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鲳魚肉質細嫩,早期能吃上它,非富即貴的人家。
因為白鲳魚至今,也是無法人工飼養。細膩的肉質,無小刺獲得一大票長輩們的粉絲追求。
為什麼它會這麼受歡迎呢?皮薄肉厚也是白鲳魚的優點,換成新新人類的說法,就是“投資報酬”率較高。煮好的魚,一上桌,夾起魚肉,不必挑去粗糙魚皮,一筷子下去,全是精華,難怪長輩們這麼挺它。
現捕撈的白鲳魚越大隻,價格不菲,咱們老百姓的口袋會有點撐不住,但是對它的美味又按耐不住。幸好開海後,大、中、小的個頭都有,價格豐儉由人。挑個中等個頭,滿足饞貓的嘴,又不傷荷包。
清蒸與幹煎是最平常的料理方式,沒過錯。曾經也喂飽了我們這群饞貓好幾年。時代在變,料理也要創新,不能墨守成規,來點新口味試試。
魚與豆腐是最佳組合,隻不過将豆腐改成了重口味的麻婆豆腐。麻辣鮮香早已将豆腐從白白嫩嫩,養成金黃閃爍,由它陪伴幹煎到皮酥肉嫩的白鲳魚肉上,整盤菜肴更加鮮活起來。
為什麼要分開烹調後,再組合在一起呢?
幹煎白鲳魚本身就十分美味,如果放入麻婆豆腐裡一起燒,薄皮的白鲳魚承受不住,也會破壞它的鮮美。
反而幹煎後的白鲳魚,兼持一貫風格,再添加麻中帶辣的豆腐,即可吃到鮮肉的鮮甜,也能嘗到兩者在一起碰撞出升級版口味,适合長輩口味,符合年輕人的時髦。
〔材料購買〕
鲳魚有白鲳與烏鲳,一白一黑,二種價格與肉質都差很多。白的會貴一些,肉質佳。
白鲳魚(中等大小)300克、豆腐一塊、蔥、姜、蒜少許
麻婆豆腐調味料:豆瓣醬一大勺(不會吃辣的小夥伴,可選一般的口味)、糖一匙、香醋一匙、胡椒粉一匙、花椒粉半匙、香油與水澱粉少許。
*白鲳魚是海水魚,近年來有一種叫金鲳魚,外形與白鲳魚十分相似,它是淡水養殖的魚種,兩種口味也不一樣。
〔具體做法〕
步驟1
白鲳魚處理幹淨魚身與内髒,用廚房紙巾拭幹表面,撒上胡椒粉、鹽、料酒腌制15分鐘。
*魚身表面可以劃兩刀,增加美觀,好入味。
步驟2
鍋中下油燒熱,放入白鲳魚,中小火煎至兩面金黃。
*新手可以将白鲳魚拍上幹澱粉,放入不粘鍋中煎,失敗率較低。
*煎魚技巧在于不能涼鍋下魚,會粘鍋,當然魚皮也就跟你說拜拜,再來就是控制火候,中小火慢煎,魚可以在鍋中遊刃有餘時,就能順利翻面。
步驟3
豆腐切小丁,下水汆燙,鍋中加入一點生抽碼個底味與顔色。撈出控幹水分備用。
步驟4
蔥姜蒜爆香,加入豆瓣醬、生抽、胡椒粉、糖、料酒、水煮開。(水不宜多,一勺就好)
步驟5
加入豆腐丁翻拌均勻,小火焖至入味,加入花椒粉撒上蔥花即可。(如果水量控制得當,醬汁全巴住豆腐上面,可以不必再勾芡)
步驟6
幹煎好的白鲳魚裝入成品盤中,再加麻婆豆腐放在中間。
*因為不是放在一起煮,也想保持各自風味,所以麻婆豆腐的湯汁不宜太稀,會破壞魚肉的口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