯然對身體健康不利。

  飲食過于精緻也不利于健康,精制的食物很多維生素被浪費,為了營養全面,飲食中還是要适當添加一些五谷雜糧。

  4.飯後不漱口

  為了保證口腔健康,除了早晚刷牙外,還應間隔2小時漱一次口,特别是吃飯後一定要漱口。

  飯後漱口可以有效預防牙周炎、齲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氣管炎等疾病。特别在秋季,氣候幹燥,各種病原體遊離在空氣中,人們很容易吸入口腔,經常漱口,可清潔口腔衛生,達到防病的目的。

  5.感到口渴才喝水

  有些人不愛喝水,非得等到口幹舌燥了才喝水。其實,當人感到口渴想要喝水的時候,體内失水已經達到2%了,這時身體的有些功能開始處于下降狀态。

  多喝水有利于健康。早晨起床後空腹喝一杯水,可以降低血液黏度,增加循環血容量。

  睡覺前也可以喝1杯水,有利于預防夜間血液黏稠度增加。還可以在半夜起夜時再喝1杯水,可降低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6.睡得太多

  盡管睡眠太少,人容易疲憊,身體抵抗力下降。但是睡眠并非越多越好。

  若連續15個小時以上的睡眠會導緻生物鐘紊亂,還可能讓人難以入眠。

  實際上每天7小時睡眠時間足以讓人精力充沛,睡眠時間過長,新陳代謝也因此變慢,免疫力容易下降。

  7.不喜歡步行

  步行是一種最簡便、最經濟的健身方法。現代人步行的越來越少,随之而來的是體重、血壓等指标的增加。

  步行時要保持正确的走路姿勢,這樣有助于降低走路時的不适感。

  同時有助于燃燒更多的脂肪和熱量:行走時脊椎伸直,能為肺的充分擴展提供空間;保持頭部與雙眼平直,雙肩放松,避免雙肩向前拉,雙臂自然擺動。

  8.不愛洗手

  從很小的時候,我們就知道“講究衛生不生病”。病從口入,而入口的東西都是手送進去的,若手不幹淨,還怎麼預防病從口入呢。

  勤洗手可以降低腹瀉等腸道傳染病和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患病風險。洗手過程中要保證不再接觸被污染的東西,洗後不要直接關閉水龍頭,應沖洗水龍頭并用擦手紙巾包裹關閉,以免二次污染。

  能使人健康長壽的十個日常好習慣

  多喝水少生病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長壽的第一要素。很多疾病是由于攝入水不足引起的。要想健康、長壽,就要養成勤飲水的好習慣,也可以适量攝取果汁、各種湯品,增加水分的攝入。

  倒金字塔的飲食習慣

  健康的飲食結構像一個倒的金字塔:以充足的早餐為基礎,接下來是吃好午餐,晚餐絕對要少,就像金字塔的塔尖。

  切記大餐後不要立即上床睡覺。确保多吃堅果和幹果,少吃薯條和油炸零食。每天都必須遵循這些飲食規則才能保持健康。

  多歡笑少壓力

  工作、生活中,很多瑣碎的小事是壓力的來源,不要再為小事煩憂了,讓生活輕松些吧。多笑一笑,歡笑是壓力的克星。

  不要讓自己背上不必要的工作負擔,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這樣你才能選擇對你最重要的事情,從而實現長壽的願望。

  樂于助人

  樂于助人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别人有好處,而且還是長壽的秘訣之一。資助貧困的人,與饑餓的人分享食物,向有困難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當你讓别人快樂的時候,自己會更加快樂。這能給你帶來一種自我滿足感。

  樂觀自信

  樂觀自信的人更易産生長壽的信念。美國曾經對百歲老人做過調查,所有老人之前都對自己活過百歲充滿信心。

  這種信念使他們在面對生活困境時,仍然保持良好的健康習慣和充滿鬥志的心态。

  保持簡單的生活

  生活隻取所需,勿戀舒适。保持簡單、基本的需求對健康有益。選擇喝白開水而不是碳酸飲料,選擇步行而不是開車,選擇自己烹饪而不是去餐館用餐。

  基本的生活所需不僅滿足你的需求,還能讓你的身體不會因貪戀舒适而産生惰性。在這種生活節奏中,你會越來越勤快,而不是成為每天看電視的“沙發族”。

  熱愛家人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熱愛家人的人心理健康指标非常平均,更有可能達到活過百歲的目标。

