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熙熙攘攘的福師大西門外,有條盛滿青春的美食街。
這裡充斥着滿街的夜宵攤子、五顔六色的塑料椅子,以及悠閑踱步的青年學生,這裡是大學初識的滾滾紅塵。
這裡不整潔,不精緻,卻煙火難熄地滋養着以十八歲為起點的光輝歲月,直到四年後的六月,突如其來地和二十歲出頭的你揮手告别。
"
•••
福建師範大學的西門之外,是廣闊的美食天地。
一到飯點的時間,西門的出口就被堵得水洩不通。廣賢路上一溜散開的各色小店,涼皮和炸雞先點,二十串烤鴨腸随後,滋啦着熱氣的蚵仔煎出鍋,甜絲絲的冰粉安排。食物香氣四溢,五髒廟接受洗禮。
對于大二以上的學子們來說,這裡不談詩和遠方,隻講美食和故鄉。這裡沒有飯卡和食堂,卻有燒肉粽和丸子湯。抖腿撸串大口喝湯,隻為給初來乍到的大一新生們打個樣——瞧,四年的時間足夠把人吃胖。
關于西門,他們總說:
“這個學期不能老去西門。”
“這周我都不去西門了。”
“今晚絕對不去西門喝酒。”
“西門吃燒烤,走嗎?”
“在西門嗎?求打包。”
……
而在剛換下迷彩服的新生眼中,活色生香的西門美食指南,絕對是除了日漸黝黑的皮膚之外的另一份“開學季限定”。作為在大學裡初識的滾滾紅塵,在一半燥熱一半微涼的秋光裡,最撫慰人心。
熱鬧非凡的廣賢路,極大程度地滿足了青年學生們對下館子的所有幻想:物美、價廉、品種多。店鋪從南到北縱情延伸了将近500米,門口放着各種DJ歌曲,和不同口音的廣告語交織在一起,整條街都彌漫着油煙的香氣。
△在廣賢路與西門間來回穿梭的快遞小哥
我們對于炸物的熱愛,從小時候纏着父母去吃洋快餐時開始。
一整隻熱氣騰騰的炸雞端上桌,撕開炸到酥脆的表皮,麻溜扯下一隻腿,會有利落地“咔嚓”聲響。豐沛的肉汁絲絲滲出,蘸一點特制的醬汁,肥嫩酥香裡浸着複雜的酸辣鹹甜。
熱油和面糊的高光組合,油炸一切都足夠好吃。年糕、杏鮑菇、四季豆和薯條裹着金黃爽脆的面衣,蘸上蜂蜜芥末醬或番茄醬,酸甜的口感足以平衡油炸的膩感。
再配一杯酒精度低到可以忽略不計的果啤,氣泡咕噜噜,順着舌尖卷進胃裡。
雞蛋和蚵仔在鐵闆上冒着泡,趁熱澆上一小勺地瓜粉漿,表面煎到“恰恰(閩南語,形容食物微焦)”,豆芽、玉米、蔥花等配菜如星點散落。出鍋後,淋上醇厚的醬汁,軟嫩鮮甜。
攤主賴叔是地道的台北人,他的幽默風趣比食物本身更有魅力。
在他看來,做蚵仔煎大有門道。地瓜粉漿不能太多,火候不能太猛,雞蛋一定要新鮮。這樣一來,雞蛋的葷香才能融進蚵仔煎裡,滋味也變得豐厚。
“啊不然就煎得跟我一樣,變大叔了啦!”賴叔笑着說。
