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茶文化曆史悠久,在全世界具有一定影響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會享受生活的人越來越多,而品茶,也是體現人們生活質量的一種表現。福建地區,可以說是中國名茶的重要産地。那麼本期飲食文化就來為大家介紹福建十大名茶有哪些!
鐵觀音屬閩南烏龍茶,原産福建安溪縣。據《清水岩志》載:“青水高峰 ,出雲吐霧,寺僧植茶,飽山岚之氣,沐日月之精,得煙霞之霭,食之能療百病。”
傳說安溪松林頭茶農魏飲信佛,每晨必奉清茶一杯于觀音大士像前,十分虔誠。一日,他上山砍柴,偶見岩石間有一株茶樹,在陽光照耀下,閃光奪目,異于分樹,便挖了回來精心培育,并采摘試制。其茶沉重似鐵,香味極佳,疑為觀音所賜,即名為“鐵觀音”。
鐵觀音傳統的沖飲方法非常講究。茶具要小巧精緻,水最好用山岩泉水。将水燒沸,先把茶壺燙熱,裝上大約占壺容量十分之六七的茶葉,沖入沸水,用壺蓋刮去浮上來的泡沫,蓋好壺蓋,此時便有一股殊香撲鼻而來。
隔兩三分鐘,再緩緩倒入水茶杯,每人各持一杯,先聞香,再品味,慢慢啜飲,便滿口生香,回味甘美。鐵觀音素有“觀音韻”之稱,其入口微苦,回味甘香,清郁隽永,韻味無窮。
曆史發展
安溪産茶始于唐末。宋元時期,鐵觀音産地安溪不論是寺觀或農家均已産茶。據《清水岩志》載:“清水高峰,出雲吐霧,寺僧植茶,飽山岚之氣,沐日月之精,得煙霞之霭,食之能療百病。老寮等屬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飲之不覺兩腋風生,倘遇陸羽,将以補茶話焉。”
明清時期,是安溪茶葉走向鼎盛的一個重要階段。明代,安溪茶業生産的一個顯着特點是飲茶、植茶、制茶廣泛傳遍至全縣各地,并迅猛發展成為農村的一大産業。明代“常樂、崇善等裡貨(指茶)賣甚多”的記載。武夷從唐朝起生産蒸青團茶,明末罷貢茶之後,福建省漢族茶農積曆代制茶經驗的精髓,創制了武夷岩茶。
清初,安溪茶業迅速發展,相繼發現了黃金桂、本山、佛手、毛蟹、梅占、大葉烏龍等一大批優良茶樹的品種。這些品種發現,使得安溪茶業步入了鼎盛發展階段。清代名僧釋超全有“溪茶遂仿岩茶制,先炒後焙不争差”的詩句,這說明清代時已有溪茶生産,安溪茶農創制了鐵觀音。鐵觀音屬于烏龍茶,烏龍茶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屬于半發酵茶類,是中國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茶類之一。烏龍茶采制工藝的誕生,是對中國傳統制茶工藝的又一重大革新。
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安溪人張乃妙、張乃乾兄弟将鐵觀音傳至台灣木栅區。并先後傳到福建省的永春、南安、華安、平和、福安、崇安、莆田、仙遊等縣和廣東等省。這一時期,安溪烏龍茶生産技術也不斷向海外廣泛傳播,鐵觀音等優質名茶聲譽日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