  這是因為,熱愛家人能讓你産生對自己健康的責任感,同時,多點時間與家人在一起,工作時間少些,能消除消極想法和緊張情緒。

  拒絕服用成瘾性食物和藥物

  容易讓人上瘾的食物和藥物,如烈酒、香煙、安眠藥等都會讓你遠離長壽。吸煙會讓壽命減半,而烈性白酒會讓記性越來越差。

  依賴安眠藥則會讓你失去自己入睡的能力。在你能看到的任何地方貼上便利貼,提醒自己戒掉壞習慣,按醫囑服藥,多去戶外,能有效幫你解除成瘾。

  旅行和結識新朋友

  到各地旅行,結實新的朋友,看看美景,了解新地方的曆史,會收獲新的人生價值觀。結識新朋友可以使頭腦清晰,改變思維方式,為生活帶來新的希望。

  練習瑜伽和冥想

  瑜伽通過呼吸調息、動靜平衡、身心統一等要訣來刺激身體恢複本身的自覺與自愈,改變人的亞健康狀态。

  瑜伽能放松身體的每一塊肌肉,通過連續運動排出汗液來消除所有的體内毒素。冥想可以使你的大腦保持平靜,清除一切雜念來保持大腦健康。

  長壽秘訣

  一是性格樂觀,笑口常開。

  在采訪包廷琴老人的過程中,他給我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老人的樂觀開朗。

  老人耳朵不好,聽不見别人說話,但一見對方開口,就一定會樂呵呵點頭。包廷琴的女兒透露,老人沒有“隔夜愁”,遇到煩心事,總是睡一覺起來就全消散了。

  二是起居有規律,睡眠質量好。

  早睡早起,按時作息、吃飯,幾乎是百歲壽星共同的特點,包廷琴老人也不例外。

  随後,老人會自己穿好衣服,慢慢走到衛生間刷牙梳洗。至于吃飯時間,老人通常很有規律,按時吃飯,雷打不動。

  三是飲食有節,不挑食。

  在采訪百歲老人飲食習慣時,我們得到最多的回答是“什麼食物都吃”。百歲壽星在飲食上基本沒有特别要求,家人吃什麼,老人就跟着吃什麼。

  據了解,包廷琴老人不飲酒、不吸煙,隻是原先一些飲食習慣還不太科學,比如喜歡吃甜食等,不過後來在貼身護士的循循善誘下,老人逐漸調整了飲食結構。

  四是喜歡勞動,閑不住。

  包廷琴老人的一大特點就是勤勞。盡管已百歲高齡,但每天起床後,老人都要自己穿衣洗梳,從來不假他人之手。

  而且老人閑來無事,還會動手擦擦桌椅窗戶,幫忙揀揀菜。“生命在于運動”這句話在百歲老人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緻。

  五是愛幹淨,講衛生。

  記者看到,包廷琴老人的家裡窗明幾淨,居室整整齊齊,通風順暢空氣新鮮。

  據了解,老人很愛幹淨,衣服時時更換,經常洗澡更是老人長期以來的習慣,就連冬天也不例外。

  有段時間包阿婆經常便秘,在社區護士的指導下,老人自己學會了腹部按摩法來治療便秘——每天2次。

  用手掌分别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腹部各50下,增加腸蠕動。便秘治好後,包廷琴依然堅持使用這個簡單的保健方法。

  六是子女孝順,生活無憂。

  包廷琴生活在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兒孫們在生活中都争着孝敬老人,經常陪老人遛彎、聊天、看電視,按照老人意願做可口的飯菜。

  此外,社區衛生中心還特别安排了資深護士來管理老人的健康計劃,使老人生活得無憂無慮,心情舒暢。

  七是有一定的遺傳因素。

  醫學上已經證明長壽可以遺傳。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百歲老人大都有長壽家族史,他們的父母兄弟大多活過80歲。