雞蛋鹹香可口、配菜清爽多汁、蚵仔飽滿滑嫩,一份料滿味足的蚵仔煎,滾着熱氣被端到了面前。
如果你在西門吃夜宵,大約很難不去吃燒烤,無論是堂食還是打包。廣賢路上的阿康燒烤,調料簡單,無非椒鹽、辣椒粉和孜然。但因為食材種類繁多,端上桌時四下飄香,讓人分分鐘繳械投降。
豆皮烤得脆而不幹,仔細咀嚼後,辣椒粉裹着豆制品的清香,激烈地在舌尖沖撞。
豬皮泛着焦糖色,咬一口,油脂濃縮的豬肉香從鼻尖傳進喉嚨裡。
“美容皮”其實是雞皮,卷好後用竹簽穿起,烤好後蓬松又柔軟。
吃腦花可能需要勇氣,燒烤師傅已經将它處理得無半點腥味,輕輕一抿,像豆腐一樣化在嘴裡。
茄子被打成泥,拌上粉絲和蒜蓉,鋪滿整張茄子皮,憑着放料和烤制的本事,吃着吃着就會忘記點的是茄子。
吃到盡興,豪邁一喊:“老闆,再上一箱老百威。”這就是人生的Rush Hour。
1980的燒肉粽個頭不小,米粒略松散,上桌前要澆上一層薄薄的花生醬和甜辣醬。
咬下粽子一角後,才會露出令人欣喜若狂的内在:香菇、蝦仁、鹹蛋黃、栗子、三層肉……細細拌勻,讓每一顆糯米都裹滿醬汁才更好吃。
再來份肉丸湯和炸五香,滾圓的肉丸在豬骨湯裡膨脹,豬肉制成的外皮彈牙,肉餡飽滿多汁。
特制的豆皮裹上豬肉餡,下鍋油炸後切段,就做成了閩南風味十足的五香條。高溫裡滾過的肉餡Q彈有嚼勁,能吃到爽脆的馬蹄顆粒。甜辣醬是靈魂,蘸着吃才解膩。
吃過了煎、炸、烤、煮,惬意從眉眼舒展到了筋骨,最後總要來一碗冰粉收尾。
手工冰粉超市的冰粉,乍一看并不知道主角是誰。透明塑料碗裡簇擁着衆多顔色,挨挨擠擠。紅豔的西瓜、五彩的芋圓、酸甜的山楂片、香脆的花生米,再撒白芝麻點綴,一勺下去都挖不着冰粉在哪兒。
秘訣就在于吃之前得用勺子拌開,讓食材顫抖在焦糖色裡。大口嗦進肚去,把“秋老虎”帶來的燥熱感澆熄。
不誇張地說,蔗洲美食街占據着師大學子們西門情懷的半壁江山。他們津津樂道的,是蔗洲美食街的另一個名字——破街。
破街裡的店鋪,既沒有漂亮的門面,也沒有精緻的裝修,隻有鐵打的鋼結構頂棚和镬氣的全國各色小吃,暈染着流水的象牙塔青春。
長着白毛的豆腐兩厘米見方,這是蔡阿姨的雲南特色小吃攤上的頭牌。攤子上所有的食材,都得從她的老家雲南寄來。
年輕的學生們路過時,看到攤子眼前一亮,膽大的會立馬點上一份,一邊圍觀制作過程,一邊有一搭沒一搭地和蔡阿姨唠嗑。
“阿姨這是什麼?”
“我們雲南的臭豆腐,來一份嗎?”
“來一份吧。”
蔡阿姨邊說邊抓起一把豆腐滑入鍋裡,用大勺撥弄,炸到豆腐圓滾滾後撈出,淋上自制的腐乳汁,拌上香菜、蔥花、魚腥草和花生米。
“要辣嗎同學?”
