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宮廷美食生活劇《尚食》近日播出後,引起争議,贊者稱“非正劇,但有參史,文化細節随處可見”,彈者稱“生動诠釋了什麼叫華而不實”。
隻論曆史,《尚食》堪稱舛錯連連,随手就可舉出一些:
其一,明朝尚食隻負責試吃,防止有人下毒,不負責做菜。
其二,清初才有“四大菜系”的說法,即魯川粵蘇,概括為“南甜北鹹東辣”(魯菜多用蔥蒜,故也稱辣),“八大菜系”更晚,清末民初才有湘菜,劇中明代廚娘竟高呼“八大菜系”,附贈大外行才說的“南甜北鹹東辣西酸”。
其三,劇中用的是南方的煸鍋,近年才流行。
其四,劇中蔬菜亦穿越,以大白菜、胡蘿蔔為例:元明清畫家喜繪大白菜,明代皆散葉,清代李鱓的《花果冊》中才見包葉;明代胡蘿蔔是赤紅皮,橙色胡蘿蔔出自荷蘭,依據皇室色培育而成。
其五,明代宮廷尊魯菜,被《尚食》果斷無視。
其六,女官受罰“提鈴”,是明末宮廷處罰,被移植到明初。
其七,明代宮廷筵席的座位确分二等或三等,但不是《尚食》中說的上中下,而是上席、上中席和中席,無下席。
其八,禦膳原則是“不穿鑿”,做什麼必須像什麼,不可能用剩魚骨吊湯。
至于把心寬體胖(音如盤)念錯,把禦膳房設計成大排檔,宮女發型錯誤……如此“文化細節”,難怪網友批評:錯誤的科普,不如不科普。
那麼,明朝禦膳和尚食局的宮女和女官,究竟是什麼樣?
太後一天領60斤牛奶
明宮飲食資料欠缺,細節難詳。
清帝每日兩膳(早膳和晚膳,中午吃點心),明帝每日三膳,膳時配樂,即“日進常膳,樂九奏”。據邱仲麟先生《皇帝的餐桌》一文鈎沉,崇祯朝時,早膳“羅列丈餘”,皇帝進殿前已奏樂,“皆宮女按古樂府被之管弦,毋敢以亵詞鄭聲進”。
上菜時,“每進一味,有黃絹一端罩之,盒蓋上用小曲柄黃傘一把,金鈴數十,太監頂之而進,搖曳有聲,防鳥雀之污也”,内侍則“口兜绛紗袋,側其面,防口鼻息出入觸于馐也”,太監跪進時,亦用領巾遮口鼻。
崇祯穿常服,佩天藍色餐巾。
早膳、午膳不用酒,晚膳必備酒。午膳、晚膳需“水陸畢陳”,早膳略簡單,但“牛羊驢豚狍鹿雉兔及水族海鮮山蔬野蔌,無不具”,此外有民間小菜小食,明太祖擔心後代忘記民間疾苦,特設苦菜葉、蒲公英、棗葉、龍須菜、苦瓜、高粱、稗子、榆錢、小米糕等。
晚膳前,皇帝先看歌舞,再點膳牌,被選中侍寝的妃嫔可一起用膳。清朝皇帝則是晚膳後才點牌,妃嫔連飯都蹭不上。
明太祖、明成祖的膳單中無牛肉。明太祖重農,禁宰耕牛。萬曆十三年(1585年),巡城禦史榜禁殺牛,宣武門外宰牛為業者“萬家鼓噪”,禁令被收回,此時食牛肉或已普及。
明太祖、明成祖不吃牛肉、不喝牛奶,但親王、妃嫔吃牛肉、喝牛奶。到明神宗時(1573年至1620年),太後可日領60斤牛奶,皇帝50斤,公主、皇子才8兩。牛奶難保存,僅孟冬、仲春有。
尚食局主要負責試吃
明代負責皇帝餐飲的是光祿寺和尚膳監。
光祿寺是政府機構,歸禮部,“辨其名數,會其出入,量其豐約,以聽于禮部”,負責确定菜單、組織廚工、辦理食材、确定儀式等。尚膳監是皇帝的私人機構,“掌禦膳及宮内食用并筵宴諸事”,負責做菜。
此外,還有甜食房、酒醋面局和禦酒房。甜食房的配方保密,較有代表性的有絲窩、虎眼糖、松餅、減煠(油炸面粉團,煠通炸)等。酒醋面局負責後宮酒飲,即“内酒”,分新酒和熟酒,前者酒精度低,近飲料,後者醇厚。禦酒房隻為皇帝供酒,“專造竹葉青等酒,并糟瓜茄”。
明代尚食局的主要功能是試吃。據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定制,尚食局的職能是“掌供膳羞品齊之數,凡進食先嘗之”,下設司膳、司醞等,名曰“司”,其實不直接做飯、釀酒,《尚食》從一開始就理解錯了。
清人程岱葊(音如安)在《野語》中稱,尚食局某宮女出宮後,族人問宮中事,她說隻負責切蔥。族人拿蔥給她切,她用針将蔥“镂成人物花鳥,别具逸緻”,此說似宋代筆記稱奸臣蔡京家廚中專人切蔥事,未必确鑿。
《明會典》記:“女官所管,皆宮中事務,不過記錄名數物件而已,别無艱難。”
明代廚師列入匠籍,光祿寺廚役都來自世家。有這麼多專業人才,何需尚食局的外行們代庖?
