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們應該都深有體會,家裡的寶貝不生病時,睡覺和吃飯就是最重要的事,也是寶媽們操心最多的事,很多父母為孩子不好好吃飯發愁,為了讓孩子好好吃飯,有些爸媽可謂絞盡腦汁,可孩子主是不買賬。其實,讓孩子好好吃飯,還真是上技術活兒。那些為孩子吃飯發愁的父母,多半是沒做對下面這些事。
朋友生了二胎之後,苦于家裡沒人帶孩子,找不到合适的确保姆,自己的親人輪流帶了一段時間,但是親戚都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顧,不能長期幫她帶孩子,就向我咨詢孩子上早托班的事情,問我多大就可以上了。因為嘟嘟從一歲多上早托班,那個早托班還不錯。我說孩子學會走路,基本上會自己吃飯。她說還要自己吃飯啊。我說是的,剛去的時候會喂一段時間,不可能一直喂的。
她說自己吃飯恐怕學不會。
朋友的孩子現在10個月了,我說你現在應該就開始訓練她,讓她自己吃飯。她說孩子還沒有自己拿過東西吃呢,,放在面前她也不吃。
我說你現在就應該給她手指食物,讓她練習自己抓着吃,自己用勺子。
6個月添加輔食之後,要有意識的給孩子做一些手指食物,蔬菜、水果蒸熟或者煮熟,切成長條,或者自制小餅、溶豆等,讓孩子拿着自己吃。
同時家長也做好示範,别以為孩子早晚會長大,早晚會學會。咀嚼也有敏感期,孩子的手指的靈活度也需要練習,所以要給孩子做示範,比如我家嘟嘟開始學吃飯的時候,我就故意讓他看着把食物放在嘴裡,然後牙齒上下咬合,告訴他要這樣嚼啊嚼。
人生下來有雙手,雙手就是用的,所以,在添加輔食後,要給孩子食物讓他自己抓着吃,給孩子勺子,讓他練習使用勺子。
儀式感有利于培養習慣,形成固定的程序和模式。
建議一定要給孩子準備餐椅和自己的餐具,讓孩子坐在自己的餐椅裡面吃飯,而且隻能在餐椅裡吃,離開餐椅就是吃飯結束。
而且吃飯之前要有一系列的程序,比如說洗手、戴圍兜,然後坐到餐椅裡面,用孩子自己的餐具盛放食物,放在孩子面前,同時要關閉家裡的電子設備,如電視等,減少對孩子的幹擾。
儀式感久兒久之就會成為一種習慣,當開始這些飯前程序時,孩子自然就知道是應該吃飯了。
有時候在網上見一些寶媽們抱怨,我家孩子就喜歡吃零食,不吃飯怎麼辦?每次看到這些問題,我就覺得又好氣又好笑。零食是誰買的,誰給孩子的?你不給他零食,他怎麼吃?而且吃起來又沒有限度,吃飽了怎麼還會吃飯。
零食不是不可以吃,在正餐之間,加一些水果、酸奶、米餅等也可以,但是要控制量,零食吃多了,到正餐的時候當然就沒有食欲。
對于減少零食,父母有主動權,少買,少準備,少給孩子就行了。
4、給孩子食物要适量,不要太多,讓孩子自己決定吃多少。父母總是想讓孩子多吃點,人們常說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其實還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奶奶覺得你餓。經常見有一些媽媽或奶奶,孩子吃飽了,還一直往孩子嘴裡塞東西吃。尤其是老人,都想方設法讓孩子多吃點,不考慮孩子的胃口,也不考慮孩子的胃容量。
其實孩子知道自己能吃多少東西。
中國營養學會婦幼學會推薦的嬰幼兒膳食寶塔推薦,5歲以下的嬰幼兒每天的膳食量如下:
7-12月齡:雞蛋15-50克(至少一下個蛋黃),肉禽魚25-50克;蔬菜類25-100克;水果25-100克;母乳500-700毫升;谷類20-75克。
13-24月齡:雞蛋25-50克(至少一下個蛋黃),肉禽魚50-75克;蔬菜類50-150克;水果50-150克;母乳400-600毫升;谷類50-100克。
2-3歲:雞蛋50克,肉禽魚50-75克;蔬菜類100-200克;水果100-200克;奶類350-500克;谷類75-125克。
4-5歲:雞蛋50克,肉禽魚50-75克;蔬菜類150-300克;水果150-250克;奶類350-500克;谷類100-150克。
這些食物攝入的量,包括三餐和中間的加餐,而且孩子發育不同,需要的食物也不一樣,隻要孩子身長和體重正常為增長,就不用太在意孩子多吃幾口還是少吃幾口。
有些父母或老人太疼愛孩子,舍不得讓孩子自己吃飯,認為孩子小,父母就應該代勞,或者認為孩子自己吃飯會吃不到嘴裡,撒到衣服或地上,看不得孩子被弄髒。
其實孩子一歲多完全就可以獨立吃飯,我家嘟嘟從剛滿一歲的時候,就自己端着碗喝湯,自己拿勺子吃飯,就是練習的結果,越是喂,孩子越學不會,所以家長要放手。
讓孩子好好吃飯是個技術活兒,做到以上這五點,讓孩子自己愛上吃飯指日可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