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驗單,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碰到。生病了,去醫院第一件事就是驗血,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看懂的,但是有些類别必須要懂,例如糖化血紅蛋等等。
小王和老公結婚後,夫妻倆一直忙于工作,拖到三十好幾才要孩子。懷孕的消息一經宣布,可把雙方父母高興壞了,婆婆和媽媽輪流給做飯,一應家務事都包攬過去,生怕孩子有閃失,所以小王每天下班後吃完飯就躺着,體重蹭蹭地長,老人都說這回準生個大胖小子。
可是到了懷孕25周的時候,小王在醫院接受産檢時發現血糖升高,醫生說已經符合妊娠糖尿病的診斷标準了。同時,小王還接受了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查,結果是5.9%。
化驗單是小王的父親去拿的。老人回來後跟小王說:“别擔心了,我得了好幾年的糖尿病,糖化血紅蛋白代表什麼我知道!這代表過去平均三個月的血糖水平。我的主治醫生告訴過我,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以下就算相當不錯了。你化驗結果才5.9%,說明平時血糖一點兒都不高,放心吧,該吃吃,該喝喝,沒事!”小王聽罷,覺得很在理,就沒有按照醫生的囑咐去看營養師,每天依然吃得肚圓,活動很少。
兩周後,小王又按照要求上醫院進行産前檢查,醫生讓她查一下餐後2小時血糖。化驗結果出來後,小王大吃一驚,餐後血糖竟然達到13.7mmol/L。天啊!這是怎麼回事?
内分泌科醫生對小王說:“在妊娠期間發生的糖尿病,一定要監測空腹和餐後血糖,而不能根據糖化血紅蛋白的結果來判斷血糖控制的程度。你在懷孕前沒有糖尿病病史,而妊娠糖尿病一般發生在妊娠中期,由于血糖升高的時間不長,再加上懷孕後身體的特殊生理變化,所以,你的糖化血紅蛋白自然不會升高太多。”
醫生告訴小王,妊娠期間一旦發現血糖升高,一定要按照營養師所制定的熱量原則進行飲食控制,同時要監測血糖,如果經濟條件許可,可以買一台便攜式血糖儀在家進行檢測。一般要求每周至少檢測一天空腹、三餐後2小時以及睡前血糖。
對于需要注射胰島素的患者,要求盡量做到每天監測,必要時還要在半夜3點檢測一次血糖。血糖控制的目标是空腹、餐前,或睡前血糖為3.3~5.3mmol/L;餐後1小時≤7.8 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6.7mmol/L。
小王的婆婆在一旁聽到一天要查這麼多次血糖,覺得很心疼,忙問醫生:“我們懷孕後本來就有些貧血,可不可以用查尿糖來代替查血糖?” 醫生說:“孕婦腎糖阈下降,也就是說血糖正常時尿液中就可能檢測出葡萄糖,因此尿糖不能準确反映孕婦的血糖水平。”
小王聽了醫生的話,回家的路上就買了一台血糖儀,每天按照營養師的囑咐一日六餐,餐後适當活動,按時監測血糖,做好記錄,每1~2周和内分泌科的醫生進行溝通。一段時間後,她的血糖終于達到了控制标準。
總結:化驗單有時候并不難懂的,學會看化驗單就可以,讓自己少受一些苦,避免過多沒必要的消費。醫院看病必須要把自己的病情要搞明白,才是重點。不能把血紅蛋白當成血糖來測。(文章原載于《大衆健康》,作者: 李景仁,刊期:2012.08,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