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尤其是瘦子很多都有吃了東西就想大便這樣的問題,很多人都認為隻是腸功能不佳,這樣的認知不全面也不科學。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是脾胃虛弱所導緻的,這其實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疾病,主要由生活不規律導緻。今天們就借此機會給大家講述脾胃虛弱具體有哪些症狀和防止?
脾胃虛弱的病程比較長,洩瀉有時輕,有時重,而且還時好時壞。大便稀溏,顔色淡而且沒有臭味,會夾雜着沒有被消化掉的食物殘渣,而且很容易在吃過東西之後出現腹瀉的情況,吃多了還會腹脹、大便多。但是平時卻是食欲不振,面色萎黃,神疲倦怠,形體瘦弱,舌質淡,苔薄白,脈虛無力。
如表現為脾氣虛則見
脘腹脹滿,食後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飲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體消瘦,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或白,或肢體浮腫,舌淡苔白,脈緩弱無力。
如表現為脾陽虛則見
腹脹納少,腹痛綿綿,喜溫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或肢體困重,或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見白帶多質稀。舌質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如表現為脾不統血則見
為脾氣虛則運化無力,氣血虧虛,可見食少,腹脹,便溏,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緩弱。一為多種出血症狀,如便血,尿血,月經過多,崩漏等。便血而屬脾不統血者,以大便下血,血便混雜,或先便後血,血色紫暗,或大便漆黑,兼見脾氣虛症狀;崩漏而屬脾不統血者,表現為暴崩下血,或淋漓不盡,色淡質薄,面色白或虛浮,身體倦怠,四肢不溫,氣短懶言,納呆便溏等。
如表現為中氣下陷則見
面色淡白,眩暈易汗,短氣,倦怠,食少,便溏、腹部重墜,便意頻數,小便渾濁如米泔等。多見于胃下垂、腎下垂、子宮下垂、脫肛及慢性腹瀉等病。
如表現為胃陰虛則見
見口幹唇燥,嘈雜,幹嘔,飲食減少,或吞咽不利,食後胸膈不适,大便幹結,舌紅中心幹,少苔,或舌光、幹绛,脈細數等。
如表現為脾胃虛寒則見
有隐隐的胃痛,冷熱都不适,喜歡溫熱以及按壓,空腹的時候疼痛最為嚴重,吃過東西之後稍有好轉,勞累或者是吃了冷的食物以及受涼發作就會更加嚴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
另外可見于腸炎引起,建議當地中醫院看中醫辨證施治,确診後再進行治療,平時注意飲食,不要吃生冷食物。
可見吃了東西就想大便的人症狀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基于每種不同的情況我們應該對症下藥,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内把可見吃了東西就想大便這樣情況給扼殺掉。當然我們不能等到發生了這樣的情況才重視,在日常的生活中,還是要注意規律飲食,不要吃地溝油等不幹淨的食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