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京津冀健康碼何時互通

京津冀健康碼何時互通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8 19:15:43

京津冀健康碼何時互通?打赢疫情防控阻擊戰昨日,北京市召開第八十五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連日來,社會非常關注疫情防控常态化條件下北京如何推動複工複産問題對此,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素芳介紹,本市五部門研究制訂了《關于做好複工複産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并對有關工作優化和調整的内容進行解讀《通告》提示,北京實行京津冀區域健康狀态互認,津冀地區來京人員、本市往返津冀地區的人員,來京(返京)後可以通過“北京健康寶”進行京津冀行程記錄驗證,申請“未見異常”健康狀态另外,不再要求“人員密集的企業員工到崗率不超過50%”,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京津冀健康碼何時互通?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京津冀健康碼何時互通(京津冀區域實行健康狀态互認)1

京津冀健康碼何時互通

打赢疫情防控阻擊戰

昨日,北京市召開第八十五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連日來,社會非常關注疫情防控常态化條件下北京如何推動複工複産問題。對此,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素芳介紹,本市五部門研究制訂了《關于做好複工複産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并對有關工作優化和調整的内容進行解讀。《通告》提示,北京實行京津冀區域健康狀态互認,津冀地區來京人員、本市往返津冀地區的人員,來京(返京)後可以通過“北京健康寶”進行京津冀行程記錄驗證,申請“未見異常”健康狀态。另外,不再要求“人員密集的企業員工到崗率不超過50%”。

健康寶不能替代

小區出入證和登記要求

《通告》原文:各單位要運用“北京健康寶”,做好員工、顧客、訪客、服務提供商、居住人員等的防疫健康信息查驗。對持有“北京健康寶”健康狀态為“未見異常”的人員,進出商務樓宇、商超、餐館、工廠、工地、公園景區、各類門店等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進出社區、村等開展複工複産活動,無需提供其他與防疫相關健康證明材料。

解讀:《通告》對“北京健康寶”的使用場景進行了拓展,推進一碼通行,為引導健康人員有序流動提供“技防”支撐。

李素芳介紹,針對市内生産經營場所和社區空間相對獨立、管理嚴格,造成進出“碼上加碼”、通行不便等情況,《通告》第1條明确,各單位要運用“北京健康寶”做好人員防疫健康信息查驗。這意味着,市域内公共區域、公共交通、社區(村)複工複産可以憑碼通行。

“需要強調的是,憑碼并不能替代小區出入證和登記要求,快遞、外賣、鮮奶配送、家政服務、房屋中介等服務行業從業人員進入小區,要遵守現有社區管理政策。”李素芳說。

實行京津冀區域健康狀态互認

《通告》原文:津冀地區來京人員、本市往返津冀地區的人員,來京(返京)後可以通過“北京健康寶”進行京津冀行程記錄驗證,申請“未見異常”健康狀态。低風險地區來京出差人員,持有7日内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在有條件的酒店接受核酸檢測,接受入住酒店健康管理,可以申請辦理“北京健康寶”,本市出差返京人員可參照執行。

解讀:李素芳說,本市人員已實現赴津冀地區通行無障礙,北京也明确“居住在河北省廊坊市北三縣等環京地區的在京工作人員,上下班往返屬于日常通行,不做硬性要求,但進出京要接受例行檢查”。“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各區、街道和企業掌握尺度不一,給三地人員生産生活帶來不便。”李素芳說,從輿情情況看,約三成網民評論都在呼籲三地盡快實現互通互認。

考慮到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區域産業和人員聯系緊密,且津冀地區已連續多日無本地病例,京津冀區域将實行健康狀态互認。

據介紹,“北京健康寶”已經實現了與國家政務服務平台的功能對接,京津冀進出京人員通過在“北京健康寶”上提供行程記錄,經國家平台驗證無誤并符合北京市防疫政策規定後,可獲得“未見異常”狀态。

此外,為便利商務出行,《通告》中明确“低風險地區來京出差人員,持有7日内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在有條件的酒店接受核酸檢測,接受入住酒店健康管理,可以申請辦理‘北京健康寶’,本市出差返京人員可參照執行”。按照北京市外地來京人員入住酒店相關政策,“北京健康寶”與酒店健康管理及防疫相關政策保持銜接。

網吧、影劇院等仍暫緩複工

《通告》原文:除國家和本市根據防疫情況公布的複工複産限制措施外,對複工複産不設置前置審批審核,各單位在遵守防控要求的情況下,可以自主決定複工複産。

解讀:李素芳說,從12345市民服務熱線企業訴求來看,約八成是咨詢複工複産流程,有的區、街鄉,甚至物業企業自行設立了前置審核要求,造成了部分企業開工難、開工慢,部分百姓身邊的生活服務行業複工受阻。對此,《通告》第2條明确:“除國家和本市根據防疫情況公布的暫緩複工複産行業外,對其餘行業複工複産不設置前置審批審核。”這意味着,《通告》明确簡化流程,取消不合理審批審核。

“這裡暫緩複工的行業,主要集中在文旅領域。”李素芳說,重點是一些空間密閉、通風條件差、易引發人員集聚的場所。比如演出場所、歌舞娛樂場所、網吧、影劇院、博物館、不符合開放條件的室内景點等。此外,大型體育活動、線下展覽展會等也按照有關要求暫不開展。對于前期已經自行設立的流程,要抓緊清理取消,為企業複工複産清障除礙。

