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燙,麻辣燙,講究一個“燙”字,就是要趁熱吃,趁燙吃,那樣才能麻的痛快;辣的夠勁;即是再冷,也把你燙的汗流浃背、心花怒放。那種滋味啊-----真是無言可喻,欲罷不能。這種新世紀的激情食品,色、香、味俱全;麻、辣、燙皆存。讓人無論想到、看到、吃到,都有口水直流三千尺的感覺,不愧為小吃之首,一代“食王”!那“食王”的來曆幾何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麻辣燙起源于四川長江之濱,最初的時候,是船工和纖夫創造了麻辣燙的吃法。從四川宜賓到三峽内的巫山,這一帶由于水流湍急,纖夫自然是少不了的風景,他們在拉纖之餘,在江邊拾上幾塊石頭,支起瓦罐,舀幾瓢江水,撸上把幹柴生火,在罐裡加入蔬菜,沒有蔬菜就就地取材,拔些野菜,放入海椒、花椒等調料,涮燙食之,吃後滋味美不可言,既可果腹,又可驅寒、袪濕;制作方便的煮食習俗便在江邊沿襲。
後來,碼頭上的小販見這種涮燙方式有利可圖,便将菜品和爐具加以改造,置于挑擔兩頭,邊走邊吆喝,江邊橋頭賣勞力的朋友便圍着擔子享用起來。麻辣燙漸漸從江邊走到了岸上。
這就是麻辣燙的起源。
麻辣燙可謂是四川火鍋的前身,也可說是火鍋的簡裝版,隻是肉和菜都穿在竹簽上,吃的時候,将一大把竹簽穿起的肉和菜放進翻滾的紅湯中,正宗的吃法可不是一串一串的吃,而是一抓一大把,用筷子輕輕一捋,菜就紛紛掉落香油碟中,然後開懷大吃!
吃火鍋所使用的食材在麻辣燙中亦全有,但麻辣燙則給食者提供了快捷方便的美食。就是這麼一個我們請客吃飯可能誰都不會想到它,但卻時常在街頭巷尾無意中撞見的小小的麻辣燙,一如既往、紮紮實實地火了近20年。沒有豪華的裝修、沒有名貴的菜品、沒有笑得跟花一樣的餐廳領班、甚至連一塊像樣的招牌都沒有,幾張桌子,兩個竈台,滿地的竹簽,就這樣天天圍着一圈子人,吃得有滋有味,忘乎所以。那感覺就是一個字:“爽”!
從美食中尋找故事
從故事中品味人生
各位小夥伴如果喜歡小編的舌尖上的故事系列的話,可以關注加收藏一下啦,小編的成長離不開你的支持和鼓勵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