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界有一批“無名英雄”受人追捧,為食客們提供味道的支撐。
我把能夠給菜品調味的原料分為了三類:
調味料,像醬油,蚝油,鹽,糖一類經過深加工的産品。
香料,花椒,八角,香葉,幹辣椒一類,常常以脫水後的形态出現,通過存儲在自身或者油囊裡的味道,為菜品調味。
小料,最常用的蔥姜蒜,新鮮食物食材,身體中的硫化物或者芳香醛,在高溫的催促下變得溫順,從而給菜品調味。
從獲取的難易程度來說,小料的種植範圍和産量都是相當可觀的,受衆面也相對更廣。
之前寫過一篇關于“炝鍋技巧”的文章,主角是蔥姜蒜,我戲稱它們為香味三兄弟。
還寫過關于“味道”方面的文章,蔥姜蒜也是主角之一,我又給它們起了外号,“去腥三兄弟”。
說這麼多,無非就是想告訴大家,蔥姜蒜最為最基礎的調味組合,承載了菜品的基礎味道,把食材本味推升,另其突顯。
不得不說的是,會有很多朋友對蔥姜蒜其中的一員或者一對有一些望而卻步,畢竟它們本身鮮明的味道,會招惹很多人的味蕾,讓人産生厭惡。
甚至在開店的時候,我也遇到過蔥姜蒜統統讨厭的顧客,隻不過大部分讨厭它們的人,隻是不喜歡它們在廚師處理前的味道。
通過一些烹饪技巧,讓菜品中隻留其味而不見其形,也算得上是廚師們的妙筆了吧。
幹貨開始之前,先送大家一個小技巧——“蔥姜水”。
烹饪中有很多“食其味而不見其形”的手法,蔥姜水算是這種手法的巅峰之作。
我們知道蔥是不耐高溫的,接觸高油溫時,蔥會很快變黑糊化産生苦味,而且很多不喜歡蔥姜的朋友,大部分是不喜歡蔥姜本體那種爆發力過足的味道。
鑒于這種情況,也不知道是哪位高人發明了蔥姜水這種神器。
蔥姜水制作起來非常簡單,蔥姜用刀拍一下,然後切成細絲,加入水後靜置一會兒泡出汁水。
用蔥姜水去腌制肉類,會讓食材去腥的同時增加淡雅的蔥姜味。尤其是在炸肉丸的時候,如果把蔥直接打入肉餡兒,炸出來的丸子肯定會有黑點,就是蔥被炸糊後的形态。
蔥姜水的進階形态是“蔥姜酒水”,在蔥姜水中加入黃酒或者花雕酒,能夠進一步提升它們的功效。
蔥姜酒水其實還有提升空間,加入胡椒和八角後能夠增加料香味兒。
蔥姜,黃酒,八角胡椒,分屬不同派别,植物類,發酵類,香料類,各自去腥增加的能力雖然在本質上殊途同歸,但又有各自的特色,能夠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蔥姜酒加胡椒八角的方法,非常适合腌制白肉,尤其是雞肉和水産品。
開店的時候,做蝦之前我就把蝦泡在大量的“料水”裡,料水裡就包括蔥姜,花雕酒,胡椒粉和少量的八角,當然了,還要加一點鹽入底味。然後加水攪拌均勻,再把蝦泡進去,随用随取。
制作小朋友都喜歡的可樂雞翅這道菜時,必須先用料水浸泡,别看雞翅不大,但是殘留的血水可不少,如果不提前浸泡,等雞翅做熟以後,在白嫩的肉絲紋理中會夾雜已經變黑的血水,非常影響就餐體驗。
先用清水泡雞翅,換水後用料水再泡,料水中的乙醇分子會起到滲透和牽引作用,幫助血水出來,帶領味道進去。
蔥姜水的進階,其實就是蔥姜在烹饪中使用的縮影。
蔥姜作為最基礎的味道支撐,可以在适當的場合加入同是植物類的小料,例如大蒜,香菜,洋蔥,芹菜等等。
加入發酵類的黃酒和醬油,可以增加黴菌作用後的産物--遊離氨基酸,提升鮮味,并且可以增加味道的厚度。
香料的加入又會有奇特的作用,香料同樣是植物類産物,但是他們與小料相比,味道上的爆發力雖然略有遜色,但是非常持久。
01 蔥姜,最基礎的味道支撐
味道其實是需要支撐的,我們把食材的本味推的越是靠前,它們的味道就越清晰,換來的結果就是這道菜越好吃。
這一點跟演唱會上用和聲支撐主唱歌手的方法很像,讓味道有厚度,是菜品好吃的關鍵點之一。
而這個厚度的大小,要取決于食材本味的濃郁程度。
例如大部分的蔬菜,本味并不是那麼濃郁,如果支撐他本味的厚度把握不好,很容易就把本味遮蓋了。
就像我的一個朋友,炒綠葉菜的時候,炝鍋用到大量蔥姜蒜不說,還會扔進去一個八角,哪天高興了還要掰一塊兒桂皮炝鍋,别管什麼油麥菜,空心菜還是小白菜,吃起來永遠是一股料味兒。