  包廷琴老人的後代,看起來也比同齡人年輕。老人的女兒今年70多歲了,但皮膚依然白皙光滑,看不出絲毫老态。

  長壽的方法

  一、起居有序,順其自然

  老中醫多随四時而起卧,春夏晚卧早起,以應陽氣之生長;秋季早卧早起,免受肅殺之氣的戕伐;冬季早卧晚起,不使身體的陽氣受寒氣幹擾。

  他們的睡眠是“先睡心,後睡眼”。“睡前除雜念,調息入夢多”。它如睡前洗腳、睡前不語、睡前勿食等,都是有益的安眠之法。

  在衣着方面,寬舒合體勿緊束,以利于血液循環。春衣慢慢脫,秋衣遲遲凍(俗言“春捂秋凍”)。他們喜歡“安步當車”,多數老中醫古稀之年仍堅持徒步上班,既散步,又散心。

  二、房事節制,勿禁勿縱

  對于房事養生,老中醫認為青年時不可縱欲,老年時亦不可絕對禁止。中年以後的房事節律,難以有一個定數。有位老中醫提出“九九數調節法”。

  即45歲以後,按頭位數4加1,即5×5=25,25天一次;55歲以後,按頭位數5加1,即6×6=36,36天一次;65歲以後,按7×7=49,即49天一次。此法易記易行,基本符合中老年房事節制的原則。

  三、飲食有節,以素為主

  老中醫認為,調節飲食以養脾胃,這是老年人健身的主要因素。他們喜愛吃當地生産的五谷雜糧,更愛吃蔬菜、豆類、水果,而魚與肉吃的較少。

  雖有個别偏食魚肉的,也是葷素搭配,從不過嗜。他們的食養經驗是:一不過飽、二不過鹹、三不過甘、四不過肥、五不偏食。還有早餐好、中餐飽、晚餐少等。

  有些老中醫把清代袁枚的詩作為食養之鑒,即“多壽隻緣餐食少,不飽真是卻病方。”

  四、鍛煉身體,持之以恒

  多數老中醫在青年時期就重視體育鍛煉,如習練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或自編的健身操等。

  簡便易行的還有叩齒、咽津、摩足、揉腹、攏耳、甩手以及按壓保健穴等。有的喜靜不喜“動”,但這種“靜”并非絕對不活動,而是以自我調息代替肢體運動。

  即注重内功。“若要健,天天練”。不管哪種鍛煉方法,持之以恒是保持身體有效代謝的關鍵。

  五、防患未然,攝養為生

  老中醫谙熟《黃帝内徑》“治未病”的思想,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後防複三原則。“殷憂啟聖,多難興邦”,有了憂患意識,才能樹立起防患于未然的根本法則。

  許多老中醫年事已高,患有高血壓、腦血管病、慢性胃炎、肺氣腫等。

  但他們堅信“養生之道在人不在天”,能創造多種條件排除疾病的困苦,或習練書畫,以養心增氣;或意守丹田,以涵元陽;

  或活動肢體,以運血脈;或與晚輩談天說地,常使暮年留住童心;或食用天然保健品,如核桃仁、松子仁、黑芝麻、闆栗、鐵棍山藥、蜂蜜、百合等以軟化血管,排除雜然。

  六、樂于奉獻,不慕名利

  老中醫把為病人解除痛苦視為人生最大樂事,“平生最樂樂為醫”。他們不願意過那種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日子。

  老中醫常說,一看到病人就會把煩惱忘的一幹二淨。真是“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将至”。他們把金錢看的很輕。認為一個人把物質利益看的過重,汲汲追求,就會耗心氣、損肝血,何能談上長壽。

  七、神志淡泊,以忍為尚

  老中醫常能自我解憂除煩,排除不利因素對健康的幹擾。有了不順心的事,多能泰然處之,不急不躁,或取回避環境、轉移思路的方法;或向人傾訴,聊以自慰;或冷化處理,不走極端。

  這些老中醫在“文革”期間,多數受到迫害,他們堅信“久陰必晴”、“正必勝邪”,從不被困難所屈服。凡遇到個人福利的事,從不與人紛争,而是以讓為先,以忍為福。

  長壽的食物

  蘋果

  每日吃一個蘋果可以大幅降低患老年癡呆症的風險。 蘋果含有的栎精不僅具有消炎作用,還能阻止癌細胞發展。蘋果同時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

  

  關心心髒健康的人應當多吃魚,每周做三頓魚菜或每天吃30克魚肉,能夠使中風風險降低50%。醫學研究證明,經常吃魚的日本人和愛斯基摩人與很少吃魚的民族相比,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要小得多。

