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下一頁
食補名片:蘿蔔
白蘿蔔又名萊菔,是中藥的一種。本草綱目中稱蘿蔔為“可生可熟,可菹可醬,可豉可醋,可糖可臘可飯,乃蔬中最有利者”。中醫理論也認為該品味辛甘,性涼,入肺胃經,為食療佳品,可以治療或者輔助治療多種疾病。
昨日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大雪時節,氣溫驟降,是“進補”的大好時節。其中,人參、阿膠、枸杞、黃精、當歸等均是常見的滋補性中藥。不過,大量進補要防過于滋膩。這時,有一冬季良品——蘿蔔的功效就凸顯了。
“這個時節吃什麼最好?我建議大家多吃蘿蔔。我是天天在吃的。”已74歲高齡的國家級名中醫黃志強老先生表達了對蘿蔔的喜好。
“我認為,蘿蔔是好東西,理氣化痰養顔。沒有副作用,沒有哪類人群需要忌諱。很平和的食物,推薦大家食用。”有20多年中醫臨床經驗的甯波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任婁海波說。
【蘿蔔治病】
吃藥之外常吃蘿蔔
肺炎病人咳嗽漸消
“這是我最愛的菜,也是一年到頭吃得最多的菜。不僅好吃,還養生。确實是好東西。”張先生說。
張先生和蘿蔔之間還有一段故事。他幾年前生過肺炎,經常咳嗽不停,睡眠質量也是極差。有一次,他去找象山的一位老中醫看病,中醫建議他藥補之外,附加食補——吃蘿蔔。“當時是抱着試試看的心态去吃蘿蔔的,沒想到長期堅持還真出功效了。”
從最開始的蘿蔔炖排骨,到炒蘿蔔絲、腌蘿蔔幹、榨蘿蔔汁……張先生嘗試了各種蘿蔔做法,越發津津有味。他說,一年到頭他家飯桌上,一禮拜至少兩三天是必有蘿蔔的。
“堅持吃蘿蔔這麼多年,不是說去刻意治病。但是蘿蔔有理氣、化痰的功效,我的肺炎慢慢好了,很少咳嗽了,睡眠也更好了。”因為對于這道菜的特殊情感,他們一家人周末出遊到象山郊外時,專門到周邊的農戶那兒去買地裡剛采摘出的新鮮蘿蔔。
【專家解惑】
蘿蔔解藥是誤區
補品和蘿蔔同食益處良多
“很多人都認為,蘿蔔有解藥的作用,吃中藥時不要吃蘿蔔,這其實是個誤區。”主任中醫師婁海波說,“從中醫角度來說,蘿蔔和其他中藥沒有相畏的情況,因此不存在對其他中藥的影響。”
婁海波說,蘿蔔是世界上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中國兩千年前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稱蘿蔔為蘆菔。蘿蔔本身就是中藥,藥名為“地骷髅”,蘿蔔的籽也可作為中藥,藥名為“萊菔子”。冬令滋補性中藥如阿膠、龜闆膠、熟地、黃精等往往偏于滋膩、飲食上又多肥甘厚味,多吃易引起消化不好,而吃蘿蔔反而有助于減輕這些良藥的滋膩作用,并非解藥。
“還有人說,人參不能和蘿蔔同時服用。因為人參補氣,蘿蔔破氣。兩者一起服用不是白補了嗎?其實這也是一種誤區。”婁海波說,蘿蔔不是把人參的益處解了,而是消除了服用人參易引起的上火、脹氣等副作用,所以人參和蘿蔔也是可以同時服用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