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莆田市,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這個城市,因為莆田不屬于一線城市,莆田在福建9個地級市的存在感也很低。
莆田當地除了湄洲島的媽祖,在其他沿海地區有些名氣,知道媽祖的故鄉在莆田,但其他内陸地方的人并不知道這座城市。
不過莆田也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像是莆仙方言與莆田美食,莆田很多美食,是其他地方沒有的,那麼莆田有哪些美食,當地人最喜歡哪些美食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
要說起莆田人最為喜歡的美食,作為莆田人肯定首推的第一道美食是莆田鹵面,這也是莆田人的家鄉味。
莆田鹵面是屬于海鮮面的一種,面條的湯汁是用雞骨、豬骨熬制而成,這種面條的湯汁屬于純天然的大骨湯,不需要放任何的調料,湯水味濃鮮甜。
再加上鹵面所選用的配料,像是幹貝、海蛎子、鮑魚、海蝦、紅菇等食材,所煮出來的面條,味道特别的鮮美。
可以說莆田人之所以喜歡吃莆田鹵面,吃的其實是湯與配菜,面條反而成了綠葉,在莆田當地,一桌幾千元的酒席,鹵面是必上的一道菜,從這就可以看出莆田人對鹵面的喜愛程度了。
要說一個地方喜歡的美食,從酒席上就能看出來,像是河南酒席必會有豬肘、胡辣湯、雞蛋湯(滾蛋湯),廣西酒席要有扣肉,廣東酒席無雞不成宴(白切雞),莆田的酒席除了鹵面必有,還有一道菜也是必須要上的,這道菜就是莆田焖豆腐。
豆腐與面條一樣,都是屬于平價的一種食材,但莆田人之所以會喜歡焖豆腐,其實還是和當地獨特的地理環境有關。
莆田是屬于沿海城市,當地的海産品資源非常的豐富,當地人也是很喜歡吃海鮮的。
而豆腐是屬于百搭的食品,豆腐本身沒有什麼食味,但它們可以吸收其他所搭配食材的鮮味。
莆田焖豆腐的做法,就是将各種海鮮幹貨及山貨,與豆腐一起焖煮,焖出來的豆腐帶有海鮮的鮮味,山貨的甜味。可以說焖豆腐,不是簡單的豆腐,是具有山珍海味的豆腐。
紅菇本身并不好吃,在90年代前,有些産紅菇的地方,當地人都不會去采紅菇吃。
但就是本地人不喜歡吃的紅菇,到了莆田人眼中,卻成了個寶,莆田當地隻有少量的幾座山上有産紅菇,每年的産量很小。
當地人就開始去其他地方收購紅菇,有人戲言紅菇是被莆田人吃貴了。
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紅菇在莆田太受歡迎了,每個坐月子的女人她們必吃的一樣食材。以前家裡來了客人,餐桌上有紅菇,說明了這個客人身份尊貴,紅菇在2000年前,在莆田就賣到500元左右一斤,而那時候人們的工資又是多少呢。
莆田人吃紅菇主要是用來煲各種各樣湯時,把紅菇放進去,加了紅菇的湯,清甜可口,顔色靓麗。
興化米粉又叫莆田米粉,這種米粉非常的細,也就比頭發絲粗那麼一點點,可能是因為太細了,所以它們也很容易煮熟。
在莆田當地有個早餐叫豆漿米粉,做法和泡方便面類似,就是把米粉直接放到熱豆漿裡面泡,外地人很難習慣這種吃法,因為豆漿米粉不放糖,也不放其他的調料及配菜,吃的是原汁原味的豆漿與米粉。
米粉除了泡着吃,也可以炒着或者做面線糊等等,在莆田當地米粉與大米一樣,都是家家都會買着放在家裡面,而不是想吃的時候再去買,可見莆田人對當地的米粉有多少的喜愛。
蛏子、海蛎子在其他沿海地區也有,之所以要拿出來說,是因為莆田人對這兩種海鮮的見解與吃法是不一樣的。
其他城市賣蛏子,都會把海土洗幹淨泡在水裡再去賣,但在莆田要是這樣做,這個蛏子是沒有人會買的。因為當地人覺得泡水的蛏子不新鮮了,要買就要帶着海土買,自己買回家再把海土洗幹淨。
海蛎子和生蚝屬于同一種海鮮,兩者區别在于生蚝很大肉多,海蛎子很小肉少,但莆田人更喜歡吃肉少的海蛎子,而不是生蚝。
至于莆田人為什麼更喜歡吃肉小的海蛎子而不是生蚝,有兩點。
莆田有很多特産美食,這些在其他地方是沒有的,當地人喜歡吃的美食也很多,像是紅團、金粿、馬糕(白色的糯米糕)、地瓜幹粥、豆腐泡等等。
莆田人對吃的産地是很講究的,比如說海蛎子吧,秀嶼區的人他們不喜歡涵江區産的海蛎子,覺得涵江的沒有自己當地的好吃。同一個市,不同地方都不認可當地産的食材,外市外省産的食材,也就更不用講了。
這也是為什麼,在莆田買吃的,隻要說是當地産的,價格就會貴上不少,外地的紅菇價格會比本地的低很多。莆田人他們對家鄉的特産,有着讓人難以理解的認可與喜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