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老樹昏鴉,空調 WiFi 西瓜,葛優同款沙發,夕陽西下,你就往那一趴。
每天都在吃瓜吃果的小編,最近收到了好多留言:
每天吃多少水果最合适啊?
都說多吃水果對身體好,到底好在哪?
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真的嗎?
喜歡的水果都太上火了,怎麼辦?
吃水果這件事兒,說簡單還真沒那麼簡單。水果我們每天都吃,不過,你知道多吃水果可以防癌嗎?今天就來和大家說一說。
為啥多吃水果能防癌?
多吃水果能防癌這事兒,相信很多人都不會相信。但這是有科學依據的!一起來看下:
美國癌症學會與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總結:植物性食物含有抗癌物質,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有利于防癌。
美國哈佛大學發表研究:每天食用2.9份水果的人與每天食用0.5份水果的同齡人相比,癌症的發病風險降低 25%。
《腫瘤學年鑒》雜志發表:多攝入水果和蔬菜能降低8~18%的肺癌風險。
夏威夷大學的科學家發現,水果中富含的植物化學物質,可以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誘導腫瘤細胞凋亡。
大量的研究,都證實了多吃新鮮水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患癌風險,特别是消化和呼吸系統的癌症。
這主要得益于水果中富含的「維生素」:
維持生命正常運轉、保證正常的生理功能必須的一類微量元素;
對機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及其健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長期缺乏會引起生理機能障礙而發生相應的疾病。
但由于我們的身體無法自己産生維生素,所以我們必須攝入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以維持正常生理功能。
怎麼吃才最有效?
最簡單的就是,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啦~那富含維生素的水果有哪些?
維生素 A
作用:維持視力、增強免疫力、促進生長、預防腫瘤。
來源:芒果、梨、蘋果、香蕉、杏子、西瓜、甜瓜等含量較高。
維生素 B
作用:促進新陳代謝、輔助消化、維持皮膚和肌肉健康。
來源:西紅柿、橘子、香蕉、葡萄、梨、彌猴桃等。
維生素 C
作用:增強免疫力、促進傷口愈合、預防腫瘤、抗氧化。
來源:猕猴桃、草莓、鮮棗、枇杷、橙、橘、柿子等。
維生素 E
作用:抗氧化劑、有助防癌。
來源:桑葚、葡萄、香蕉、鳳梨、鳄梨、番茄、橙子等。
維生素 P
作用:增強維生素功效、增加毛細血管壁強度。
來源:橙、檸檬、杏、櫻桃等。
不同水果營養成分不同,隻有多樣化攝入才能更好地獲得水果帶來的健康益處。
關鍵在于,水果還含有大量的果糖,吃多了會引起體内糖代謝的紊亂,可能誘發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
每人每天攝入的水果量控制在 200~400 克,就可以保證攝入足夠的維生素。
同時建議:吃水果選擇應季水果最合适。可以結合個人喜好,多買一些應季水果換着吃。
應季最适合的水果選擇:
1~2月:蘆柑、甘蔗、聖女果
3~4月:菠蘿、山竹
5~6月:草莓、櫻桃、荔枝、枇杷、楊梅
7~8月:桃子、西瓜、甜瓜、芒果、龍眼
9~10月:葡萄、石榴、猕猴桃、白梨
11~12月:蘋果、冬棗、柚子、桔子
愛吃濕熱水果怎麼辦?
有網友靈魂發問:多吃水果對身體好,那體質濕熱的人愛吃濕熱水果,怎麼辦?
首先,若給最濕熱的水果排個序,榴蓮、芒果、菠蘿、荔枝,就是濕熱界的“四大天王”。
榴蓮
俗話說“一隻榴蓮三隻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元素含量比其他水果多很多。
熱氣值、濕氣值均是五顆星,吃得越多,濕氣越重。
如果你愛吃榴蓮又怕濕熱,不防搭配山竹一起吃。山竹性寒味甘,可以滋陰潤燥,清熱降火。
吃完榴蓮吃點山竹中和熱氣,不會過于上火。吃貨建議:1次1~2瓣。
芒果
熱氣值、濕氣值均是3顆星,吃貨建議:1次1個。
芒果本身不是特别濕熱,但會給各種潛在疾病煽風點火。
如果你本身有濕氣、熱氣等症狀,它會讓你更加濕熱。如果你原本在生病,它易導緻病情加重。
另外如果你對芒果過敏,千萬忍住别吃,不然輕則皮膚瘙癢,導緻濕疹、荨麻疹,重則胸悶心悸、呼吸困難、休克。
菠蘿
熱氣值、濕氣值不足3顆星,相比于榴蓮和芒果,濕熱值會更弱一些。吃貨建議:1次1/4個。
但若你本身就“體濕”,那麼吃多就很容易讓更多濕氣堆積體内,久而久之還會化熱,引起濕熱症狀。
若一次吃多了,可用陳皮和幹山楂泡水喝。陳皮能祛寒濕,山楂能消食,二者結合可以緩解不利影響。
荔枝
熱氣值5顆星,濕氣值3顆星。一顆荔枝三把火,它真是太太太太濕熱了!吃貨建議:1次4~5個。
如果你經常熬夜、陰虛火旺常常有手腳心熱、舌紅、口幹口苦等症狀,就不适合吃荔枝啦。
吃的時候還不能空腹,不然一下子吃太多更易出現頭暈、出汗、乏力、心慌等症狀 。
另外,荔枝的最好拍檔是綠豆,能夠清熱解毒,消除荔枝帶來的熱氣。嘴饞吃多的人,可喝點綠豆粥、綠豆湯下火。
當然,如果你脾胃虛寒、津液虧虛,比如吃點涼的就不舒服、拉肚子,那麼吃些荔枝“熱熱”是OK的。
吃果學問多。現在,你學會了嗎?
參考資料
[1] 周一海. 根據體質選吃水果[J]. 家庭醫學月刊, 2016, 000(007):38-39.
[2] 張鎬京, 郗效. 藥食同源 果品篇(八)[J]. 中華養生保健, 2007(7):41-42.
[3]魏文娟, 楊柏燦. “酸甘化陰”的實質探析[J]. 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3.
部分内容參考自小微健康、丁香醫生及網絡等,特此感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