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我們經常用它來辟邪,但現在很多人也會食用它,用艾葉煮雞蛋也是人們經常做的一道菜,那麼艾葉煮雞蛋應該怎麼做呢?下面就跟随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艾葉煮雞蛋的做法
艾葉曆來就在我國民間被廣泛利用,有的用它的治療養病,有的用它來食用充饑,更有的用它作為辟邪驅毒的信物,用途非常廣泛。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等作用。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用艾葉煮雞蛋可以調節月經不調、溫經止血、暖宮保胎,是“冰山美人”的福音。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做。
我們需要的原料:雞蛋2個,艾葉10克。
艾葉煮雞蛋的做法如下:
首先将艾葉揀去雜質,去梗,泡水,洗淨後切碎。然後再小盆裡打入雞蛋,打散。然後再鍋裡燒開水,等水煮開以後将切碎的艾葉倒入煮開,再把雞蛋液導進去。煮開以後轉中小火再煮一會兒,下适量鹽、油煮開即可食用。
喜歡吃全蛋的也可以将艾葉洗淨,與雞蛋入沙鍋内,加水煮熟,撈出雞蛋,去殼再煮,即可食用。
這道菜作為安胎是很好的選擇。孕後第一個月,每日一次,連服一周;第二個月,每10天服一次;孕後第三個月15天服一次;第四個月每月一次,直至妊娠足月。能夠滋陰養血,止血保胎,有習慣性流産史的人服之效佳。
若再煮的時候再加入紅糖,暖宮保胎的效果會更好。
中醫學上常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中醫針灸裡面的灸法,把艾葉加工成的“艾絨”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
所以艾葉能夠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洩瀉轉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胎動不安,癰瘍,疥癬,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台灣正流行的“藥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為婦科要藥。用治脘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等證,如艾附暖宮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虛寒性月經過多,崩漏帶下,妊娠胎漏,如膠艾湯。本品搗絨,制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煎湯外洗可治濕瘡疥癬,祛濕止癢。
而雞蛋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每百克雞蛋含蛋白質12.8克,主要為卵白蛋白和卵球蛋白,其中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并與人體蛋白的組成極為近似,人體對雞蛋蛋白質的吸收率可高達98%。每百克雞蛋含脂肪11~15克,主要集中在蛋黃裡,也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蛋黃中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固醇類、蛋黃素以及鈣、磷、鐵、維生素A、維生素D及B族維生素。這些成分對增進神經系統的功能大有裨益,是很好的健腦食品。
艾葉煮雞蛋的适用人群
艾葉煮雞蛋幾乎适合所有人正常人食用,尤其适合女性朋友、宮寒患者、痛經患者、孕婦朋友和腎陽虛衰型老年腹瀉患者食用。
現在女性平時常吃涼東西,如冷飲、雪糕、冰激淩、朝鮮冷面等,或者常呆在空調開得很足的環境大多喜歡穿露臍裝和短褲短裙,造成寒性體質,容易經痛、比較難懷孕。
艾葉味辛、苦,性溫,歸脾、肝、腎經;芳香溫散,可升可降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月經不調,痛經,宮寒不孕,胎動不安,心腹冷痛,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洩瀉久痢,帶下,濕疹,疥癬,癰腫,痔瘡。對女人來說,是一種非常好的草藥。它可以治療女性中普遍常見的體寒之症,溫暖你的體質。經常食用艾葉煮雞蛋能防治宮寒,每天吃一隻就可以減少月經不調、宮寒不孕和濕疹等疾病的發病率,吃艾葉煮雞蛋的同時配合艾味泡腳效果更好,雞蛋煮好吃掉,煮雞蛋剩下的水來泡腳就可以了。
但是有一點要注意,陰虛血熱者慎食艾葉煮雞蛋。
艾葉煮雞蛋的副作用
艾葉的用途非常的廣泛,是非常有價值的一種草藥。但是艾葉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艾葉所含揮發油對皮膚有輕度刺激作用,引起發熱潮紅,口服能刺激胃腸道分泌,口服幹艾葉3-5g可增進食欲,但大劑量可引起胃腸道急性炎症,産生大量惡心嘔吐,若大量吸收後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出現谵妄、驚厥及肝損害等。由于神經反射性的變化,以及血管壁本身受損,可招緻子宮充血、出血,妊娠時甚至流産。
而且艾草雖好,但不宜長期食用,在潮濕的春季,7-8天吃1次即可。因其性味辛溫,風熱感冒患者不宜食用,以防“火上加油”。
雞蛋含豐富的優質蛋白,每100克雞蛋含13克蛋白質,兩隻雞蛋所含的蛋白質大緻相當于50克魚或瘦肉的蛋白質。雞蛋蛋白質的消化率在牛奶、豬肉、牛肉和大米中也是最高的。但也不應多吃,吃得太多,不利胃腸的消化,造成浪費,還會增加肝、腎負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