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非遺藝術皮影

非遺藝術皮影

美食 更新时间:2025-01-12 18:50:17

#大美秦皇島 奮進新時代##我是大美河北推薦官##微遊河北##河北文旅看圖識景#

非物質文化遺産

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每項非遺,都有它存在的獨特意義

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

感受千古文化遺韻

共享民族瑰寶

國家級

昌黎皮影戲

昌黎皮影戲是冀東皮影的重要組成部分。皮影戲大多借用地方戲唱腔,唯有昌黎皮影戲創出了自身别具一格的唱腔。昌黎皮影戲唱腔以昌黎民歌為素材,悲時如泣如訴,樂時說而似唱,充分反映了昌黎人的喜怒哀樂。

非遺藝術皮影(非遺傳承文明之光)1

昌黎曆史上曾出現過馬家班、齊家班等馳名影戲班。著名的藝人有被稱為“皮影界梅蘭芳”的高榮傑先生,被稱為“箭杆王”“活影人”的齊永衡先生,皮影雕刻藝人肖福成先生、居尚先生和田世民先生等。經常上演的傳統劇目有《乾坤帶》《秦香蓮》《邵玉蘭》等。

昌黎地秧歌

昌黎地秧歌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種之一,分布在河北省昌黎、盧龍、撫甯、樂亭、灤縣等地。它最早産生于元代,一直流傳至今。

非遺藝術皮影(非遺傳承文明之光)2

昌黎地秧歌從形式到内容都有鮮明的個性。它形式上分為排街秧歌和場子秧歌兩種,内容上除“平秧歌”無固定情節外,大多是“秧歌出子”。昌黎地秧歌的行當分為“妞”“醜”“公子”幾種,表演各具特色。昌黎地秧歌與當地的民間歌舞、小戲有密切聯系,表現形式活潑、内容豐富,呈現出角色化、行當化的藝術特征,能深刻地表現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豐富細膩地表達動作意圖,這在民間舞蹈中顯得十分突出。1996年,昌黎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永年鼓吹樂

永年鼓吹樂在河北冀東南鼓吹樂中最具代表性,是河北省最有影響的民間器樂曲種之一。永年鼓吹樂主要以家族方式傳承,在長期的傳習過程中,逐漸形成五大家族流派。

非遺藝術皮影(非遺傳承文明之光)3

永年鼓吹樂演奏方式多樣,主要有吹奏樂、打擊樂和咔戲三種。它曲目豐富,包括雜牌曲、套曲和吹咔曲三種,現有曲目二百餘首,曲牌五十餘種,很多曲目為永年所獨有。鼓吹樂樂器形制獨特,不同形制的各類唢呐是主奏樂器,此外還有用于咔戲的“咔碗”、花吹中用的“口琴”及其他多種常用樂器。演奏方式技巧獨特,有線上、加花、成字、花舌、顫指、三強音、變色等方式,更有用三節唢呐演奏的“拔三節”及“别把”“串吹”等,吹奏與形體動作表演有機地結合,演奏風格粗犷有力,活潑風趣,熱烈诙諧,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孟姜女故事傳說

秦皇島市山海關,因其北依燕山,南臨渤海,因而得名山海關,距秦皇島15公裡。孟姜女故事發生發展從江南松江府延續到北方山海關,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堅貞不屈的烈女,在山海關東6.5公裡處的鳳凰山上建立了“貞女祠”,即現今的孟姜女廟。

非遺藝術皮影(非遺傳承文明之光)4

孟姜女的故事不僅流傳時間漫長,受其影響的地域也十分廣泛。不同的地方根據當地的民俗和民衆的不同興趣取向,對這個故事做了各種改造,使孟姜女的傳說呈現出極其強烈的地域色彩。從開始的杞梁妻故事到最後的孟姜女傳說,其間有兩千餘年。一個故事能長時間為人民群衆所喜愛,并不斷的被改造、加工,并不是偶然的。其主要原因是因為這個故事代表了整個人類的共同願望,抒發了勞動人民最真實的心聲。向往和平,追求穩定,渴望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安甯。

省級

台營燒鍋酒釀造技藝

“台營燒鍋”是撫甯縣特有的釀酒制作技藝。台營古稱“台頭營”,相傳明萬曆年間,釀酒能人許大營曾為當時駐守台頭營的名将戚繼光及其部下建燒鍋釀酒。

非遺藝術皮影(非遺傳承文明之光)5

台營燒鍋經曆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一百一十多年,由許氏八代到十二代傳人的管理經營下經久不衰,遠近馳名。台營燒鍋酒采用傳統的“老五甑”工藝,經過料(大麥、小麥、高粱)的精選,長期發酵(46天,雙輪底發酵達80天),土制老窖長時間存儲,經過曆代台營燒鍋人的創新與開發,其酒質清澈透明、窖香濃郁、醇厚綿甜、尾淨味長,并以其獨特的濃香型,飲後不上頭的特點暢銷燕趙大地,成為北方濃香型白酒的代表。

