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誠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神經外科事業的開拓者和創始人之一。他是吳孟超之後第二個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醫學專家,也是醫學界獲此殊榮的區區幾位科學家之一。
今年是王忠誠逝世十周年,分享他生命中的若幹細節,借以追憶緬懷,也期待給讀者以啟迪——
1985年6月底的一個午後,河南新鄉市的中學生趙栓柱吃完午飯,正準備去上學,頭突然疼起來。
從10歲開始,栓柱就經常頭疼,時好時犯,但每次都在很短的時間内不治自愈。
像往常一樣,爹讓他躺到床上休息,以前都是這樣休息一會就好了。栓柱躺在床上,越疼越厲害,疼得在床上打起滾來,最後竟然疼得昏了過去。
這種情況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爹娘都慌了,他們趕緊行動,把栓柱送到最近的鄉鎮醫院。
鄉鎮醫院的醫生也沒碰到這種情況,處理不了。栓柱爹隻好帶着兒子趕往縣醫院。
縣醫院的醫生為栓柱做了腰穿檢查,發現蛛網膜下腔出血,初步診斷為腦瘤,卻拿不出好的治療方案。醫生建議說:“這種病,隻有去北京天壇醫院,找一個名叫王忠誠的神經外科專家,才有可能治好。”
栓柱爹聽了醫生的話,知道沒有别的辦法,隻好借了些錢,帶着栓柱到北京找王忠誠。
7月3日,栓柱來到了天壇醫院,找到了王忠誠。
王忠誠熱情地接待了他們,認真地為栓柱做了CT、腦血管造影等一系列檢查。看到結果結果,王忠誠也很驚訝,栓柱的大腦中動脈上長了個巨大的動脈瘤,是從沒見過的那種巨大。動脈上長個小瘤子都很危險,這麼大個腫瘤是非常可怕的,一旦破裂,患者必死無疑。即使不破裂,腫瘤壓迫腦組織,引起劇烈疼痛和功能障礙,也是危在旦夕。
腫瘤這麼大,王忠誠以前從來沒有遇到過,手術難度肯定是非同一般,他也沒有把握。但是,患者病情危急,必須盡快手術,他又不能見死不救。于是,他思慮再三,還是做出決定,親自做這個手術。
經過周密的術前準備,栓柱被推上了手術台。可是,手術還沒開始,栓柱就突然停止了呼吸,測不到血壓,一切生命體征都沒有了。
王忠誠知道,栓柱動脈上那個巨大的瘤子破裂了,大量出血造成了腦疝,幾乎可以宣布死亡。按有關操作規程,這種情況下可以放棄手術。
這時,幾個助手停下了手中的工作,不約而同地看着王忠誠,等着他作出停止手術的決定。但是,放棄手術就意味着患者死亡,繼續手術還可能有一線生機,王忠誠不願放棄。
大腦缺血的極限時間是6分鐘,如果能在6分鐘之内找到出血點,進行有效止血,也許還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能夠在短短的6分鐘之内鋸開顱骨,找到出血點嗎?必須争分奪秒。
“繼續手術!開顱!!趕緊!!!”在短短的數秒鐘之後,王忠誠下了決心,發出了簡短的指令。
骨鋸架好,王忠誠親自操作,動作熟練而快捷。按說,這些工作都是助手來做,但今天他等不急了,他必須在第一時間把顱骨鋸開。
王忠誠為患者做手術
短短的3分鐘,顱骨打開了。可是,王忠誠掀開顱骨,鮮血像噴泉一樣汩汩而出。
眼下,最要緊的是止血,但鮮血淹沒了整個術野,根本無法看清出血點在那裡,怎麼辦?
王忠誠深吸了一口氣,穩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緒,然後把一根手指探進了患者的腦組織。腦組織非常複雜,每個腦區都對應着肢體的功能,任何損傷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但是,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他已經顧不了那麼多了。
憑着多年練就的手感,王忠誠用手觸摸到了出血點,迅速進行了處理。血終于止住了,患者的血壓上來了,同時進行的心肺複蘇也很有成效,患者恢複了呼吸。一條鮮活的生命被王忠誠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
剝離和切除動脈瘤也費了不少功夫,但總算有驚無險。
手術成功了。切下的動脈瘤經過測量,瘤體直徑達到9厘米,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在此之前,世界上成功切除的最大的一例顱内腫瘤瘤體直徑隻有8厘米,是1967年由西班牙醫生切除的。時隔18年,王忠誠把這個紀錄提高了一厘米。
手術結束,王忠誠下意識地看了看表,發現六個小時已經過去了。手術過程中,他總是全神貫注,沒有時間概念,但他的身體卻在時間的消耗中漸漸透支。走下手術台那一刻,疲憊的他頓覺頭重腳輕,渾身就像散了架一樣。
他在助手的攙扶下,硬撐着走出手術室,但大家都知道,等待他的将是一場大病。他的白細胞比常人少一半,抵抗力也隻有常人的一半,這麼長時間、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他根本就受不了,但為了治病救人,他總是咬着牙堅持。
栓柱爹焦急地等在手術室門口,看王忠誠出來,擔心地問:“王院長,栓柱怎麼樣?”
