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酷似金剛藤,傳說中的“仙人餘糧”,用來煲湯是一絕,你可喝過?
小滿佳節如期而至,從這天開始,雨水充沛,溫度适宜,自然界中的萬物生長都比較旺盛。而對于廣東地區來說,濕氣也比以往更為大。
所以,很多人從這個時節開始,應注重養生,平時應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一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尤其是藥膳湯不可少,這也是廣東人最喜愛喝的湯飲。
圖片來源網絡
衆所周知,廣東人煲湯是出了名的,而且都具有一定的養生價值,比如大名鼎鼎五指毛桃、雞屎藤、雞骨草、金剛藤、玉竹、艾草、金銀花藤等,這些都是廣東人煲湯的好食材。
其實,廣東人煲湯,還有一種天然的煲湯靓材少不了,它就是民間大名鼎鼎的土茯苓,也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煲湯原料。
說起土茯苓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它雖與茯苓隻有一字之差,但是兩種的功效卻完全不同。土茯苓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中藥材,也是一種藥食同源的養生佳品,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圖片來源網絡
土茯苓又名冷飯團、禹餘糧、冷飯頭、光葉菝葜、硬飯頭、山骨藤、仙餘糧、白遺糧、過山龍等别名,多野生于山坡、灌木叢中以及山谷的疏林下等處。
土茯苓在民間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别名,傳說它是“仙人餘糧”,因此有仙餘糧的别名,。
土茯苓為菝葜科菝葜屬攀援狀藤本植物,與金剛藤是同科同屬植物,所以兩種植物長得非常相似,不僅形狀相似,就連結出來的果實也非常相似,一般人根本分辨不出來。
圖片來源網絡
土茯苓全身最大的價值在于它的根部,找到它比較容易,但是采挖起來卻不容易,因為它的塊根比較深,但是仍然很多人對它非常搶手。
饑荒年代時,曾有很多人采挖土茯苓的塊莖當作糧食吃,也曾救過不少貧窮農民的性命,是貧窮年代的救命糧。
如今,土茯苓在我們廣東地區也非常受歡迎,也是廣東人常用來煲湯的靓食材,尤其是夏季必不可少,用來煲雞湯是一絕,有清熱祛濕的作用,因此有“祛濕之王”的稱号。
圖片來源網絡
土茯苓不僅是廣東人煲湯的靓食材,同時它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清熱解毒、健脾滲濕的功效,對濕熱下痢、皮膚熱毒、小便不利、腎炎、膀胱炎、筋骨疼痛、帶下、梅毒等病症均有療效。
每年的夏秋季節正是采挖土茯苓塊根的最佳節,現在正值是炎熱的夏季,非常适合用土茯苓煲湯喝,好喝又營養,養生價值高,對身體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各位朋友,你們家鄉有這種傳說中的“仙人餘糧”嗎?它酷似金剛藤,是廣東人煲湯的靓食材,用來煲湯是一絕,祛濕又解毒,藥食兩用效果好。若有幸在家鄉遇見,趕緊采挖帶回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