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面
□徐豔麗
在我們宿淮一帶,有六月六吃炒面的風俗。
每到這個節日之前,大街小巷會有很多小販攤吆喝着賣炒面,每每聽到這叫賣聲,炒面的美味已經彈跳到舌尖。
小時候物質匮乏,六月六這天我家的炒面均攤開來吃,每個人一湯勺,帶尖的一勺,為了填飽肚皮,就多加開水,攪拌成一大碗厚稀飯吃下去,那美味香甜,讓我們吃完了還要舔幹淨碗底,基本不用再刷碗。
我毛病多,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總是纏着母親問為什麼六月六這天要吃炒面。
她說吃炒面是因為夏天雨水多,潮氣大,身體需要調節,最主要的是吃這個壓餓,吃一頓管一天不餓,還有就是農忙時節,沒時間做飯,炒面不會壞掉,忙完了在地裡用開水就可以将就着算一頓飯了,能節省很多時間,母親的這一番解釋,炒面就相當于現代版的方便面。
我不滿足母親對我的解說,會去問一些有點文化的老人,他們的版本比母親的稍微高一層,據說它是來源于一個古老的傳說。
古時候,宿淮地處黃河邊上,也是黃河的入海處,現在還遺存下“廢黃河”。那時黃河在夏天的雨季,經常倒口子,老百姓一年的收入在這個時候就基本泡湯,民不聊生。
人們以為是海龍王作怪,便去修龍王廟,以敬龍王神。可是,廟剛修好就被沖了,沖了就再修,就這樣花了許多錢物,也沒能感動海龍王。
後來,人們找到更好方法對付洪水——提前築固堤壩。
築壩的民衆帶去饅頭餅子的,放不了幾天就馊了。有個叫善姑的想出辦法:把面粉炒幹,讓築壩的民衆帶去用開水沖着吃,果然放較長時間也不會變質。從此,人們都學着善姑的做法,在大忙季節時候把炒面帶到田頭,省得回家做飯來回跑。紅軍長征時候也用過炒面,隻是後來炒面吃完了,紅軍隻能吃青稞,吃野菜,樹葉樹皮,甚至于皮鞋皮帶!長征最後的成功是少有的奇迹。
如今的炒面,不僅僅是炒面粉,裡邊還加有核桃仁、杏仁、花生仁等,味道更美,也更講究營養了。
可是我現在老了,吃炒面胃難受,隻有回憶的份兒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