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揚韻·極品大煮幹絲
大煮幹絲的前世今生相傳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當時的地方官員為了取悅皇帝,特将本地酒樓的烹饪高手重金聘請來,專門為乾隆烹制菜肴。
廚師們聽說是給皇上做菜,誰也不敢懈怠,個個拿出看家本領,精心調制出花樣繁多的菜品。
乾隆下江南
其中有一道菜名叫九絲湯,是用豆腐幹和雞絲等燴煮而成,這道菜最獨特之處就是要将豆腐幹切的極其細,非常考驗刀工,再經過雞湯燴煮,彙入了各種鮮味,食之軟糯可口,别有一番滋味。
乾隆吃過大為滿意 ,于是這道菜便成了他每到揚州之後的必吃菜。後來揚州廚師與時俱進,把這“九絲湯”進化成了當今的大煮幹絲。
文人墨客眼中的大煮幹絲
“揚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幹絲堆細縷,熟銅煙袋卧長苗,燒酒水晶肴。” ——清人惺庵居士在《望江南》
茶社裡客人紛至,加料幹絲細縷千絲地的堆疊起來,一邊抽着銅管煙袋,一邊品着燒酒肴肉,這副作品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清代揚州的居民品嘗“加料幹絲”的情景,頗似一幅生動的風俗畫。
“九絲湯,火腿絲、筍絲、銀魚絲、木耳、口蘑、千張、腐幹、紫菜、蛋皮、青筍或加海參、魚翅、蛏幹、燕窩俱可。” ——清代《調鼎集》
調鼎集,全十卷,是清代中期的烹饪書,是廚師實踐經驗的集大成。這本書介紹了正宗的揚州菜的烹調方法。也對大煮幹絲有明确記載,隻是那時對于幹絲的名稱還是九絲湯。
“揚州人請尊貴的場面上人,要煮幹子,而相熟的朋友多半選燙幹子。相比煮幹絲,燙幹絲便宜且清淡些。” ——公輸于蘭女士
燙幹絲和煮幹絲在制作方式上有所不同,口味也各有千秋,不過都是揚州的特色佳肴。朱自清先生的《說揚州》中對于燙幹絲也有如下記載:
“燙幹絲就是清的好,不妨礙吃别的。澆頭也最好不要雞火的而改為清鮮的浸酒開洋。” ——朱自清
時鮮而食,潤物無聲大煮幹絲的佐料,會按季節更叠而發生變化。
春季用竹蛏入味;
夏季與脆膳絲同煮;
秋季用蟹黃佐之;
冬季則宜用野蔬增色添香。
淮揚菜作為文人菜,從不把富貴寫在臉上,往往用最不起眼的食材,創造出令人驚豔的味覺效果,從九絲湯到大煮幹絲的演化,從四季調和煮絲佐料的變化,都充分體現了淮揚菜“平中出奇”,“淡中出味”的底蘊和内核。
淮揚韻
淮揚韻
淮揚韻
淮揚韻
宴貴賓·淮揚韻
一品國宴 | 二賞人文 | 三享養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