  草莓

  隻要多吃草莓就能充分補充維生素C,草莓同時富含鐵,可以提高機體免疫能力。草莓中的染色物質和香精油,能形成特别酶,預防癌症。

  大豆

  大豆富含卵磷脂和維生素B,能夠提高思維能力,促進神經系統功能。大豆還是重要的植物蛋白來源,盡管歐洲人還不習慣這種食品,但最新研究證實它确實對健康有益。

  辣椒

  紅辣椒能夠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減肥,辣椒素能刺激胃液分泌,防止腸胃中有害細菌的滋生。甜辣椒同樣有益健康,它富含維生素C,能夠預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延緩衰老。

  牛奶

  牛奶是主要營養食品,富含高蛋白、易吸收的脂肪和乳糖。牛奶富含鈣,從小喝牛奶積聚的鈣能在年老時預防骨質疏松症,同時也是保障神經系統和肌肉骨骼正常常功能所不可缺少。

  胡蘿蔔

  胡蘿蔔富含β—胡蘿蔔素,不僅能夠保護基因結構,預防癌症,還能改善皮膚,增強視力。

  綠茶

  決定綠茶神奇功效的成分是兒茶酚,這種生物活性物質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前列腺癌,同時對減肥也大有幫助,不過為了燃燒多餘脂肪,每日至少應喝4大杯綠茶水。

  香蕉

  香蕉是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的水果,還含有各種各樣的微量元素,能阻止糖迅速進入血液,其中鎂含量豐富,吃上1根香蕉就能滿足人體24小時所需鎂元素的1/6。

  大蒜

  大蒜不僅能夠防治感冒,還能降低胃癌、腸癌風險,增強消化功能。另外大蒜還能很好地淨化血管,防止血管堵塞,有效預防血管疾病。

  健康長壽飲食秘方

  喜歡喝粥

  從飲食習慣看長壽老人無一不喜歡喝粥。着名經濟學家馬寅初和夫人張桂君,夫妻雙雙都是百歲老人,兩人尤其喜歡喝粥。每天早晨,把50克燕麥片加入250克開水,沖泡兩分鐘即成粥。天天如此,從不間斷。

  小米是老人的最佳補品

  老人最喜歡小米,把小米當成最好的滋補佳品。體弱有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補身體。小米益五髒、厚腸胃、充津液、壯筋骨、長肌肉。清代有位名醫說:“小米最養人。熬米粥時的米油勝過人參湯。”可見,長壽老人喜歡米很有道理。

  玉米當主食

  玉米,是長壽老人離不開的主食。美國醫學會作過普查,發現美國的土着居民印第安人沒有一個高血壓、沒一個動脈硬化,原來是吃老玉米吃的。醫學家研究中發現老玉米裡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亞油酸、谷物醇、維生素E,所以不容易發生高血壓和動脈硬化。

  天天一斤奶

  喝奶是長壽老人的普遍習慣,尤其是居住在城市的壽星更是這樣。

  據說,美國現有25000名百歲壽星,其中80%為女性,她們的飲食習慣是普遍喝奶。百歲壽星貝甯,每天喝兩杯奶,有時喝得更多,所以,她到百歲之時,仍沒有骨質疏松迹象。

  牛奶中賴氨酸含量較高,膽固醇含量低,碳水化合物全部為乳糖,在腸道中可以轉化為乳酸,有抑制腐敗菌生長的作用。牛奶含鈣很豐富,吸收率也很高,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D、核黃素等,這些對老人來說是必要的、有益的。

  牛奶經發酵後制成幹酪,吃幹酪可以預防齲齒。喝酸奶能降低膽固醇,所以常喝酸奶的人不易患心血管病,還能明目、固齒、防止細胞老化等。

  每天吃一個雞蛋

  每天吃一個雞蛋已成為長壽老人的普遍習慣。

  百歲壽星,着名經濟學家陳翰笙博士根據營養學的安排,每天飲食堅持“三個一”:“早上吃一個雞蛋,晚上喝一杯奶,中間吃一個大蘋果。”