“需要說明的是,手續不審批,不意味責任無監管,各經營單位必須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對照防控指引要求,在落實防控措施的情況下,方可複工複産。”李素芳表示。

不再要求企業員工

到崗率不超50%

《通告》原文:滿足員工辦公間距不少于1米、每人使用面積不少于2.5平方米要求的單位,在做好對人員數量較大的單一空間防疫管理的前提下,可以正常安排員工返崗複工。

解讀:2月下旬,結合當時的疫情防控形勢,為降低商務樓宇疫情風險,本市要求“員工辦公間距不小于1米、每人使用面積不小于2.5平方米,人員密集的企業員工到崗率不超過50%”。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部分基層單位對“50%上限”要求“一刀切”,影響了員工到崗率和企業正常運轉。

此外,根據商務樓宇内企業意見,對已有物業統一管理的綜合性場所,不再對入駐單位進行重複的防疫措施要求。同時,各單位隻要落實好防控要求即可,無需簽訂疫情防控相關責任書、承諾書等文書。

文/本報記者王斌蔣若靜

釋疑

如何幫助企業解決複工達産中的現實困難?

李素芳在發布會上透露,最新監測顯示,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規模以上工地和重點商務樓宇基本實現“能複盡複”。但是目前生産型企業複工率高于服務型企業,大型企業複工率高于中小型企業。例如,前期摸排的近39萬中小型服務型企業的複工率為53.6%,小門小店複工複産進度相對較慢。

部分行業複工複産進度不夠理想,有多重原因。比如,受政策因素影響,空間密閉、人員集聚場所按要求是不能開工的,還有一些雖沒有明令禁止,但基層操作中設置了一些審批審核的門檻,也影響了企業複工;還有部分企業是出于産業鍊、成本、資金等多重因素考量,本身複工意願不強;再比如受市場需求影響,餐飲行業比較典型,即使開工短期内需求也很難回升至正常水平。

中小型企業點多面廣,複工進度慢,不僅影響群衆生活便利性,也不利于穩經濟特别是穩就業。李素芳表示,2月以來,北京市先後出台16 9條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政策,加上日前研究制訂的《通告》,将形成政策組合拳,目的就是努力促進中小型企業恢複生機。

“當下,最重點的還是加快促進市場需求恢複和信心恢複。”李素芳說,應該看到,目前的困難是暫時的,并不會改變經濟社會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因此,要支持和引導企業适應防控常态化形勢,創新經營模式,開拓市場,創新服務,激活需求,促進企業恢複造血能力。社會經濟運行是個循環,環環相扣,促進生産生活秩序全面恢複就是要努力讓這個循環重新運轉起來。

此外,要抓精準服務,改審核為服務,各級政府部門要靠前服務,幫助企業落實防控要求,解決企業複工複産中的現實困難,落實好精準幫扶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促進企業增強發展能力。

文/本報記者王斌蔣若靜

發布

集中隔離解除後

應再居家觀察7天

在昨天下午的發布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劉曉峰表示,當前本市疫情雖然處于低發态勢,但境外輸入仍帶來零散病例,存在較大隐患和風險。特别是近期還因為個别境外輸入病例引起了聚集性關聯病例,又一次敲響了警鐘,防控工作仍然存在嚴峻性和複雜性,市民朋友切不能掉以輕心,零病例并不是零風險。本市仍要繼續堅持“外防輸入、内防反彈”防控策略。按照市委市政府“防松勁、防漏洞、防反彈”的要求,切實精準科學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在日常活動中仍應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戴好口罩,注意個人防護,注意手衛生,堅持将各項防控舉措融入日常生活。

劉曉峰再次提示,具有疫情高發國家和地區旅居史、确診病例接觸史等流行病學史的人員,更應密切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一旦出現異常症狀應及時就醫排查。對于集中隔離人員,在14天隔離期滿解除隔離後,建議繼續居家觀察7天,居家期間繼續做好個人防護,保護自己、保護他人。

對此,劉曉峰還做了幾點健康提示:盡量單獨居住或單間居住,保持居室通風,必須單獨用餐,有條件時使用專用廁所,并及時清潔消毒;建議由親朋協助提供生活必需品,避免外出和聚集性活動,減少與他人接觸,尤其遠離年齡較大或體質較弱的高危人群;單獨居住可不戴口罩;在進入和家庭成員共用空間時保持一米以上距離,雙方均應佩戴醫用口罩,口罩被分泌物弄濕或弄髒時,立即更換;勤洗手,每次洗手時使用肥皂和流動水并持續至少20秒;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口罩或手肘遮住口鼻。

同時,每日至少一次使用濕抹布、濕拖把對房間進行清掃,以保持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每日至少早晚各測體溫一次,密切關注自身是否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或其他相關症狀;若出現發燒、咳嗽等不适症狀時,即使十分輕微,也應立即向社區工作人員報告,佩戴醫用口罩前往就近的發熱門診,并主動告知醫生旅行史、接觸史和隔離觀察情況,便于及時診斷,不存僥幸心理。

文/本報記者王斌蔣若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