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經常聽家裡的老人講“秋天吃3草,不把醫生找”,從來沒有當回事,不過随着年齡的增長,越發覺得這些流傳下來的諺語,其實都有“大智慧”。
随着季節交替從地底鑽出來的“野草”,雖然看着像草,其實是藥膳同源的好食材。就像今天要說的這3草——馬齒苋、忘憂草、絲瓜尖,說起來都知道,但真正吃過的人并不多,其實它們才是真正的“廉價保養品”,尤其在夏秋交替時期食用,清熱解毒、殺菌消炎、強心通絡樣樣行。
一、馬齒苋馬齒苋被稱為“六苋之首”,享有“長壽草”的美譽,每年的6月——9月最為鮮嫩,全草可用藥,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無論是涼拌、烙餅還是曬幹蒸包子都很香,再過幾天就沒了,抓住機會趕緊吃。
推薦做法:【馬齒苋包子】
1.曬幹的馬齒苋用溫水泡軟;盆中加入500克面粉,加入3克酵母,用清水和面,攪成面絮後揉成團,蓋上鍋蓋發酵至原來的兩倍大。
2.生姜切成小塊,大蔥白切成段,一起放入料理機,加入适量的清水打成蔥姜汁;五花肉去皮剁成肉粒,加食鹽、雞粉、适量的老抽、生抽,倒入剛剛打好的蔥姜汁,順着一個方向攪拌、摔打這肉餡上勁成團,然後把馬齒苋擠幹水分、切成段和肉餡一起拌勻,調成包子餡。
3.在案闆上撒上底面粉,把發酵好的面團取出來揉搓排氣、搓成長條、切成大小均勻的面劑子,然後搓成圓面坯用白細布蓋住,防止受風變幹。
4.把面劑子擀成中間厚四周薄一點面皮,放上調好的肉餡,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往一起捏,做成包子生坯。
5.蒸鍋中水燒開以後把包子放進去,中火蒸15分鐘就熟了,皮薄大餡、蓬松暄軟香得很。
忘憂草又叫“黃花菜”,是為數不多的能夠有效降低血清膽固醇、防止老年疾病及機體功能衰退的優秀食材,市場上常見的是幹制品,鮮黃花菜因為季節性強、采摘期短而更顯珍貴,每年的八月中旬是最後一批采摘期,碰到千萬别手軟。
推薦做法:【涼拌黃花菜】
1.新鮮黃花菜400克,把黃花菜底部折斷,連同白色的花芯一起去除,然後放清水裡浸泡2個小時以上,去除秋水仙堿;青紅椒都切成圈,用來配色增味;大蒜拍扁切成末放入碗中,加入食鹽2克、雞粉2克、白糖3克、白醋5克、芝麻香油3克,再倒入适量的清水、化開備用。
2.鍋内燒水,加入食鹽2克,植物油2克,食鹽和植物油焯水可以保持黃花菜的本色,水燒開後放入黃花菜汆煮1分鐘左右倒出,汆水同樣是為了去除秋水仙堿。
3.然後把黃花菜瀝幹水分放入盆中,倒上料汁、青紅膠圈,颠盆拌勻後即可轉盤上桌。
絲瓜尖中含有一種特殊的皂甙類物質,這是像人參、鹿茸一類的高貴藥材中才有的,具有“強心”作用,還能通經活絡、鎮咳祛痰,好在絲瓜一年四季都能播種,目前正是夏絲瓜的坐果期,絲瓜尖正鮮嫩、遇見趕緊吃,一不留神就老了。
推薦做法:【絲瓜尖拌銀耳】
1.絲瓜尖去除硬莖,以免吃的時候墊牙,切成段;泡發的銀耳去出硬根、撕成小朵;大蒜拍扁切成末;再切點彩椒粒搭配顔色。
2.燒半鍋開水,先放銀耳快速汆燙5秒鐘立馬撈出來沖洗過涼,以免出膠、發黏,吃着不清脆;接着往鍋裡淋點植物油,把絲瓜尖放進去也快速汆一下,植物油能夠鎖住營養,保持絲瓜尖的翠綠,絲瓜尖返青以後立馬倒出來,并用清水沖洗防止變色。
3.然後把控幹水分的絲瓜尖和銀耳放入盆中,倒入彩椒粒、蒜末,加入食鹽、雞粉、少許糖提鮮、多淋點芝麻香油和白醋,颠盆拌勻就可以裝盤食用了。
藥膳同源的三種“野草”、各有各的神通,怪不得老人常說“秋天吃3草,不把醫生找”,畢竟“是藥三分毒”、“食補勝藥補”,這3草通經活絡、降低膽固醇,常吃腿腳輕便、走路輕快、眼下正當吃,遇到千萬别錯過。
第一美食編輯:小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