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口裡發出味道重是什麼原因

口裡發出味道重是什麼原因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9-12 12:40:56

口臭是影響很多人生活、社交、戀愛的大問題,正常情況下,晨起嘴裡有異味兒,刷個牙就可迅速消除,隻要不吃蔥、蒜等刺激性食物,白天不會受到口臭的困擾。但如果,你的口臭在刷牙過後依然反複出現,那就值得引起我們的重視

口裡發出味道重是什麼原因(口裡六種味道揭示你的身體狀況)1

口臭既可能是口腔本身的問題,也可能與其他部位的疾病有關。

一、口臭

1、症狀

口中出氣臭穢,自覺或為他人所聞腫脹和疼痛。一般有三種情況:

胃火上蒸:舌紅或口舌糜爛生瘡,或牙龈腫痛,口氣熱臭,并兼有口渴喜冷飲,尿黃便幹,苔黃等症狀。

胃腸食積:口臭如酸腐,或夾有生食味,伴有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嗳氣腐穢,舌苔垢膩等傷食症狀。

齲齒或口腔炎症:平時不注意口腔衛生,患有齲齒或口腔炎症。

2、原因

由胃内飲食停滞、濁氣上逆所緻,多見于口腔疾患及消化不良,如口腔炎、咽炎、牙龈炎、口腔潰瘍、齲齒、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

3、對策

方藥首選:

胃火上蒸

治宜清瀉胃火。方藥選用三黃瀉心湯:大黃、黃芩各10克,黃連5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胃腸食積

治宜消食化積。可用中成藥保和丸或山楂丸吞服。每日2次,每次9克。

齲齒或口腔炎症

方藥可用黃芩、藿香、石膏、生地各10克,甘草4克,煎水漱口。

口裡發出味道重是什麼原因(口裡六種味道揭示你的身體狀況)2

除了口臭,口中有其他味道,如口苦、口甜、口鹹、口酸、口淡等,也是要特别注意,一起來看看嘴裡的不同味道各預示着什麼疾病吧!

二、口苦

1、症狀

五心煩熱,口苦咽幹,口感苦者常兼有頭痛、眩暈,苔薄黃、脈象弦數等症候

2、原因

由肝膽有熱、膽氣熏蒸所緻,常與膽汁代謝失常有關,多見于急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結石和肝膽腫瘤等。

3、對策

方藥選用:

龍膽瀉肝湯:龍膽草15克,柴胡、澤瀉、車前子、木通、當歸、栀子各10克,生地、黃芩各12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三、口甜

1、症狀

口甜又稱“口甘”,臨床上,分為脾胃熱蒸口甜和脾胃氣虛口甜。

脾胃熱蒸口甜:多因過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内熱或外感邪熱蘊積于脾胃所緻。表現為口甜而渴、喜飲水、多食易饑,或唇舌生瘡、大便幹結,舌紅苔燥,脈數有力等。

脾胃氣虛口甜:多由年老或久病傷及脾胃,導緻氣陰兩傷,虛熱内生,脾受津灼所緻。表現為口甜而幹、氣短體倦、不思飲食、脘腹作脹、大便時幹時軟。

2、原因

脾胃實熱、濕熱郁阻、肝脾痰火内蘊的病人口舌可有發甜的感覺,古人稱之為“脾熱口甘”。

研究證明,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可緻各種酶的分泌異常,唾液中澱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味蕾而感覺口甜。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唾液内糖分亦增高,所以也常覺口舌發甜。

3、對策

方藥選用:

脾胃熱蒸口甜

治宜清脾瀉火,方藥選用瀉黃散:藿香15克,栀子、石膏各10克,甘草8克,防風2克;

脾胃氣虛口甜

治宜益氣健脾,和胃養陰。方藥選用益胃湯與四君子湯加減

沙參15克,麥冬、玉竹、白術、茯苓各10克,生地、藿香各12克,砂仁、炙甘草各8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四、口酸

1、症狀

胃火上炎,可緻胃氣上逆,可見惡心、嘔吐酸苦黃水、胸悶脅痛、食後腹脹、舌苔薄黃、脈弦等症狀。

2、原因

由肝膽之熱乘脾所緻,多見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

3、對策

方藥選用:

方藥選用左金丸與六君子湯加減

黃連、吳茱萸、茯苓、白術各10克,人參、甘草各8克,陳皮15克。

日服2次,每日1劑,水煎服。

飲食調理

.烏賊骨散

烏賊骨500g,焙幹研細末,溫開水沖服,每日3次,每次6g。用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吐酸、黑便等。

.生蘆根粥蘆根30克,大米50克。蘆根洗淨後放入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15分鐘,隔渣留汁,加入米煮成粥。蘆根具有清熱生津之功效,可緩解實火上擾之口酸。

.黃瓜粥

黃瓜50克,大米100克。黃瓜去皮切片,與大米同煮粥。肝火盛或内濕引緻的舌幹口酸可食用之。

.糯米紅棗粥

材料:糯米100g,紅棗數枚。煮至爛熟。用于緩解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等。

五、口鹹

1、症狀

指自覺口内有鹹味的感覺,有時伴有鹹味痰涎吐出。

2、原因

由腎陰不足、虛火上浮所緻,多見于神經官能症、慢性腎炎、慢性咽炎、口腔潰瘍。

3、對策

方藥選用:

治宜補益腎陰,滋陰降火。方藥選用知柏地黃湯加減

知母、黃柏、山藥、丹皮、茯苓各10克,熟地15克,山茱萸、澤瀉、附子12克,肉桂8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六、口淡

1、症狀

口淡多見于久病脾胃虛寒患者,臨床上主要分為脾虛和濕阻兩型。

脾胃虛弱:飲食失節、大吐大瀉、久病失養等原因,緻使脾胃之氣虛憊,運化轉輸失職,不欲飲食,口淡無味。

濕阻中焦:外濕入侵脾胃,或因飲食所傷,脾運不健,濕濁内生,濕阻中焦,故口淡黏膩無味。

2、原因

由脾胃虛寒、運化無力所緻,多見于消化系統與内分泌系統疾病、營養不良、維生素與微量元素鋅缺乏症。

3、對策

方藥選用:

脾胃虛弱

治宜益氣健脾和胃,方藥選用香砂六君子湯加藿香、蔻仁、谷麥芽等。

濕阻中焦

治宜芳香辟濁,化濕醒脾。方藥選用藿樸夏苓湯

藿香、赤苓、杏仁、豬苓、淡豆豉、澤瀉、厚樸各10克,半夏8克,白蔻仁2克,薏苡仁12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口淡之人常因脾胃虛弱及濕阻中焦引起,因此在平素飲食上應注意少食生冷之品以防損傷脾胃,助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