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滬語小吃美食

滬語小吃美食

美食 更新时间:2024-09-05 16:17:04

小辰光,考試考得不好,回到家總少不了吃上一頓“竹筍烤肉”;長大後,跟人争吵時,就想“請伊吃辣貨醬!”;年紀大了些,老是忘東忘西,就會調侃自己是“黃魚腦子”……上海人對“吃”可以說是愛得深沉,就連平常“噶讪胡”,也不忘把“美食”挂在嘴邊。

今日有獎互動話題

那些藏在上海閑話裡的美食,侬曉得幾道?歡迎大家到文末留言~老油條

原意:指存放時間過久的油條,口感差,不易咬斷。

上海話:用于形容曆事多或閱曆久,但是做事馬虎、不聽勸誡、不理責罵的人。

滬語小吃美食(上海話裡那麼多)1

最大衆化的上海早點,非“四大金剛”莫屬。大餅、油條、豆漿、粢飯,雄占上海灘早點市場半壁江山,走的是傳統平民路線。

過去的上海,在弄堂口、菜場裡,不怕見不着這樣的早點攤:一個烘大餅的爐子,一口炸油條的鍋子,一隻焖粢飯的木桶,一個盛滿豆漿的大煲,外加一張桌子、幾條凳子,随到随買,随買随吃,熱乎乎、香噴噴,生意非常得好,人潮絡繹不絕,要吃最新鮮可口的,往往還要排上一小會兒隊。

剛出鍋的油條咬上一口,那叫一個香,可要是稍微放久了,真的是又硬又難嚼。遇上那類自持資曆深,但又油鹽不進的人,讓人頭疼。這樣一類比,是不是就很像了。

竹筍烤肉

原意:一種由竹筍和肉為食材做成的菜。

上海話:用竹尺或者别的什麼工具打屁股。

滬語小吃美食(上海話裡那麼多)2

在上海話裡,吃的東西不一定都是好東西。小孩子最怕做錯了事讓爸爸知道,因為爸爸常常會威脅說,“小鬼頭,要是不聽閑話,當心回去吃竹筍烤肉”。

要是大人說“請侬吃竹筍烤肉”,那能算的上是“十大酷刑”之一了。所謂“竹筍烤肉”,就是用竹尺或者别的什麼工具打屁股,“烤肉”的肉,自然是人肉,所以要褲子脫掉,直接打在屁股的肉上。雖然每家都有“竹筍烤肉”的獨門做法,但最後的“品菜心得”都是一個字,痛!

麻栗子

原意:一種好吃的小零食。

上海話:指的是用彎曲的手指敲腦門。

滬語小吃美食(上海話裡那麼多)3

除了“竹筍烤肉”,上海小囡還害怕另一樣,本應該很好吃的食物,那就是“麻栗子”。其實很早以前,小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大人會用堅硬的毛栗子砸他們的腦門。後來索性不再使用毛栗子,直接上手了。大概是因為拿着工具不趁手吧~“再不用心做功課,要撥侬吃兩記麻栗子!”這句話是當年爹爹姆媽的經典口頭禅。

軟腳蟹

原意:蟹腳發軟的大閘蟹。

上海話:比喻遇事軟弱無能、隻會退縮的人。

上海人對大閘蟹的鐘情,就像東北人和酸菜粉條、四川人和水煮魚一樣,難舍難分。軟腳蟹這個詞的由來和挑蟹有很大的淵源。買蟹有個訣竅,就是要看這隻蟹有沒有腳力,爬起來快不快。主婦在買蟹時,總要将蟹捉在手裡,捏捏蟹腳,硬不硬,硬的就買,軟的就不買。也有人将蟹放在玻璃闆上,看這隻蟹能否撐得起來,以檢驗蟹的腳力,如果撐得起來的,說明有腳力,蟹肉厚。“軟腳蟹”肉質松,甚至有殼無肉,一般是不買的。

腳軟的蟹吃起來的味道肯定不靈光,同樣的,用這個詞來形容的人自然也就是罵伊軟弱勿能,遇事隻會退縮或者屈辱,硬勿起來。

飯泡粥

原意:飯加水煮成的粥。

上海話:指的是年紀大、說話啰嗦、愛講閑話的人。

白米煮粥,再加一根油條蘸醬油,這是很多老上海歡喜吃的早飯,簡單易做卻有味。但是,在煮粥的過程中,鍋裡會發出“笃笃笃”的聲響,很容易讓人覺得耳朵癢。上海話裡“飯”又和“煩”同音,所以就用“飯泡粥”來形容那些,年紀大又愛講閑話的人。

吃螺蛳

原意:即字面意思。

上海話:指的是在說話或者唱歌時出現失誤性地停頓。

滬語小吃美食(上海話裡那麼多)4

對上海人來說,最好吃的螺蛳在大排檔、在路燈下,是人行道上花壇邊,支起一兩張小桌,幾條長凳,旁邊的攤主架着個爐子,現點、現炒、現賣的。雖說炒螺蛳“不上台面”,但是,它是大排擋必備的,幾塊錢炒上一盤,再拿上幾瓶啤酒,三五知己便能天南地北聊到深夜。