明代宮廷食風粗放
在《尚食》中,呈現的是當下的烹饪技術,不是明代的。
禦膳不“穿鑿”,羊必須是羊味,雞必須是雞味,且樣子不能變,比的是技法。比如“爐焙雞”,先煮八分熟,炒至極熱,加酒醋汁烹,收幹汁後,加酒醋汁再烹,反複數次,直到酥熟。工藝極繁複。
再如炒羊肚,切條後先下湯鍋焯,再用粗布吸幹水,急下油鍋,一烹即起,稍慢即軟如皮條,難以下咽。還有“羊背皮”,即羊的薦骨部分,羊身上僅一塊,食材難得,制作亦難。
據學者邵萬寬考證,在肉面上剞花,是明代創舉,此外,禽類從肋骨處取内髒、魚類從魚鰓中取内髒,保持食材外形完整,都是明代絕技。
明代廚師摸索出許多小竅門:“洗豬肚用面,洗豬髒用砂糖,不氣。煮筍入薄荷,少加鹽,或以灰,則不蔹。糟蟹罈上加皂角半錠,可留久。洗魚滴生油一二點,則無涎。煮魚下末香不腥。煮鵝下櫻桃葉數片,易軟。煮諸般肉,封鍋口,用楮實子一二粒同煮,易爛又香。夏月肉單用醋煮,可留十日。”
明代食風粗放。謝肇淛曾說:“今大官進禦飲食之屬,皆無珍錯殊味,不過魚肉牲牢,以燔炙釀厚為勝耳。”清初宋起鳳《稗說》也說:“(禦廚)大率熏炙爐燒烹炒,濃厚過多。”
萬曆末年,明朝皇帝不吃尚膳監做的飯,而是由司禮監掌印太監、掌東廠太監、秉筆太監每月辦膳,皇帝輪流蹭飯,即“外庖”。直到崇祯時,又由尚膳監負責禦膳。
飲食注重季節性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曾召百歲老人賈銘,詢以長壽之道,賈說注意飲食。明宮飲食重季節性,每節都有獨特的食俗:
二月二,吃煎黍子面棗糕、薰蟲(煎餅);
三月二十八,吃燒筍鵝、涼餅、糍巴、雄豬腰子;
四月八日,吃“不落夾”(葦葉包糯米,味與粽子同);
四月二十八,吃白酒、冰水酪、稔轉(新麥穗煮熟,去殼磨制成細條);
端午節,飲朱砂、雄黃、菖蒲酒,吃粽子和加蒜過水面;
夏至伏日,吃“長命菜”(即馬齒苋);
六月初六吃過水面,嚼銀苗菜(即藕之新嫩秧);
立秋日吃蓮蓬、藕;
七月十五,吃佛波羅蜜;
八月十五,吃月餅、瓜果;
九月初一起,吃花糕;
重陽節,吃迎霜麻辣兔、飲菊花酒;
十月初四,吃羊肉、炮炒羊肚、麻辣兔,以及虎眼等細糖;
十一月,吃“糟腌豬蹄尾,鵝脆掌、羊肉包,匾食馄饨”“冬筍”“每日清晨吃辣湯,吃生炒肉、渾酒以禦寒”;
十二月,“吃灌腸,吃油渣鹵煮豬頭、燴羊頭、爆炒羊肚、炸鐵腳小雀加雞子、清蒸牛白、酒糟蚶、糟蟹、炸銀魚等魚,醋溜鮮鲫魚、鯉魚”。
明廷在南京設162艘鮮船,送時鮮入京,其中46艘冰船。以送鲥魚為例,冰船入京後,從碼頭到皇宮修了一系列冰窖,接力運送,以防腐爛。如此鋪張,難怪光祿寺年花銷曾達100萬兩白銀。可據《萬曆野獲編》記:某太監去南京,廚師燒鲥魚,他大罵不正宗。廚師拿鲥魚給他看,太監說:“其狀頗似,但何以不臭腐耶?”看來,他在宮中一直吃的是臭鲥魚。
宮女聚餐笑吃蟹
尚食局真的都不會做飯嗎?倒也不是。明朝宦官、宮女不用禦膳房提供飲食,宮女自有小廚房,自做自吃。有的宮女不願做,另花錢請小太監做。
太監值班靠近皇帝住所,嚴禁用火,不敢設廚房。像司禮監、内官監、禦用監、司設監等,每個部門相當于一個大家庭,每家有掌家、管事、掌班、廚房、茶房等,各部門的廚房在宮外做好飯,擡入宮,再用木炭加熱,大家一起吃。
