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常聽到“濕氣重”這個概念,很多人卻不知道濕氣是怎麼來的,以及該如何祛除。若喜食冷飲、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會損傷脾胃導緻脾虛,或損傷人體陽氣,化生濕氣。濕氣重的人,晨起舌苔厚膩,大便愛粘馬桶,面部油脂多,多汗且黏,口黏膩或甜;或四肢浮腫、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渾濁;或頭身重困,關節疼痛重着、肌膚麻木;女性白帶過多。下面作文庫知識百科推薦化痰祛濕的 食物,可根據情況選用。
赤小豆山楂薏仁粥
取赤小豆50克、薏仁50克、白扁豆20克、茯苓15克、生山楂20克、粳米100克;除粳米外,其他材料放入鍋中浸泡30分鐘;粳米洗淨,倒入浸泡食材的鍋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10分鐘後改小火煮20分鐘即可,趁熱食用。
方中,茯苓為利水消腫之要藥,也可用于脾虛諸證,與薏仁配伍,有利水滲濕、健脾安神的作用;赤小豆能利濕消腫、清熱退黃、解毒排膿。白扁豆性微溫、味甘,歸脾、胃經,有補脾化濕的功效。山楂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這道藥膳對于痰濕體質兼有心神不安、食欲差等症狀有較好作用。需注意的是,脾胃虛弱、胃酸過多者禁食此方。
需注意的是,赤小豆與我們平時吃的紅豆是有區别的。紅豆的形狀更接近于橢圓,而赤小豆是圓柱狀,看上去十分細長;紅豆看上去顔色亮,赤小豆雖然也是紅褐色,但有些發暗;口感上,紅豆十分軟糯,赤小豆則有些硬,比較适合煮粥;在療效上,赤小豆的功效比紅豆強,所以中醫多用赤小豆入藥。
山藥冬瓜粳米粥
取山藥100克、冬瓜150克、粳米200克;冬瓜、山藥去皮、洗淨、切厚片,蔥、姜洗淨切末;鍋内放油燒熱,放入蔥絲、姜末略爆,加入清水煮沸;放入山藥、冬瓜,中火煮至熟透;粳米淘洗幹淨,倒入鍋中,小火慢煮30分鐘;加入鹽、蔥末等調味即可。
方中,山藥味甘性平,歸肺、脾、腎經,滋補性強,既補氣又益陰,乃平補肺脾腎之佳品。《本草綱目》中記載,山藥有“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強陽、益腎氣、健脾胃、止洩痢”等功效。冬瓜味甘淡,性微寒,歸肺、大小腸、膀胱經,《本草備要》中記載,冬瓜“寒瀉熱,甘益脾,利二便、水腫,止消渴,散熱毒、癰腫”。兩者相輔,起到健脾、益氣、利濕之效。
茯苓麥冬小米粥
準備茯苓15克、麥冬15克、小米100克;茯苓和麥冬放入鍋中,加适量清水煎煮成濃汁,去渣留汁備用;小米洗淨,倒入鍋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後倒入藥汁,改小火繼續煮30分鐘即可。可做主食,每日兩次服用。
方中,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的作用。《本草新編》中記載:“麥門冬,瀉肺中之伏火,清胃中之熱邪,補心氣之勞傷,止血家之嘔吐,益精強陰,解煩止渴,美顔色,悅肌膚,退虛熱,解肺燥”。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甯心安神的功效。《用藥心法》中記載:“茯苓,淡能利竅,甘以助陽,除濕之聖藥也。味甘平補陽,益脾逐水,生津導氣”。這道藥膳對于脾虛濕熱兼有心陰不足、心胸煩熱、驚悸失眠、口幹舌燥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去濕氣食物及食療方
1、薏米
中醫稱薏米為“薏苡仁”,是祛濕消腫的上品。薏米是清除體内濕毒的好食物,又有抗癌作用。盛夏時節陰雨連綿,空氣濕黏,很多人都會“傷暑”,這時吃些薏米粥,可以起到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的作用。
推薦食譜:薏米紅豆湯
不需考慮什麼比例,将兩種食材各抓一把來熬湯,可放點冰糖,祛濕效果極佳。其有效成分大半在湯裡,因此可灌入瓶中帶到單位去喝。建議不加大米,大米有濕氣,雖然口感好但會使功效大打折扣。
2、鯉魚
夏季氣候溫熱潮濕,适當喝些鯉魚湯,有助于祛濕開胃、利水消腫。而從營養學角度來說,鯉魚富含優質蛋白、礦物質和維生素,極易被消化吸收。
推薦食譜:鯉魚湯
鮮鯉魚1000 克、蔥白15 克、荜茇5 克、料酒10 克、川椒10 克、味精1 克、生姜.15 克、醋15 克、香菜30 克、精鹽10 克,鮮鯉魚去鱗鰓、内髒,洗淨,切成3 厘米的小塊;将蔥、姜拍破。将荜茇、鯉魚、蔥、姜、川椒、精鹽、料酒放入鍋内加水适量,置武火燒沸,移文火上炖熬約40 分鐘。加入醋和味精後,即可出鍋。
3、白扁豆
白扁豆就是一味補脾暖胃,化濕消暑、補虛止瀉的藥食兩宜佳品。
推薦食譜:白扁豆大米粥
白扁豆25g、大米50g、清水1000ml。将白扁豆洗淨後泡8-10個小時,大米洗淨,用清水泡1個小時後,與白扁豆放入砂鍋中,砂鍋中加入清水,大火煮開,小火炖至扁豆熟軟即可。
4、荷葉
荷葉色青綠,氣芬芳,是傳統藥膳中常選用的原料。荷葉有清暑利濕、升發清陽、涼血止血等功效。近代研究證實,荷葉有良好的降血脂、降膽固醇和減肥的作用,其食療範圍進一步擴大。
推薦食譜:荷葉煮茶
這是涼茶的經典配方,有清暑利濕、涼血止血的作用。将荷葉撕成小片,用開水沖泡就可以了,淡淡的清香,再配點冰糖,一天喝兩次,的确是夏季美飲。其實,荷葉茶是四季飲品,夏季祛濕,秋冬季也可降脂。很多人在夏天收集荷葉,晾曬後在秋冬季泡水喝,的确是不錯的主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