王忠誠強打精神,笑着回答:“手術很順利,放心吧。”
栓柱爹激動地熱淚盈眶,他一邊抹着淚水,一邊喃喃地說:“大恩大德,大恩大德啊!”
半個月後,栓柱頭痛明顯緩解,偏癱有所恢複。
8月24日,王忠誠為栓柱做了腦血管造影複查,發現動脈瘤消失,中動脈未顯影。CT複查也沒發現腫瘤的影子。
術後兩個月,趙栓柱痊愈出院。出院時,他不僅能下地走路,視力和記憶力也基本恢複正常。他看上去比來的時候胖了些,顯得很健壯。栓柱爹拉着王忠誠的手,不知該說什麼好,再次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無獨有偶。另一個被當地醫生判了“死刑”的患者也找來了。患者名叫牛安民。
牛安民是山東農村的一個農民。1985年9月,他被家人用擔架擡着來到了天壇醫院。
之前,他已經有三年的頭痛史,被當地縣醫院診斷為“垂體瘤”。幾經治療,效果一直不好,縣醫院決定為他實施手術。可是,手術過程中,醫生發現腦組織深處的血管上長着一個直徑達3.5厘米的腫瘤,不敢處理,隻好中止了手術。但是,醫生沒想到的是,此次手術不僅沒能緩解牛安民的症狀,反而損傷了其大腦功能區,導緻他雙目失明。看到患者生命垂危,醫生也很緊張,他跟家屬解釋說:“這種病是‘不治之症’,沒有希望了,回家準備後事吧。”
牛安民被家人用擔架擡回了家,全家人都陷入了絕望。
就在這時,有人無意中看到了一張當年6月12日的《人民日報》,看到了報紙上刊登的一則新聞,題目是《北京天壇醫院成功進行一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手術》——
著名神經外科專家、北京天壇醫院王忠誠院長最近在患者顱内基底動脈上成功地夾閉了一個巨型動脈瘤的瘤蒂。
21歲的患者孫惠蘭被送來就醫時,顱内動脈已經出血,随時可能危及生命。王忠誠教授同他的助手趙繼宗、李溪光等一起,經過4小時30分鐘的精心操作,終于成功地完成了這一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手術。
看到報紙上的這則新聞,絕望中的牛安民家人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于是,他們抱着試試看的态度,擡着生命垂危的牛安民上了火車,趕到了北京天壇醫院。
王忠誠看到牛安民時,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患者的病情如此危重,全身狀況如此虛弱,即使腫瘤可以手術,也存在很大的風險。檢查後,他又發現,牛安民的動脈瘤位于大腦的基底動脈上,直徑比較大,瘤壁很薄,極易破裂。這種動脈瘤的手術難度很大,患者全身狀況又這麼差,基本不符合手術的條件。但是,如果不手術,患者随時可能失去生命。
“不能做,太危險。”有同事提醒。
“是啊!”王忠誠神情嚴肅地表示同意,但他轉而又說:“危險并不等于沒有希望。”
經過反複會診商讨,王忠誠還是決定“試一試,闖一闖”。他動員了全院的力量,各科室相關人員一齊上陣,來挽救這位農民的生命。
手術那天,血庫準備了充足的血液,手術室、化驗室都緊急動員起來,食堂也做好了“三班倒”的準備。
王忠誠親自給牛安民做了手術。手術過程很複雜,時間用了9個小時之多,但王忠誠還是憑着經驗順利切除了牛安民的動脈瘤,手術成功。
術後,牛安民恢複得很快,僅僅用了半個多月,他頭痛的症狀沒有了,視力也漸漸好起來,神經系統的其他功能也有了明顯好轉。出院後,牛安民逢人便說:“王院長治好了我的‘不治之症’,簡直是神醫。”
除了孫惠蘭、趙栓柱和牛安民,這一年,王忠誠先後做了7例顱内巨大動脈瘤手術,都獲得了成功。年底,他的研究課題“腦動脈瘤的顯微手術”取得了重大成果,一舉奪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這一年,對神經外科來說有着特殊的意義。自從1955年趙以成在同仁醫院創建神經外科,王忠誠從天津調來北京,到這年正好過去了30年。30年來,王忠誠和他的同事們已經成功實施了10628例腦瘤手術,手術死亡率從早期的10%降低到4%,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摘選自作者本人的《王忠誠的故事》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15年3月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