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科學家日前宣布,一種巨型病毒的基因組圖譜繪制完成。這種病毒名叫“米米病毒”,是法國地中海大學微生物專家,于1992年在英國布拉德福鎮的一個冷卻塔抽取樣本中發現的,當時,該專家認為它不過是一種細菌,沒有引起注意。2003年,法國馬賽醫學院的狄德·羅爾特和吉恩·米切爾,在研究導緻“軍團病”的“軍團菌”時,再次發現了這種病毒。由于當時正是“非典”流行時期,因此他們對“米米病毒”備加關注。
研究發現,“米米病毒”寄生在水生單細胞動物阿米巴變形蟲中,是病毒界裡的“大怪物”,直徑可達800納米(nm,1nm=1/1000000mm),而一般病毒的大小隻有10~100納米,即便是較大的病毒,如天花病毒,直徑也隻有300納米。“米米病毒”的英文全稱是Mimicking microbe virus,意思是“酷似細菌的病毒”。由于其巨大的“身型”幾乎與一些小型細菌大小相當,因而在2003年被各國媒體大肆宣傳。然而随着兩位科學家對“米米病毒”基因組進行深入的研究,一系列新的發現更加令人驚訝。
生命形式
“米米病毒”基因奧秘的揭示,讓人産生諸多聯想:除第四種生命形式外,自然界的生命形式還有多少種?地球上的生命都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但這是否是生命存在的惟一形式?是否存在基于其他化學基礎發展起來的生命? 這一系列問題無疑是對生物學家的巨大挑戰。
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在他所寫的一篇名為《并非我們所認識》的文章中提出,宇宙中可能存在6種生命形态,即以氟化矽酮為介質的氟化矽酮生物、以硫為介質的氟化硫生物、以水為介質的核酸蛋白質生物、以氨為介質的核酸蛋白質生物、以甲烷為介質的類脂化合物生物、以氫為介質的類脂化合物生物。 其中,以水為介質的核酸蛋白質生物,便是人們所熟悉也是惟一所認識的生命。
然而,科幻作家對此仍不滿足,他們在各自的作品中充分發揮想象,為人們創造出一些更不可思議、但細想之下又似乎不無道理的生命世界。一些作家設想,在某些極寒冷的星球上,可能存在着以液體氦為基礎,并以超導電流相互聯系的生命形式。另一些作家則幻想,即使在寒冷黑暗的太空深處,亦可能有一些由星際氣體和塵埃組成,并由無線電波傳遞神經信号的高等智能生物。
最為有趣的是著名科幻作家福沃德所寫的《龍蛋》一書,這部構思出色的作品描述了一顆中子星表面的生物。這顆中子星表面引力相當于地球引力的670億倍,磁場是地球的1萬億倍,表面溫度達到8000多攝氏度。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生存着一種由“簡并核物質”組成的生物。所謂“簡并”,是指原子外部的電子被擠壓入原子核,因此所有原子都可以十分緊密地靠在一起,形成超密物質。中子星上的這種生物身高約0.5毫米,直徑約0.5厘米,體重卻有70公斤。此外,這些生物的新陳代謝基于核反應而并非化學反應。
雖然人類對是否存在外星文明尚無定論,但簡單的外星微生物卻可能有迹可尋,因為處于生命初級階段的微生物,對環境的要求遠沒有高級的智慧生命那樣苛刻,這一點從對地球微生物的考察中就能得出結論。地球上已發現的嗜熱菌、嗜冷菌、嗜堿菌、嗜酸菌、嗜鹽菌、嗜壓菌等極端微生物,構成了地球生命形式的獨特風景線。
在智利最幹燥的阿塔卡馬沙漠中,在南極洲的千年冰架下,在幾千米深的海底,在水溫高達250攝氏度的熱泉口,科學家們發現了形形色色的與世隔絕的細菌。它們生命力之頑強,令科學家驚歎不已。 它們生命的潛能,與地球上其他生命的潛能幾乎完全不同。正是這些不同向人們暗示,除發現的生命形式外,地球可能還存在着更多的生命形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