吃螺絲技術高超的人,動作準确娴熟,一筷子夾一個,靠着嘴唇,還沒見到唇開啟,隻聽“嘬”一聲,那螺蛳殼就被吸空了。這聲“嘬”,幹脆響亮,沒有絲毫遲疑;技術略遜點的要“嘬、嘬、嘬”好幾聲才行,最可氣的,是嘬嘬幾聲後仍然沒有動靜,就隻好用筷子頭朝殼洞裡捅下再吸。技術最臭的,隻能依賴牙簽吃螺蛳。

每次吃螺絲的時候,如果沒有針,嘴巴隻能使勁的“嘬伐嘬伐”,但就是怎麼都嘬不出來!是不是跟說話時失誤性地停頓很像呢?

辣貨醬

原意:辣味調料。

上海話:給你些顔色,教訓人的意思。

上海菜的特色就是濃油赤醬,基本上是沒有辣味菜的。雖然現在的年輕人有不少能吃辣的,但在以前,上海人一般是不太吃辣的。吃辣對他們來說不僅是一種考驗,更像是一種“折磨”,大概可以類比一下,吃了一次超辣四川火鍋後的感覺。所以上海甯有時會說“請侬吃辣貨醬!”其實就是“給你點顔色看看!”

洋蔥頭

原意:即字面意思,一種蔬菜。

上海話:指的是被敲竹杠的不懂行的人,後指自動受騙被敲詐的人。

在上海話中,“蔥頭”與“沖頭”為諧音。在洋人大量湧入上海灘的時候,很多外國人由于語言、經曆等原因,不懂市場行情容易被騙,所以上海人就把“洋蔥頭”比喻為被敲竹杠的不懂行的人。後來,這個詞就被廣泛指自動受騙被敲詐的人。比如賣大興貨的無良商家會講,“今朝又斬了5個洋蔥頭”,也就是今天又有了5個人上了他的當!

空心湯團

原意:沒有餡料隻有皮的湯圓。

上海話:指的是白忙一場和說話不算話的人。

小辰光幫姆媽“裹湯團”,一邊包一邊偷吃,吃到後來,糯米皮子還有,豆沙伐夠了,難麼隻好伐放餡子——這就是上海灘“最有名”的湯團,“空心湯團”!上海人習慣把“不能兌現的承諾”,稱作是“空心湯團”。

但是,“空心湯團”也有好吃的,把芯子去掉,直接拿糯米粉搓一搓,這就成了上海點心中的另外一塊招牌,小圓子。如果放上點酒釀,飄着酒香味的湯,甜津津的小圓子,實在是老上海沒法抗拒的好味道。一把糯米,在上海人的手裡,就這樣變成了一道,讓人牽腸挂肚的點心。

烏搞百葉結

原意:字面意思,亂打百葉結。

上海話:指的是做事沒有章法,亂來。

滬語小吃美食(上海話裡那麼多)5

隻要是打過百葉結的人都知道,這是看似輕松實則很難的事情,因為它還是需要一定的技術含量的,并不是想當然地彎過去打個結就好了。松了容易散,緊了不便咀嚼。要是随便瞎搞,那不就是搗亂嗎?所以上海話有一種搗亂就叫“烏搞百葉結”,意思就是做事沒有章法、亂來的意思。

黃魚腦子

原意:字面意思,黃魚的腦子。

上海話:形容記性很差或者腦子很笨難以開竅的人。

滬語小吃美食(上海話裡那麼多)6

賣魚攤上被殺開挖出的黃魚腦袋,木乎乎的,于是乎就拿來形容一些記性極差,很難開竅,腦子不靈光的人了,戲說他們是“黃魚腦袋”。不過,這個說法,基本不會傷及人,即使當了某人的面來說,他也不大會動氣,隻是有點調侃的貶義罷了。一些老上海人自己一時記性差,把要做的事體忘記了,突然經别人一點,又想起來了,自己也會一拍自己腦袋:“啊,我疊隻黃魚腦袋,拿疊這個事體也忘記脫了!”自貶自己是“黃魚腦袋”了。

爛糊三鮮湯

原意:“爛糊”是上海菜中的一種烹調方法,将食材炖爛以便牙口不好的人食用。“三鮮湯”指放了三件主料的湯,如肉片、筍片、雞片、魚片等。

上海話:指辦事馬虎,不負責任的人。

滬語小吃美食(上海話裡那麼多)7

一般有經驗的食客都知道,去飯店千萬不能點炒什錦和三鮮湯,因為一般都是廚房裡的下腳料混雜在一起煮成。“爛糊三鮮湯”,指做事沒有章法,亂七八糟,邋裡邋遢、混沌不開,我們一般會說:“侬做事體有點計劃好伐,不要這樣爛糊三鮮湯”。

微信互動話題

那些藏在上海閑話裡的美食,侬還曉得幾道?歡迎到文末留言~

資料來源:上海老底子、上海全接觸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涉侵權請留言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