  他一日三餐多吃素,少吃肉,科學安排飲食,吃出了健康。

  營養學家測定,蛋清中含大量水分、蛋白質。蛋清蛋白有極豐富的氨基酸,且組成比例非常适合人體需要,這種蛋白質在人體中利用率最高。

  蛋清蛋白對肝髒組織損傷有修複作用。蛋黃中的卵磷脂可促進肝細胞的再生,還可提高人體血漿蛋白量,增強機體的代謝功能和免疫能力。

  卵磷脂被人體消化後,可釋放出膽堿,膽堿可改善記憶力。蛋黃含的無機鹽、鈣、磷、鐵和維生素都比較豐富。

  雞蛋中含有大量膽固醇,脂肪屬飽和脂肪酸。吃雞蛋過多,會使膽固醇的攝入量大大增加,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和危害心腦血管,并增加肝、腎負擔。

  偏愛紅薯

  吃紅薯是長壽老人的一大喜好。

  醫學家研究,紅薯有五大功效:

  1.和血補中,營養豐富;

  2.寬腸通氣,促進排便;

  3.益氣生津,增強免疫;

  4.含抗癌物質,能防癌抗癌;

  5.抵抗衰老,防止動脈硬化。

  醫學家說,紅薯含有大量黏蛋白,故能防治肝髒和腎髒結締組織萎縮,使人體免疫力增強。還具有消除活性氧的作用,避免了活性氧誘發癌症。又因紅薯中含鈣、鎂較多,所以能防治骨質疏松症。

  豆腐是老人喜歡的美食

  老人們普遍愛吃豆腐。他們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随息居飲食譜》謂:“處處能造,貧富攸易,詢素食中廣大教主也。亦可入葷馔。冬月凍透者味尤美。”

  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異黃酮。豆腐的功效具有益氣、補虛、降低血鉛濃度,保護肝髒,促使機體代謝的功效,常吃豆腐有利于健康和智力發育。老人常吃豆腐對于血管硬化、骨質疏松等症有良好的食療作用。

  喜愛大白菜

  大白菜,平常菜,老年人,最喜愛。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有一幅特意的大白菜圖,獨論白菜為“菜中之王”,并贊“百菜不如白菜”。

  老人常說:“白菜吃半年,大夫享清閑。”大白菜含有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粗纖維、胡蘿蔔素,還含有分解緻癌物質亞硝胺糖酶。從藥用功效說,大白菜有養胃、利腸、解酒、利便、降脂、清熱、防癌等七大功效。

  冬天不離蘿蔔

  長壽老人冬天飲食不離蘿蔔。他們說:“冬吃蘿蔔,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揚州八怪”之一鄭闆橋曾寫過一幅對聯:“青菜蘿蔔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蘿蔔就茶”是鄭老先生的養生之道。

  蘿蔔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不含脂肪。所含的芥子油和澱粉酶能促進新陳代謝、增進食欲、幫助消化。

  蘿蔔是地地道道的老人保健食品。中醫認為,它能化積滞、消食積,療痰咳失音,治吐血、衄血、消渴、止痢、祛頭痛、利小便等;生吃可以止渴、清内熱、化痰止喘和助消化,蒸熟吃能消食健脾,并有補益功效。

  “蘿蔔就茶”。吃點蘿蔔,喝點茶水,能消除燥熱,祛體内郁積毒熱之氣,對恢複精氣神有很好作用。蘿蔔和肉一起炖煮,味道也很好。但不能與人參、橘子同吃。

  胡蘿蔔是老人心愛物

  胡蘿蔔也是老人都喜愛的心愛物。

  胡蘿蔔高含維生素A,,有極為豐富的胡蘿蔔素。研究表明,胡蘿蔔能提供抵抗心髒病、中風、高血壓及動脈硬化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

  胡蘿蔔素在高溫下也很少破壞,容易被人體吸收,然後轉變成維生素A,所以能治療因缺乏維生素A而引起的夜盲症和眼幹燥症。

  胡蘿蔔素隻有溶解在油脂中才能被人體吸收。因此,有經驗的老人常把胡蘿蔔切成片或絲同油炒,這樣,胡蘿蔔素的保存率可達79%以上。切片油炸,胡蘿蔔素保存率為81%,切片和肉一起炖,胡蘿蔔素的保存率高達95%。

  胡蘿蔔還有促進大腦物質交換、增強記憶力的作用。讀書學習前吃一盤炒胡蘿蔔絲,有利于鞏固記憶。

  總結:通過上文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危害健康長壽的壞習慣有了全面的了解,其實想要健康長壽也是很容易的,隻要平時注意合理飲食、多運動,你就可以長壽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