大部分的食葉類蔬菜,用蔥炝鍋來支撐味道就夠了,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加一點點姜或者蒜來增加風味。
距離大地越近的食用部位,相對來說土腥味會更大,可以适當的加入一些花椒或者辣椒來去腥或者遮住土腥味。
植物類食材中,有一個特殊的嘉賓,就是豆腐。
豆腐是有一些豆腥味兒的,提前焯水可以去除,在烹饪時在蔥的配合下再淋入一點點酒也能起到很好的去腥作用。
02 蔥姜酒,醬油
食材升級,菜品中出現白肉或者少量的紅肉時,在蔥姜的基礎上,需要增加酒和醬油。
最普通的家常葷菜中,為凸顯肉香,就要先去掉腥味,白肉中腥味其實并不算太大,但是隻用蔥姜的話,功力還是略顯不足的。
蔥姜酒用來去腥,同時增香。提升味道的厚度,醬油則是最後一點助推劑。
提鮮的同時,醬香味會把厚度進一步拉伸。
給大家分享一個家常葷菜的萬能做法吧,一種容錯率很高的方法。
以豬肉為例,我個人推薦前腿肉,肉嫩而且相比小裡脊來說,價格也便宜。
根據需要搭配的素菜,決定肉切絲還是切片,或者切丁。
原則上是絲配絲,片搭片,保證食材形态的一緻性。對于就餐體驗,熟成時間和入味都有好處。
就以香芹肉絲為例,肉絲切好之後,加鹽,胡椒粉,醬油,花雕酒和一點點蔥姜水,用手指輕輕的反複抓,一直抓到發黏。
然後加一點澱粉,繼續抓,澱粉在熟化後可以幫助鎖水。
最後放入一點香油,繼續抓勻。香油能夠去腥,也可增香。
放油的效果是肉絲下鍋後可以快速滑散,幫助每根肉絲表面的澱粉全面接觸油脂,迅速熟化鎖水。
油溫四五成熱的時候下入肉絲,滑散變色後放醬油,醬油炝香以後把肉絲稱出來備用。
就用鍋裡炒肉絲的底油炝鍋,蔥姜爆香,少量花雕酒下去炝香,少量醬油炝香。
切段的香芹下鍋,翻炒斷生以後加鹽,胡椒粉調味,再加一點醬油提鮮。
把炒好的肉絲下鍋,幹的話可以放一點熱水,持續翻炒成熟後出鍋。
香芹可以替換為蒜苔,土豆,四季豆,等等蔬菜。
03 蔥姜酒,香料
我個人比較喜歡簡單烹饪,追求食材本味。對香料的使用比較謹慎,有時候更是無奈之舉。
如果把味道量化,同等體積内,香料中含有的味道因子可以說是海量的。
這也就決定了香料最基本的食用原則,宜少不宜多。
在蔥姜酒的基礎上再加入香料,分兩個場合。
添磚加瓦,少量且搭配适宜的香料,會給菜品在味道的層面上增色不少,但這種情況下,香料是絕對的配角,切不可喧賓奪主。
八角是一種萬能香料,因為它味道相對淡雅,不刺激。幾乎可以搭配各種肉類和水産食材。
白胡椒粉,之所以被廚師們廣泛應用,是因為它超強的去腥能力,以及本身微弱的辣味,可以幫助刺激食客的味蕾。
花椒已經在中餐烹饪中,在香料的使用上占據了幾乎第一的位置,我就不再多嘴了。
無論哪種香料,切記要把握用量,前段時間我寫過一篇關于“胡椒粉”的文章,很多朋友說做菜放了胡椒粉會臭,其實就是用量過了。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沒看到文章的朋友,大家轉告他們一下吧。
香料的另外一個出鏡場合,就是壓制異味,像是牛肉這類的紅肉,血水殘留較多,單純靠去腥很難徹底去除幹淨,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大量且多種的香料出場了。
不過我并不推薦大家在家裡備太多香料,從使用頻率和經濟上來說,都不劃算。
類似白寇,草果,肉寇這類香料,價格高,使用頻率低。像毛桃,荜撥,栀子,在家做菜更是幾乎沒有露臉的機會。
醬牛肉
這篇文章,其實更像是一本說明書,一本家庭烹饪中用料說明。
也從側面表達了我的一個觀點,對于普通家常菜品來說,最簡單的蔥姜蒜支撐味道,在适當的場合加入酒和醬油,香料給菜品增加亮點。
我師傅做了一輩子的廚師,現在退休了,家裡的調料很簡單,鹽,糖,醬,酒,胡椒粉。别的倒是也有,隻不過很少用。
用手機打了這麼多字,手指頭都抽筋了,這篇文章就寫到這裡吧,最近更新有點少,希望大家體諒。
覺得文章有所受用的朋友,别忘了點擊關注,别錯過後面的更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