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到小雪家做客,進門就聽見,“我的大寶啊,快坐下來好好吃飯吧。”緊接着看到她家兩歲的寶寶,翻過茶幾往門口跑,後面跟着的是弓着背,端個碗的孩子姥姥。我問小雪,總這樣嗎?小雪無奈的說,别提了,孩子大了管不住,經常吃吃飯就要玩一會兒。這頓飯都快吃一小時了,給我們累夠嗆,他還沒吃多少,反倒覺得挺好玩。
孩子吃飯難是讓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除了不老實随意跑動,還有吃飯扔東西或不滿足要求就不吃等狀況。為了讓孩子可以順利的吃完飯,家長多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讓你放肆”,如不好好吃就教訓你,不好好吃就别吃。另一種是“憑你開心”,如想看手機就給你看,這個不愛吃沒關系再做(買)别的吃。看似有效,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要想讓孩子好好吃飯,家長需要提前做好功課。
吃飯本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為什麼到孩子這就這麼難呢? 1.飲食不規律。
很多家長沒有規律飲食的習慣,對待孩子吃飯的态度也很随意,感覺餓了就給吃,不餓就晚點吃,沒有相對固定的吃飯時間。另外有些家長怕孩子吃不飽,在兩餐中間會多次加餐,比如吃點水果、餅幹、溶豆、魚腸等等,孩子一直處于飽腹狀态,自然不會按頓吃飯。
2.家長縱容。
幾天前帶孩子去遊泳,偶遇小麗母子。她家女兒兩歲,長得清秀修長,我說,你家的小美女可是标準大長腿啊。她說,是啊,我家閨女長的高,就是太瘦了。我問道,孩子吃的少嗎?她反駁,一點也不少,感覺她天天一直在吃似的,就是不長肉。我說,也許是因為吃的太多哦。
不少家長,特别是爺爺奶奶們,對孩子無限遷就,邊吃邊玩,想吃就吃,不想吃就走,不喜歡就換樣吃。殊不知,不僅嚴重影響孩子的食欲,孩子食而不知其味,而且也助長了孩子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3.家長的錯誤示範。
小妹有邊吃飯邊看綜藝的習慣。用她的話說,上班累一天回家還要做飯,要不看綜藝樂呵樂呵,吃飯都不香。聽着好像很有道理,不過有了孩子以後她的舒坦變成了“折磨”。原來她覺得孩子小,既看不清也看不懂,依然在吃飯時看電視。等孩子漸漸上桌吃飯以後,明顯感到他的目光也直盯着電視,但當她再想關電視時,孩子就開始大喊大叫喽。
像小妹這樣的情況很是常見。餐廳裡,家長一邊看手機,一邊督促旁邊的孩子,别玩了,快點吃;自己嘟囔着,怎麼還有胡蘿蔔,又讓孩子多吃點。同樣的環境裡,父母對自身和孩子的要求出現反差的雙重标準,容易把孩子弄混亂,形成習慣就很難。
4.不懂珍惜和感恩。
閨蜜聚餐,張靜帶着三歲兒子一起來的。上菜後,她給孩子夾了很多菜放在小盤裡,孩子看了看說,胡蘿蔔不要,黃瓜不吃,邊說邊扔到了地上。嘴裡還嘟囔着,不好吃。然後氣呼呼對媽媽說,媽媽,回家你要給我做一大桌香香。
小孩子不知道食物的來之不易,更不了解“粒粒皆辛苦”的付出。家長做飯也常常是在孩子睡覺或有人照看時進行,孩子不懂得原來每頓飯都是大人花時間用心做出來的,甚至會認為隻要仙女棒一揮就會變出一桌飯,自然也不會對家長有感恩之心。
想讓孩子好好吃飯,家長要先做到“三心二意一示範” 三心
1.精心準備吃什麼。
孩子每個階段所需營養不同,家長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在做飯時有針對性的選擇食材,既做到營養均衡又盡量滿足孩子預期,比如做個動物造型或使用卡通餐具。
2.鐵心确定何時吃。
小嬰兒遵循按需喂養,吃飯時間不用做過多限制。但在添加輔食後,尤其到了一歲左右家長就要盡量定時進餐,幫孩子養成吃飯生物鐘,确保孩子在固定時間有饑餓感,而且減少對吃飯的抗拒。