“微辣就好。”
撒點兒辣椒面,一份燒豆腐制作完成。嘗一口才發現其中的奧秘,雲南蘸水辣沒有微辣的道理。迅速攀升的辣味和鹹鮮的豆香攪在一起,一邊辣得冒汗,一邊雀躍不已。
蜀香鹵味的店面不大,但食物卻擺得滿滿當當。鹵好的肉類裹着一層油亮的棕色,隔着老遠就能聞到滿滿的醬油香。
這裡可供涼拌的鹵葷菜有很多:雞爪、香腸、牛肚、鴨胗、豬耳朵……素菜人氣也很旺,因為隻是白灼,所以顔色和口味很是質樸清淡。
拌鹵味勝在食材切得薄而入味,除了蜀香麻辣風的佐料,還有葷菜的肉香和素菜的清爽。
選好菜稱完肉,就可以開始拌菜大賞。撇點香菜,淋些醬油,還有一大盆紅油擺在那兒,舀一勺香味四下飄,看着就足以讓唾液分泌。
大長今韓國料理,絕對是西門美食店鋪的扛把子。老闆娘潘大姐是黑龍江人,2011年同丈夫一起在蔗洲美食街開了這家店,把地道的東北菜也搬來了這裡。
店裡最受歡迎的韓式火鍋,粉嫩的五花肉卷在鍋裡堆成小山,随着沸騰的湯底漸漸下沉,油脂恰到好處地融進湯裡,吃起來并不膩。
神奇的是,自制的韓式泡菜酸香辛辣,旁邊擺着油亮的東北名菜地三鮮。
清甜爽滑的韓式冷面,搭配東北酸菜炒粉條,口感新奇,滿是驚喜。
最後呼喚一張泡菜煎餅,結束這魔幻又美味的一餐。
五号涼皮無疑是微熱天氣裡人們的心頭好,價廉味美,酸辣開胃。既能入高檔餐館,又能擺成路邊攤,十分能屈能伸。
“老闆,來份涼皮,多放點辣和麻醬。”
等不了幾分鐘,溫潤如玉的白色涼皮便在不鏽鋼盆裡翻騰,被翠綠的黃瓜絲、嫩黃的豆芽、霸道的紅辣椒、濃郁的芝麻醬點綴得精神抖擻。蒜香混着勁爆的辣油香氣直沖鼻腔,喪氣的胃口立馬振奮起來。
“要撒花生還是豆啊?”
“撒豆吧!”
拌好的涼皮撒下一把炸好的豌豆,增色又增香。
黃旗和他的醬爆豬蹄出現在西門,并不是什麼年代久遠的事。作為耿直豪爽的重慶人,他沒有在招牌上糾結太久,直接采用大名輸出。
醬爆豬蹄是店中的王牌,黃旗說,這是他家鄉的小吃,步驟是秘方。
“反正就……很多很多步驟。”
事先做好的豬蹄,在光下冒着油,豬皮亮晶晶的。
黃旗随意拎起一個,從中間一分為二,再依着關節,拆成若幹小塊,香氣總是很迷人。蹄花軟糯,含進嘴輕松抿開,連皮帶筋都鹹香入味。
年少時期的我們總會在馬路邊輕松地找到甜丫丫。
在熙熙攘攘的蔗洲美食街入口,玻璃做的門面和從前遇見的所有甜丫丫一樣,看起來隻容得下糕點櫃和收銀台而已。
隔着糕點櫃,看着金黃飽滿的蛋黃酥,外部焦脆可口,由紅豆沙和蛋黃制成的餡料帶着甜蜜的香味。泛着誘人色彩的紅絲絨蛋糕,切得方方正正,擺得整整齊齊。
還有胖乎乎的鮮奶泡芙小小一枚,一口就能塞進嘴裡,外皮軟嫩,奶香味會在口腔裡停留很久。剛出爐的酥皮點心還有點燙手,堆疊的酥皮帶着棕褐色的光澤,嬌嗲的黃油香在空氣中暈開,肆無忌憚地往鼻尖流竄。
這些占據我們整個中學時代的糕點一如既往散裝出售,放進白色的紙袋子裡稱斤打包,販賣着青春期的回憶。
每個大學周圍,都會衍生出熱火朝天的美食街。
它不整潔也不精緻,卻煙火難熄地滋養着以十八歲為起點的光輝歲月,直到四年後的六月,突如其來地和二十歲出頭的你揮手告别。
畢業多年後,當你再一次踏上這條留下過無數飽嗝的小吃街,一邊叼着烤鱿魚龇牙咧嘴拉動竹簽,一邊拎着奶茶走走停停,或許還會假裝一會兒得去參加晚點名。
近期回顧
福口飽大,福大胃大,福州大學怎麼這麼好吃 | 新生美食手劄
晚風、燈火、夜市街頭,在閩江學院吃吃喝喝不停留 | 新生美食手劄
王莊折疊、一道名為晉連路的折痕 | 暴走福州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