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吃火鍋,鍋底清淡為佳。目前,市面上的火鍋湯底多種多樣,有清湯、菌湯、番茄、咖喱、麻辣等。家中老人由于胃腸功能下降,應盡量少選刺激性較大的鍋底,如麻辣、咖喱等,适合選擇清湯、番茄、菌湯等清淡的鍋底,既美味可口,熱量又較低。在家吃火鍋也可以自制清湯鍋底。方法是:豬骨500克、雞骨500克,加适量水熬成高湯,冷卻後撇去浮沫、油脂,濾渣,再加适量花椒、大料、胡椒、肉桂、砂仁、丁香、陳皮、蔥、姜、紅棗和适量的鹽,清湯鍋底就制成了。
葷素食材巧搭配 盡量選擇新鮮的蔬菜、豆制品,搭配少許肉類、海鮮。蔬菜中适量搭配一些像土豆、薯類、蓮藕、山藥、粉條等富含澱粉的食物。葷菜中少選擇動物内髒、豬腦以及丸類等加工食品。吃火鍋時,先吃點澱粉類食物,有利于保護腸胃,不可一開始就吃進去太多高脂肪肉類,否則會給消化系統帶來沉重負擔。然後,可邊涮肉邊吃澱粉類食物。蔬菜的攝入量應比肉類更多,兩者的比例為3∶1比較好。
涮燙時間有講究 吃火鍋時,必須保證食物已充分煮熟,否則寄生在肉類中的微生物或寄生蟲極易進入人體消化道,引起胃腸道疾病。一般而言,蔬菜如生菜、菜心、白菜這些常見菜,燙1~2分鐘即可,煮久了反而會損失水溶性維生素,影響營養;豆皮、豆幹由于富含植物蛋白,容易滋生細菌,需要燙3分鐘;富含澱粉類的食物土豆、薯類、山藥、粉條涮8分鐘比較合理;毛肚、鴨腸等内髒類要燙4分鐘以上;切成薄片的肉類至少要涮2分鐘左右,要等肉完全變色以後再吃;魚蝦類要煮15分鐘以上。此外,食物撈出後應放涼些再吃,有利于保護口腔,避免灼傷食道。
佐料低油低鹽 平時怕冷且身體瘦弱的人,适合吃芝麻醬蘸料。因為芝麻醬蘸料所含能量比較高,富含維生素E以及鈣、鐵、鋅等多種礦物質,滋補作用較強,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環和提高抗寒能力。身體較胖的人可選擇脂肪含量低、吃起來口感清爽鮮美的海鮮汁蘸料。涮肥牛宜選沙茶醬,将沙茶醬、海鮮汁攪拌在一起,可解肥牛的肥膩。涮羊肉佐料應在芝麻醬的基礎上,另加入腐乳、韭菜花、蔥花等攪拌,可解羊肉的膻味。老人應盡量選低鹽、低脂的蘸料。
吃火鍋時,夾生熟食物的筷子要分開,多喝水,慢慢吃。反複沸騰後的火鍋湯,維生素等成分大多被破壞,且脂肪、鹽、嘌呤等成分較多,會加重腸胃、腎髒負擔,盡量不喝。
(營養學碩士 韓佳琪 文 陳 海 圖)
凡标注來源為“醫藥養生保健報或醫藥健康網”的稿件均屬《醫藥養生保健報》社原創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為“醫藥養生保健報或醫藥健康網”并附上原文鍊接。如需内容合作可關注微信公衆号“醫藥養生保健報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