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 正午的體感仍似暑熱,而早晚陰氣漸重,淩而為“白露”。氣溫多變,濕度驟降,養生防病需注意避寒且祛火、潤燥滋陰。
秋梨便是很好的應季食材。
“咳嗽了鹽蒸橙子試了沒啥用,還是熬點兒梨湯潤一潤~”(食譜作者@雞蛋花蔣蔣雞蛋花)

為止咳祛痰、生津潤肺,除了做成傳統藥膳秋梨膏,日常保持健康飲食,亦是長期主義的天然養生。秋梨生吃保留更多維生素與涼性,可應對咽幹喉痛等上火症狀。而煮梨湯降低寒性,滋陰潤燥、生津養肺作用更佳(而且......好喝)。

@巧兒童話:
“——老北京小吊梨湯——
酸酸甜甜,開胃潤肺~”
梨湯有許多種食材配伍和煮法,常配銀耳、冰糖和點睛的枸杞、話梅。
如曆史悠久的老北京小吊梨湯,除梨之外常用銀耳、冰糖做主料,煮成湯質澄清、銀耳微脆、梨肉酥軟的程度;也有人喜歡先把銀耳炖出膠質,再将梨肉加入粘糯湯羹中稍炖。

廚友@辛仝:
“銀耳先熬1h 再加雪梨熬1h
稠稠的口感很棒”
今日有了更多便捷的廚具,也有了更多新的味覺靈感。推薦兩種梨湯做法供選擇——
1 傳統用鍋炖煮的小吊梨湯
2 養生壺省心版的檸檬雪梨湯
你也可以汲取作者們的美食小知識,煮出自己喜歡的版本。
“用炖煮養生壺來炖梨湯,全程不用看管,非常方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