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自動收集器怎麼做?拖拉機拉着張儒華研發的打捆機在田地中作業 王以照 攝,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甘蔗自動收集器怎麼做?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拖拉機拉着張儒華研發的打捆機在田地中作業。 王以照 攝
中新網柳州12月9日電 (王以照)張儒華是一位湖北的機械技術員,在原公司下崗後,2010年到廣西柳州市柳城縣創業,研發出針對廣西山區小片甘蔗林的甘蔗葉打捆機。因沉迷打捆機開發,不停到田中鼓搗設備,張儒華被當地蔗農叫做“機械怪人”,經過近4年共6次産品叠代,其打捆機每天能把20至40噸的甘蔗葉打捆,并制成動物飼料和鍋爐燃料等。
廣西是中國食糖的主産區,食糖産量占全國的60%以上,“全國每三勺白糖,就有兩勺是來自廣西!”。随着甘蔗榨季的到來,12月9日,在“國家糖料生産基地縣”廣西柳城縣,糖料蔗産區形成一片片綠油油的甘蔗海。甘蔗渾身是寶,除了能榨糖外,甘蔗渣能造紙,甘蔗葉是優質的動物飼料。
拖拉機拉着張儒華研發的打捆機在田地中作業。 王以照 攝
但礙于難以收集,此前的大部分甘蔗葉或是浪費田中任由其分解,或是當成稭稈露天燃燒。張儒華瞅準商機,曆時近四年研發出了甘蔗葉打捆機。“我們經過幾十次試驗,現在打捆機打出來的甘蔗葉很漂亮,研發取得了成功,我們很高興,心情很激動,這些稭稈拿到我們廠裡深加工,可以做動物飼料、鍋爐燃料和有機肥料。”廣西華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張儒華說。
平原地區大型打捆機面對廣西的丘陵多山地形,細碎分散的田塊,表現得水土不服。張儒華研發的打捆機因地制宜,經過6次産品叠代,設計出了小型、轉彎半徑小、收集高效的打捆機。
張儒華在查看打捆機打出來的草垛的情況。 王以照 攝
甘蔗尾在收集過程中,對打捆機是最大的難題,容易産生卡機,通過技術改進,經過從第一代機研發到第六代機,張儒華的打捆機已經解決這個難題,可以對甘蔗尾進行收集打包“一畝甘蔗地能産生1到1.5噸的原料,一畝地能為農民額外帶來兩三百塊錢的收入。”張儒華說。
目前,張儒華的打捆機日産量能達20至40噸。但比起地形适應性和回收效率,蔗農更關心的是,打捆機下田會不會損傷甘蔗根系,影響來年的收成。
“我們在打捆機研發的時候,這個打捆機不能破壞地上的甘蔗頭,如果甘蔗頭被打捆機破壞之後,它第二年的發芽率比較低,就會減少農民的産量,所以我們特别注重保護甘蔗頭這個問題。”張儒華說。
本土化的設計讓張儒華的打捆機得到不少蔗農的青睐,甘蔗種植戶、育種技術員羅寶雲專程從廣西河池市到柳城縣購買一台打捆機試用。稭稈能産生效益後,蔗農也不再露天焚燒,降低環境污染。
“甘蔗葉回收提升産值,加工可以做飼料,也可以做燃料棒,也可以做蘑菇的培養基。之前甘蔗葉的處理方式就是露天焚燒,現在它的價值也提升了,老百姓從中賺到錢,自然而然就不會去燒甘蔗葉了。”羅寶雲說。
張儒華(左)和羅寶雲在田中交流甘蔗葉回收利用的情況 王以照 攝
甘蔗葉回收利用的推廣,是廣西提升甘蔗産業鍊産值的多種嘗試之一。多年來,柳城縣甘蔗産量位居廣西縣級單位第4位,在人均産蔗量、畝産量、良種普及率和新技術應用等方面均走在廣西前列。近年來,柳城縣推動制糖、酒精、酵母、肥料、燃料、蔗葉稭稈綜合利用等各項工作開展,力争把每根甘蔗“吃幹榨盡”,全力構建“一條龍”服務的甘蔗全産業鍊,全縣糖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