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條是我們日常主食之一,而且很多時候不用配菜,加些調味品就很美味,像臊子面、油潑面、幹拌面等,都深受歡迎~
不僅是好吃,因為面條偏堿性,很多人覺得常吃能養胃,但也有一些人吃了面條後卻感覺胃不舒服,這是怎麼回事?
一、常吃面條究竟是養胃還是傷胃?
得分情況。
面條屬于精細類食物,煮得軟爛一些,比較好消化,減輕了胃腸負擔;另外,面條中加了堿,進入胃内後會中和一部分胃酸,可以預防胃酸對胃黏膜的損傷,所以對于胃酸分泌過多的人來說無疑是有好處的。從這兩方面來看,吃面條可以說是養胃的。
但對于慢性萎縮性胃炎等胃酸分泌少的人而言,本來胃酸就不夠,若還經常吃堿面,反而會加重病情,就不太合适了;
而對于那些胃本來就很健康的人來說,長期過于頻繁的吃面條,則可能會導緻胃部的消化能力變弱,更易誘發胃病等消化系統問題。因此,日常得均衡飲食,把握好度。
除了能不能養胃的糾結,我們在吃面的過程中還可能會有這些疑惑:
1、蔬菜面、雞蛋面、雜糧面,更營養?
在超市選購時,比起普通的面條,很多人更喜歡買各種“花式挂面”,如常見的雞蛋面、蔬菜面、雜糧面,認為它們營養更豐富,但事實可能并非如此。
因為制作以及儲存的原因,即便是有蔬菜、雞蛋的名,也不一定真的加了實料。像很多雞蛋面中加的并不是雞蛋,而是雞全蛋粉;菠菜面加的可能是菠菜粉;胡蘿蔔面加的可能是胡蘿蔔粉……
因此,還是不要妄想通過雞蛋挂面來補充營養,想吃得更健康,不如直接加蛋、加蔬菜。
至于雜糧面,究竟營養價值如何,關鍵要看制作時的原料比例和工藝:
①配料表中,雜糧成分最好居首位,且占比越高越好,最好高于50%。
②配料的粗糧粉前要沒有“精”字。
符合這兩個條件的,屬于“真雜糧面”,具有升糖指數低、脂肪含量低、膳食纖維高的優勢。
2、吃面比吃米,更有營養?
北方人愛吃面,而且普遍長得又高又結實,因此有人認為面比米更有營養。
但從所供能量來說,100克米是346千卡,100克面是350千卡,這中間差異的4千卡是非常小的一個單位,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從所含營養物質來說,米和面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蛋白質、脂肪,含量都差不多。而其中的微量元素、維生素等種類不同,各有優勢,因此也難分伯仲。
3、“面條被點燃”是因其中含膠?
并非如此。
面條是由碳氫等元素構成的,這種跟木炭的元素組成非常的類似,所以面條本身就是一種可燃物。
至于燃燒後出現了一些黑色固體狀物質,是因為面條的表面積相對來說較小,很難充分燃燒所緻。
其實除了面條,粉絲、腐竹、餅幹等食物也是可以點燃的。
二、煮出的面沒嚼勁,三大誤區你犯了嗎?
1、煮面條用冷水還是熱水?
很多人煮面時會等水完全沸騰後才下鍋開始煮。其實這樣容易導緻面條受熱不均勻,面條表面容易糊化而粘連,煮出的面一點都不筋道,湯也很糊。
正确做法:最好是在鍋底裡有小氣泡往上冒時下面,然後攪動幾下,蓋好蓋。等鍋内水開了再适量添些涼水,等水沸了即熟。這樣煮面條速度快,面條柔而湯清。
2、煮面時的泡沫一定要撇去?
可以不用撇。
煮面時常常會出現的白色泡沫,其實多是可溶性蛋白質溶于水形成的。同時,面中含有的部分澱粉也會溶于水中,從而增加湯水的粘度,維持泡沫穩定性,使泡沫不易消散。這些泡沫對健康沒有害處,可以放心吃。
防起泡沫小竅門:煮面條時加一小湯匙食用油,這樣煮出來的面條不會粘連,并可防止面湯起泡沫、溢出鍋外。
3、煮面條的湯喝還是不喝?
很多人習慣将煮面的湯水和面條一起吃,或是直接在湯水中加入其他佐料一起調味。
其實,煮面的湯水中含有較多的堿和鈉,不适合直接食用。更建議大家将面條撈出,再單獨加入高湯進行調味。
小貼士——面條搭配小竅門
①單獨加個雞蛋,或者搭配些50g左右的海鮮、瘦肉類。面條的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相對較低。而蛋、肉類正好可以彌補這一不足。
②搭配一些豆類,如黃豆、白芸豆、豌豆、豇豆等。面條中蛋白質所含的必須氨基酸不均衡,缺乏賴氨酸。豆類中賴氨酸較多,可以彌補谷類的不足。
③搭配150~200克蔬菜,像菠菜、油麥菜、生菜都可以,補充膳食纖維。
來源: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