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日本料理,就不得不提壽司,尤其是這些年日料店的火爆,精緻美味的壽司開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但不知從何時起,菲李居然開始聽到這樣一種問題:
對此菲李隻想說:
在日本,壽司還被稱作“鮨”或“鮓”,并且這類稱呼的壽司店被日本人視為更加高檔、古雅的存在。
而其實早在中國的《爾雅·釋器》一書中,就有“肉謂之羹,魚謂之鮨。”的記載。也就是說,其實日本人吃壽司之前,中國人就已經在吃類似的食物。
不過和現在的壽司有點不同的是,古時候的“壽司”主要是将鹽腌漬過的鹹魚,配合米飯一起吃,後來魚肉也逐漸延伸為各類蔬菜和肉類。
這樣的吃法在中國後漢時期就已經比較普遍了,據說後來一些人因為躲避戰亂,于是乘船遠渡海外到了日本,順便就将這種吃法帶了過去。
對于當時的日本人來說,中國壽司吃法的傳入可算是救了他們一命,因為缺乏比較好的食物保存方法,他們常常要面對食物短缺的危機。
而這種腌制發酵的保鮮方法,讓普遍吃魚肉的日本人如獲至寶,他們将發酵後的魚肉搭配米飯來吃,又因為處理過的魚肉帶有酸味,于是就管這種食物叫“su shi”。
後來随着曆史的發展,壽司在日本人手中慢慢進化,食材越來越豐富,又因為保鮮技術的進步,日本人吃壽司越來越注重食材的新鮮感。
與此同時,壽司也曾一度成為日本宮廷貴族的最愛,并逐漸成為日本國民級的料理,并最終發展出了各種流派和種類。
而在長期發展中,壽司也在日本發展出了地域性,這裡就不得不提關西壽司和關東壽司的battle了。
稍微了解日本文化的人都知道,日本人玩起地圖炮也是超級猛的。其中關東人和關西人就是日常相互diss 的歡喜冤家。
雖然日本地方不大,關東與關西其實也就相隔500公裡,基本屬于低頭不見擡頭見的那種。
關東人認為關西人太吵鬧,不會說話,全是一幫土包子。
關西人則認為關東人外表看似冷淡,實則内心悶騷,并且一天到晚瞎嘚瑟,整的自己跟個暴發戶一樣。
日本人自己也很清楚這樣的地域互黑,并且在很多影視作品中常常玩梗,《名偵探柯南》中,來自關東的工藤新一和來自關西的服部平次就常常相愛相殺。
因此既然相互看不對眼,在飲食文化上自然也是千差萬别,就拿壽司來說,關西人更注重底蘊和技術,因此箱壽司是他們的最愛。
而關東人更看重食材的新鮮程度,種類繁多且做法簡單的握壽司更加符合他們的快節奏生活,這也是我們平常主要見到的壽司種類。
但不管是關東人還是關西人,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他們深深為自己國家的壽司文化自豪,并且在日本還有類似“壽司之神”這樣的稱号。
基于這樣的自豪感和喜愛之情,日本人将壽司做得越發精緻,再加以不斷地宣傳,日本壽司成為了精緻派美食的代表,被認為是比中華美食更出色的産物。
實際上,日本壽司的精緻做派和火爆,恰恰凸顯了日本飲食文化的尴尬,因為吃的東西實在太簡單和單調,他們隻能盡力在精緻上下功夫。
作為對比,中華美食論花樣種類,可能光是一個菜系就已經能吊打日本,又因為風格變化多樣,很難用一句話概括。
舉個列子,說起日本美食,大家都會想到精緻,但說起中華美食呢?沒法說的,因為風格太多,不像日本那麼單一。
但風格多樣不代表不精緻,種類繁多不代表不高端,中華美食中的面點、刀工、擺盤……無一不透露着精緻和千百年的文化底蘊。
說到底,不是中國美食沒有比壽司精緻的,而是我們既有精緻高端的名菜,也有親民簡單的小吃。
中國人大概在宋朝之後,
逐漸抛棄了壽司的吃法,
說到底或許也是因為在古人看來,
比壽司好吃的美食實在太多了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