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工作生活節奏也變快了,在忙碌的生活中人們的身體健康和保健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據調查,有超過40%的都市上班族長時間處于亞健康狀态。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不少人都有過這種體會,時感乏力,稍活動一下就出現心慌、氣促、易出汗,稍不留意就會感冒,一旦感冒了,症狀就會非常嚴重,常需挂點滴才能緩解。在悶熱的天氣裡,隻要在相對封閉點的環境裡呆的時間稍長,就會出現頭昏、胸悶、心慌、氣促等不适,甚者是在寒冷的冬天,這種情形也時有發生。這些症狀雖然明顯,卻往往不需用藥,隻需改變一下環境,換到一個通風的地方,症狀就會緩解,雖也曾做過多項檢查,卻無一異常發現。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跟着小編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黃芪,又名黃耆。黃芪作為中藥被使用已經有2000年的曆史,在中醫領域有着非常廣泛的應用,并且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黃芪是一味常用的中藥,它的主要藥理作用是“益氣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
凡是中醫認為是“氣虛”、“氣血不足”、“中氣下陷”的情況,都可以用黃芪。平時體質虛弱,容易疲勞,常感乏力,往往是“氣虛”的一種表現。貧血,則常屬“氣血不足”。而脫肛、子宮下墜這些病狀也常被認為是“中氣下陷”。有上述症狀的人,冬令吃些黃芪有益處。
黃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葉酸及硒、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
1.黃芪是中藥中最基本的用于提高肺與呼吸系統免疫能力的藥材. 可以用于因免疫力低下導緻的虛汗病症.也可以用于補氣和增進脾髒功能和代謝能力低下;
2.黃芪是補氣的,比如說話沒勁,走路沒勁,臉色比較白等都是脾肺氣虛的表現。黃芪能補一身之氣,比如上半身氣虛可以用黃
3.生用黃芪,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脫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等症。蜜炙黃芪有補氣、養血、益中功效,适用于内傷勞倦、脾虛洩瀉、氣虛、血虛、氣衰等症。
4.黃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壓、保護心髒、雙向調節血糖、抗自由基損傷、抗衰老、抗缺氧、抗腫瘤、增強機體免疫力作用,可用來治療心髒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症。黃芪還能擴張血管,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和營養狀況,故對慢性潰瘍久不愈合者有效。其還能消除腎炎患者的蛋白尿,保護肝髒,防止肝糖原減少。
芪,下半身氣虛也可以用黃芪。
三種腎虛慎用黃芪
腎病屬陰虛,濕熱、熱毒熾盛者用黃芪一般會出現毒副作用,應禁用。因為黃芪性味甘、微溫,陰虛患者服用會助熱,易傷陰動血;而濕熱、熱毒熾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須服用黃芪,一定要配伍運用。
陰虛的表現:有手足心熱、口咽幹燥、腰酸腰痛、潮熱盜汗、失眠多夢、舌質紅無苔、脈細數等。濕熱的表現:有口苦、口幹、舌苔黃膩等。熱毒熾盛的表現:有各種化膿性感染,如痤瘡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表現為滿面通紅、咽紅、咽幹、咽痛、口苦口幹、唇舌紅绛、舌苔黃燥、脈滑數等。
陰虛患者使用黃芪,必須配伍養陰藥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參、麥冬、天冬、玉竹等。濕熱患者必須配伍清利濕熱藥,如黃連、茵陳、黃芩等。熱毒熾盛的患者必須配伍清熱解毒藥,如黃連、栀子、大黃、敗醬草等。
黃芪食療價值: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産于内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春秋采挖,除去須根、根頭,曬幹。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注意事項
黃芪不可大量服用,在發熱和陰氣不足的狀态下也不可以服用, 疼痛濕氣條件下也不可以使用.
黃芪配人參
人參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可大補元氣,補肺益脾,生津安神。人參大補元氣,常用于急救,如獨參湯治氣虛欲脫。大失血後,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人參可益氣固脫,急煎服後脫症消失,血壓恢複,可為搶救營得時間。因可補肺益脾,也用于肺氣虛及脾虛。熱病後之氣陰兩虛及消渴患者用之,可益氣生津止渴。氣血兩虛,心神不安患者用之,可益心氣,安心神。人參補氣兼能養陰,其性守而不走;黃芪補氣兼能扶陽,走而不守。二藥為伍,一動一靜,陰陽兼顧,通補無瀉,補氣之力大增。脾虛用之鼓舞中氣;肺虛用之補氣固表。人參常用量3~15克,另煎。急救用人參一味急煎,稱獨參湯,每次用9~30克。
黃芪配防風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肝、脾經。功能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主治外感風寒,頭痛,目眩,項強,風寒濕痹,骨節酸痛,四肢攣急,破傷風,風疹瘙癢等病症。一般生用,止瀉炒用,止血炒炭用。血虛痙急或頭痛不因風邪者忌服。黃芪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防風祛風解表,勝濕解痙,止瀉止血。
黃芪甘溫補氣固表扶正,防風辛散祛風解表驅邪。二藥伍用,防風辛散溫通,可載黃芪補氣之功達于周身,黃芪得防風疏散之力而不斂邪,防風得黃芪之固表而不散洩。二藥合用,散中寓補,補中兼疏,動靜結合,相輔相成。主治表虛自汗,四肢酸楚等症;虛人易患的感冒諸症。防風常用量3~9克。
黃芪配當歸
黃芪配當歸,名曰當歸補血湯,由黃芪與當歸以5比1的比例構成,功能補氣生血。方中重用黃芪,其用量五倍于當歸,其義有二:一是本方證為陰血虧虛,以緻陽氣浮越散亡,此時,恐一時滋陰補血固裡不及,陽氣外亡,故重用黃芪補氣而專固肌表;二是有形之血生于無形之氣,故用黃芪大補脾肺之氣,以資化源,使氣旺血生。配以少量當歸養血和營,則浮陽秘斂,陽生陰長,氣旺血生,虛熱自退。主治血虛陽浮發熱證,婦人經期、産後血虛發熱頭痛,瘡瘍潰後久不愈合等。
以上就是使用黃芪補氣血的方法,但小編要提醒大家的是,一般來說,黃芪泡水代茶喝,至少要堅持半個月以上,才能有增強免疫力、補脾肺、增強體質的養生效果,因此,堅持很重要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