3.耐心教會如何吃。
最好的醫生治未病,最好的管教在預防。第一次吃飯就要向孩子講餐桌禮儀,反複講,反複帶着做。開始做不好沒關系,隻要他有意識,再加上及時的鼓勵,比如“寶寶今天自己主動去洗手啦,真好”,“寶寶今天隻掉了兩勺飯,又有進步了”,孩子就會越做越好。
餐桌禮儀主要包括,飯前洗手;愛惜糧食,不亂扔亂放;吃飯時要保持安靜,不能大喊大叫;吃飯要坐在餐椅上,不能邊跑邊吃。
二意
1.吃不吃随意。
孩子的心情總是變幻莫測,今天喜歡的,明天也許就不喜歡了。本來想吃飯,過一會兒又不要吃了。面對孩子的無常,家長要保持平常心,不要過于在意,更不要厲聲呵斥或強制喂飯,這樣隻會引起孩子對吃飯的抗拒。家長要做的是,在固定的時間準備好飯菜,告訴他我們要吃飯了,你可以選擇不吃,但一會兒就隻能餓肚子了。當他一次不吃,知道餓的滋味不好受,自然就會吃了。不過需要全家行動一緻,如果媽媽堅持不給零食,但爸爸偷摸給,孩子知道反正我都有東西吃,不會餓肚子,就容易養成不好好吃飯的習慣。
2.吃多少随意。
孩子擁有完美的調節能力,可以吃下的正好是他們所需要的食物。雖然每頓飯的量有差别,有時候幾乎什麼都不吃,有時候吃很多,但是每天的總量都差不多。家長不要用“我覺得你沒吃飽”或者“還有最後兩口都吃了吧”來強迫孩子。
一示範,即家長以身作則
《傅雷家書》中寫到,世上最有力的論證莫如實際行動,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則;自己做不到的事千萬勿要求别人,先改自己。
孩子最了不起的能力就是模仿,而家長作為他們最信賴的人更是首選模仿對象。想要孩子好好吃飯,家長就要有良好的用餐習慣,懂得用餐禮儀,珍惜每一份食物,真正做到用行動影響行動,而不是全憑一張嘴進行說教。
不過,即使家長做了充足的功課,仍然會有狀況出現。如果出現以下吃飯問題,可以這樣試試看。
1.邊吃邊扔
01非故意行為
小寶寶剛開始吃飯時,手眼協調能力還不是很好,而且也處于對一切事物的好奇階段,什麼都想捏一捏,抓一抓,經常吃吃飯就變成小花臉,桌上也是一片狼藉。這時不需要過多關注和阻止,也不要他一邊吃你一邊擦,甚至怕髒而選擇喂飯,給他一些時間和機會練習,慢慢的就會吃的很好。
02 故意而為
對于一個可以自主吃飯的大寶寶,而且明顯感到他是故意在亂扔食物,家長就需要及時糾正了。
首先,保持情緒的穩定,坐下來和孩子聊天,了解孩子的行為動機。比如,你是不喜歡吃嗎?或者你想表達什麼呢?媽媽能不能幫到你?
其次,目光堅定的告訴他,亂扔食物是不可以的。
最後,做飯時讓孩子在一旁看着,和他講做飯的大緻過程,如果可以讓他參與進來,比如一起洗菜,或者叫大人吃飯等。還可以帶着孩子一起種菜,即使不能到田間,在家找個大花盆也可以,目的是讓他感知生命的神奇和不易。
2.邊吃邊玩
孩子邊吃邊玩(玩具、手機等),很可能是因為正玩着卻被叫來吃飯,或者感覺吃飯很無聊。要避免這樣的狀況,就要讓他找到吃飯的樂趣。
首先,提前告訴孩子即将開飯,讓他有心理準備,知道一會兒要做什麼。
其次,鼓勵孩子自己吃飯。當他忙乎着如何擺弄勺子、叉子時,就不會再想玩其他了。
最後,增加席間交流。如果一頓飯大家都不說話,孩子自然覺得吃飯是一件特别沒意思的事情,然後就希望可以邊吃邊玩。如果大人在席間你來我往,其樂融融,再和孩子做些溝通,比如,我們看看這個橘色的是什麼?胡蘿蔔對嗎?紅薯吃起來的感覺糯糯的,是吧?既減少了無聊感,還可以促進語言發展。
總結 想要孩子好好吃飯,家長需要提前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同時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請給孩子多一點點時間和耐心,陪他慢慢練習和成長。
這裡是@佳言熙語,經常聊聊育兒那些事,歡迎你和我一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