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伏天去寒氣的方法

伏天去寒氣的方法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16 12:05:23

綿綿秋雨中,寒露已至,随着冷空氣不斷加強,氣溫驟降,祖國的廣大地區已經進入深秋,西北和東北則即将進入冬季。這個階段秋冬交替,正是養生保健的最佳契機。

伏天去寒氣的方法(不能讓身體受涼)1

當務之急,做好保暖

1、頭部

中醫認為在人體的十二經脈中,手三陽經從手走到頭,足三陽經從頭走向足,因此頭部又被稱為“諸陽之會”。如果沒有做好頭部的保暖工作,寒邪侵襲就會損耗陽氣,容易感冒,引起肺部不适。

2、肩部

許多中老年人堅信“春捂秋凍”,最低氣溫降至10℃也不絲毫影響他們起大早穿單衣去晨練,這其實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寒露過後,冷空氣隻會不斷加強,溫度會越來越低,任何時候肩頸都不可以受涼,尤其是鍛煉結束全身是汗,此時受涼極易感冒。

除此之外,中醫認為,人的肩背部有兩條至關重要的陽經——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肩背受涼會導緻血液不暢,引起肩背酸痛。因此再熱也不要光着膀子工作,更不要沖洗涼水澡,女孩子也不要再穿露背裝,一定注意保暖,無論什麼時候,至少要有一件薄衣物保護。

3、腹部

人的肚臍處有個很重要的穴——神阙穴,神阙穴正對背後的命門穴,裸露腰腹會讓這兩大關鍵穴位受寒邪侵襲,不僅損害脾胃,而且極易傷腎。原先有胃病史的人受寒易胃疼,經期女性受寒易痛經。此時不妨加一件貼身背心,或者套一個坎肩。

4、腳部

中醫認為,寒從腳起。特别是中老年人以及體弱易感的人群,這類人群本來就常常手腳不溫,受涼很容易腹瀉。久瀉引起陽虛,就更棘手了。日常在睡前用熱水泡腳,可使足部氣血順暢,預防寒氣侵襲。

5、關節

相信不少患者都飽受風濕性疾病的困擾,尤其是一到陰天,疼痛難忍,關節僵硬。關節最害怕的就是冷,秋冬時節,不僅僅寒冷,還會刮妖風,尤其是某些沿海地區。哪怕是身體非常健康的年輕人長期處于濕冷環境中,也很容易造成關節損傷,埋下健康隐患。因此很多時候出行,準備一副護膝是非常有必要的。

伏天去寒氣的方法(不能讓身體受涼)2

養生小建議

1、當歸生姜羊肉湯——祛除濕寒

此溫補藥膳出自《金匮要略》,當歸可以活血養血,生姜可以溫中散寒,羊肉溫熱,可以溫中補虛。

食材:當歸、生姜各50克,大蔥少許,黃酒50毫升,羊肉500克,食鹽适量。

2、多睡一小時

與以往季節不同,天氣寒冷時,中醫建議早睡晚起。早睡養陽,晚起可以養陰,順應四時的變化,中老年人應該在太陽初升後再出門鍛煉。

3、常備暖身茶

茯苓是一味中醫常用藥食同源的藥材,不受四季的限制,可有多種配伍,與蜂蜜一起搭配,可以給身體提供能量,抵禦嚴寒。午飯後喝上一杯,對于常年手腳不溫、食欲減退的中老年人來說,簡直再合适不過了。

伏天去寒氣的方法(不能讓身體受涼)3

另外茯苓的各種配伍、功效以及适用、禁忌,之前有單獨詳細地講過,有需要的人,不妨去看看,也許對您很有幫助。

4、熱水泡腳

關于泡腳這件事,我不止一次地給身邊的朋友、患者推薦,熱水泡腳真的算是為數不多的成本極低,效果卻很好的養生方式。特别是氣血不足,手腳捂不暖,胃脘冷痛,拉肚子的人,非常适合用熱水泡腳,有條件的人,建議加一些米酒,再加幾片生姜,比純粹熱水泡腳,活血暖身的效果更好,還能改善失眠,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請大家注意一點,泡腳的時間不宜太長,泡腳水也不宜太熱,效果以微汗最佳,如果每日泡腳泡到汗流浃背,或者本身就很容易出汗,是非常損耗陽氣的。要記住,凡事過猶不及!

伏天去寒氣的方法(不能讓身體受涼)4

我是@全科醫生林浩帶你了解更多健康知識#飲食健康##健康解密##健康養生##養生##健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