倫派地秧歌

倫寶善,1905年生人,盧龍縣閻大嶺店村人,自幼喜愛民間藝術,9歲開始就迷上了冀東秧歌,12歲随藝人下場表演,這一扭就是80年。

非遺藝術皮影(非遺傳承文明之光)6

“全身輕松微微顫,挺胸收腹揉雙肩;表情細膩眼傳神,風趣幽默加浪漫;屈腿滑稽步敏捷,扇花翻飛舞翩跹;臀部左右來搖擺,蹲裆扶膝脖頸轉;小巧玲珑滿堂戲,造型奇巧真美觀,是倫派秧歌特有的藝術風格。倫派地秧歌表演集扇花、身段、表情韻味一身,表演細膩技藝精湛,在冀東一帶被同行們譽為西北派,就此形成了獨特的“倫派”風格。

潘氏風幹腸制作技藝

潘氏風幹腸,是撫甯縣潘官營村潘氏家族的家傳特産,在潘氏家族中,這種熟食的加工和保存方法已經傳承了整整二十代。這門技藝是明朝萬曆年間潘氏老祖擔任長城守軍夥夫時,向“戚家軍”中的義烏兵家屬求教學成的,目前在潘氏家族中仍舊保留着傳男不傳女的習俗。

非遺藝術皮影(非遺傳承文明之光)7

“潘氏風幹腸”嚴格按照家傳秘方,選用新鮮豬小腸制成腸衣;将精選豬前腿、後腿精瘦肉後脊背肥肉按配比切成小塊,加入酒、鹽、白糖、香油、香辛料、及潘氏秘方配料攪拌均勻,用筷子将其灌入腸衣内壓實;挂至放在通風、陰涼的地方慢慢風幹數天發酵到可存放不變質程度後保存。其特點:腸體幹爽,略有彈性,有粗皺紋,脂肪丁凸出,食之有獨特的清香風味,味道适口,越嚼越香,久食不膩。

老二位餃子制作技藝

“老二位”餃子坐落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海港區是秦皇島市的中心區,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毗曆史名城山海關,西連避暑勝地北戴河,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區。

非遺藝術皮影(非遺傳承文明之光)8

“老二位”餃子的制作傳承采取的是師父帶徒弟的制度,使這一技藝得以傳承。最早擀餃子皮使用一根擀面杖,既費時,又費力。後來經過改良,采用兩個細木棍,既省時又省力、皮薄厚還均勻。最早老二位餃子表皮上面有兩個褶,吃起感覺有面疙瘩,影響口感,經過多方面研究,現在改為平面的餃子。

撫甯太平鼓

撫甯太平鼓在整個冀東地區民間舞蹈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因鼓的形狀像葵扇,故又稱“扇鼓”,流傳在撫甯縣的太平鼓因冠以地名而得名。

非遺藝術皮影(非遺傳承文明之光)9

撫甯太平鼓沒有其他伴奏樂器和唱腔、唱詞,為女性所專用。太平鼓是撫甯太平鼓舞中的唯一道具,同時它又是唯一的伴奏樂器,由于鼓的形制大小不一、演奏方法和演奏部位不同,既可演出單一的音高和音色,又可演奏出混聲的音高和音色。根據演奏部部位的不同,可分為鼓心、鼓邊、鼓環等八種。演奏方法有獨奏、重奏、對奏等20餘種,鼓點有太平點、彈棉花、嗑瓜子、翻鍋蓋等四十餘個。兩人以上的演奏又可奏出多種交替的節奏,技藝高超的藝人,還可以演奏出各種複雜的複節奏。

青龍猴打棒

猴打棒是青龍滿族一種具有獨特藝術表演風格的民間舞蹈,蘊涵了豐富和深厚的民族地方文化内涵,是探索研究滿族人民生活情景的珍貴文化史料,是民族民間舞蹈表演藝術的一個典範,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

非遺藝術皮影(非遺傳承文明之光)10

猴打棒已有三百多年的曆史,相傳康熙年間,滿族正藍旗“跑馬圈地”于此,以獵為生。滿族人民認為孫悟空降妖捉怪、除惡揚善勝過他們所信奉的薩滿,還認為穿黃布衣敲花椒木棒能驅魔逐妖,因而扮成戲曲中的孫悟空模樣表演猴打棒,由擊棒驅獸降妖避邪的民俗活動演進而成的民間舞蹈猴打棒不無古傩之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