宮女與太監常結成夫妻,“唱随往還,如外人夫婦無異”。宮女如無太監為夫,會受同伴嘲笑,這種“婚姻”也有媒妁擔保。成婚後,太監退出部門食堂,到宮女的小廚房吃飯,故稱“對食”。
在明宮中,太監與宮女也常聚餐。據《酌中志》記:“凡宮眷、内臣吃蟹,活洗淨蒸熟,五六成群,攢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臍蓋,細将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或剔蟹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食畢,飲蘇葉湯,用蘇葉等件洗手,為盛會也。”
清代康熙稱明朝太監數萬,宮女兩萬。太監的數字較靠譜,宮女的數字有些誇張,一般認為應在7000人左右,由女官管理。
女官一般在20歲以上,甚至有寡婦入宮,選女官看文化,不重相貌。明成祖篡位時,“清宮三日,諸宮人、女官、内官多誅死,惟得罪于建文帝者乃得留”,以緻女官缺乏,不得不“若女子識字,雖容貌醜陋,年十七八以上願來者聽,一體應付腳力”。
女官有工資,朝廷還給家庭發一大筆錢,且免徭役,民間皆願女兒當女官。
女官被尊為“女秀才”
明代宮廷招收女官有嚴格的考試制度,通關者被尊為“女秀才”。
《尚食》中稱女官到年齡須出宮,不确。據朱國桢《皇明大政記》: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令服勞五六載歸其父母,從與婚嫁,年高者許歸,留‘守者聽’。”永樂朝則“女子入宮十數年後,有識字人替用,願還鄉及适人者聽從其便”。
有文章認為,《尚食》中主角均未滿20歲,于史實不合,其實是作者搞錯了招女官與招宮女的區别,後者均小于20歲。宮女入宮後需讀書,據黃溥《閑中今古錄》記:“永樂末,诏許學官考滿乏功績者,審有子嗣,願自淨身,入宮中訓女官輩。”
當上宮女,家庭即成女戶,亦免徭役,但明代皇帝多苛酷,明世宗即“(宮女)若有微過,多不容恕,辄加棰楚。因此損命者,多至二三百人”,逼得十多名宮女聯手暗殺他,惜未成功。
在《尚食》中,有宮女被處罰“提鈴”,即雙手拴重物,“徐行正步”,邊走邊喊“天下太平”,這是明末才有的刑罰。崇祯在雨中曾遇受罰宮女,其聲凄婉,便赦免了她,還升她為女史。
明代宮廷允許太監讀書識字後,女官漸衰落,有學者認為,這導緻明末閹禍。其實,女官與閹黨常有合作。
《尚食》中忽略的細節太多,比如“宮女衣皆以紙為護領,一日一換,欲其潔也”。創作者們确實查了一些資料,但用功不深,且隻當成貼片來使用,常張冠李戴,名為傳播美食文化、展現宮廷生活,實将美食、宮女都變成獵奇元素,反複落入“出現問題-一道新菜-問題解決”的俗套中,實在遺憾。
(原标題:試吃的怎麼成做菜的?)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黃逸
流程編輯:u017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