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喜丸子,是中國傳統名菜之一,由四個色香味俱全的大肉丸子組成,有福、祿、壽、喜四大喜事的美好寓意,經常作為硬菜被用于宴席中。尤其對于山東人來說,一年中最重要的年夜飯,總少不了一道好看又好吃的四喜丸子,寓意團圓吉祥。
山東省魯菜研究會會長、山東省蘭儒孔膳文化研究院院長、中國孔府菜第一女傳人王興蘭告訴上遊新聞(爆料shangyounews),四喜丸子屬魯菜菜系,相傳得名與唐朝名相張九齡有關。魯菜烹調技法衆多,每道菜都要選料精、下料狠、做工細。明清時期,大量山東廚師和菜品進入宮廷,使魯菜雍容華貴、中正大氣、平和養生的風格特點進一步得到升華。
對于山東人來說,年夜飯總少不了一道好看又好吃的四喜丸子,寓意團圓吉祥。圖片來源網絡
命名與唐朝名相張九齡有關
雖然已經72歲,但是每年的年夜飯,王興蘭還是要當“主廚”做幾個菜,八仙過海鬧羅漢、麒麟禦書鲈魚、孔府全家福、四喜丸子……
王興蘭說,四喜丸子調味很重要。隻見她打碎一個雞蛋,加入剁碎蝦米、蔥末、姜末、胡椒粉等,再倒點花椒水。花椒水分3次加入,往一個方向攪拌。取适量肉餡,用手來回摔打成型,再把它搓圓。
“火候很重要,油溫6成熱下鍋就可以。”王興蘭邊做邊說,炸好的丸子放進料汁裡。然後放進蒸鍋,大火燒開,轉中火,關火再焖5分鐘。加水澱粉勾芡,澆濃湯汁,撒蔥花裝盤。
王興蘭告訴記者,有福、祿、壽、喜四大喜事美好寓意的四喜丸子,其實有一段曆史,相傳與唐朝開元盛世的著名宰相張九齡有關。
據傳,四喜丸子創制于唐朝年間。有一年朝廷開科考試,各地學子紛紛湧至京城,其中就有張九齡。結果出來,衣着寒酸的張九齡居然中得頭榜,大出衆人意料。皇帝因賞識其有才智,便将他招為驸馬。當時正值張九齡家鄉遭水災,父母背井離鄉,不知音訊。舉行婚禮那天,張九齡正巧得知父母下落,便派人接至京城。喜上加喜,張九齡高興之餘,叫廚師烹制一道吉祥菜肴,以示慶賀。
菜端上來一看,是四個炸透蒸熟并澆以湯汁的大丸子。張九齡詢問其意,聰明的廚師答道:“此菜為四圓。一喜,老爺頭榜題名;二喜,成家完婚;三喜,做了乘龍快婿;四喜,合家團圓。”張九齡聽了哈哈大笑,連連稱許。他又說道:“四圓,不如四喜,響亮好聽,幹脆叫它四喜丸子吧。”
王興蘭告訴上遊新聞記者,自此以後,唐人每逢結婚等重大喜慶之事,宴席上必備此菜。後來,人們對“四喜”有不同的解釋。有人把“喜慶、吉祥、幸福、長壽”稱為人世四喜。南宋文學家洪邁《容齋随筆》中的四喜詩“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所言的四件喜事,更是盡人皆知。近千年來被普通百姓視為人生最大的理想。
王興蘭是山東省魯菜研究會會長。 受訪者供圖
菜品即人品是魯菜傳承的靈魂
“我60年一直在幹一件事,就是做手好菜,做個好人。”1月22日,王興蘭接受上遊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菜品即人品,這是魯菜傳承的靈魂。”
在60年廚藝生涯中,她練就了一手魯菜烹制的好手藝:娴熟的刀工、爐火純青的勺功,精美的菜肴。
王興蘭集多種榮譽于一身:中國功勳烹饪藝術家、世界烹饪聯合會中餐國際評委、魯菜泰鬥、中國烹饪大師、山東省魯菜研究會會長……與這些響亮頭銜相比,王興蘭更看重自己“中國孔府菜第一女傳人”這個稱呼。
在中國餐飲行業,煙熏火燎的廚房一直是男人的天下,女廚師少之又少,能成為大師級的女廚師更是鳳毛麟角。王興蘭是個例外。在山東,說起魯菜不能不提王興蘭。她不但廚藝高超,是國内餐飲界有名的魯菜大師,還精心整理出失傳千年的孔府菜,不遺餘力地傳承。
孔府菜是魯菜中極具特色的一個流派,承載着厚重的傳統文化。上世紀80年代初,孔府菜到了瀕臨失傳的邊緣。
1981年,王興蘭轉改烹饪教學工作,參加了國家原商業部、山東省原商業廳組織的孔府菜研究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孔府菜的制作、實驗和整理工作。1984年孔府菜正式通過科委技術鑒定,被鑒定為國家科技成果,獲科技創新獎。在她的帶領與指導下,經反複研制,一款款色、香、味、型、意俱佳的孔府菜,展現在世人的面前,并在濟南、北京等相繼上市經營,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好評與喜愛。
雖然年過70歲,王興蘭還是經常下廚。受訪者供圖
挑剔的食客對魯菜傳承很重要
上遊新聞記者注意到,王興蘭在衆多場合接受媒體都曾表示,食客的挑剔,飯店自身對于食品的嚴格要求,這一切或許正是魯菜的基石。然而如今飯店裡,挑剔的食客越來越少,自我要求嚴格的飯店更是寥寥無幾,這也使得魯菜逐漸走向沒落。
比如點份醋溜土豆絲,結果發現土豆絲是用擦絲器切出來的。“有時我就找領班理論,結果大多是給我把菜退掉,或者換一個。有的人覺得是我有毛病,太挑剔。”
王興蘭告訴記者,她和她所在的魯菜研究會,近年來一直緻力于推廣傳承“複活”魯菜精品。“我們有一個計劃,就是把一些精品的、在市面上難以見到的魯菜菜品進行推廣,跟省内各市聯系交流。畢竟廚師不可能長期出差,那麼我們把這些菜品送上門。怎麼選材、怎麼加工、怎麼制作、我們上門傳授。一是讓大家知道什麼是真正的魯菜,二是讓大家學習這些魯菜的烹饪技法,把魯菜的精華傳承下去。”
王興蘭說,魯菜的創新,不能靠“少放一點醬油,少添一勺鹽”來實現,而是要在傳承魯菜技術基礎上,從健康角度進行全面研發和創新。她認為,振興魯菜,一定要傳承魯菜的飲食文化,加強對從業者的培訓,讓魯菜文化理念滲入每一道菜品的制作中。最重要是重視魯菜的“健康”,從食材選擇開始,制訂魯菜标準,真正響應消費者訴求。
上遊新聞記者 李洪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