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一直被冠以“垃圾食品”的名号,對泡面的诋毀已不僅限于“油炸食品”“高油高鹽”等槽點,甚至衍生出“泡面毒性”“高防腐劑”等傳言,很多人在吃泡面的時候,甚至都帶有深深的負罪感,泡面真的像人們說的那麼不堪嗎?真的吃完就跟中毒似的嗎?但其實,泡面可沒你想的那麼垃圾。但是吃泡面的時候,也不要太随性,還是要少吃。下面,和作文庫知識百科一起看看關于方便面的相關知識吧。
1、吃包泡面要解毒32天?
很多人應該聽過這些說法——“一包泡面的‘毒性’要兩周才能消化”“吃一包泡面解毒需要32天”“泡面一個月隻能吃一包”。
真是這樣嗎?仔細查看泡面的配料表,可以看見密密麻麻的添加劑,這麼多食品添加劑,吃多了不會傷身體嗎?其實能加入食品中的添加劑都是符合國家要求的,隻要不是天天吃,并且吃很多包泡面,對身體是沒有什麼影響的。
食物中各種成分進入人體後,會有以下幾種可能:
1.不被吸收,經胃腸道直接排到體外;
2.被吸收進入血液,在肝髒的作用下被分解成其他物質,也就是通常說的“解毒”;
3.經肝髒分解的産物,或者沒有被分解的物質,經過腎髒過濾随尿液排到體外;
4.部分随着血液循環到達身體某些部位,危害細胞正常活動而産生危害。
泡面隻會出現前三種情況,而且分解和排出的速度都是由具體成分決定,不是遵循所謂肝髒的“32天解毒周期”。也就是說,有的物質排出得很快,有的物質排出得比較慢。
其實泡面真正的問題還是高熱量和高鹽,因此為了身體健康,不必要的時候還是不要吃太多泡面。
2、泡面添加很多防腐劑?
這種說法就更不科學了。泡面裡可能含有防腐劑,但也隻是極少的量(有的品牌沒有)。泡面常由幾部分組成:面餅、菜包、粉包、醬包、油包。
面餅的水分含量很低,水活度也很低,無法被微生物利用,不需要防腐劑。但是面粉本身含有極少量天然的苯甲酸,因此面餅被檢出防腐劑成分是正常的。
菜包、粉包分為幹燥的和含水的。幹燥的蔬菜水分含量極少,微生物無法生長,因此不需要用防腐劑。含水的菜包,例如酸菜包,因為特别鹹、特别油,不适合微生物的生長,不需要用防腐劑,醬料包也是如此。但是有的配料可能在廠家購入時就含有防腐劑,按照食品添加劑的“帶入原則”,這個防腐劑是可以不标示的。
添加防腐劑是防止食物腐敗的一種方式,按照國家規定來使用防腐劑并不會引起健康問題,因此大家也不必對防腐劑過度恐慌。泡面幹燥、高油、高鹽的特性使得它天生就不怕腐敗,企業從成本控制和讓消費者放心的角度,一般不會主動添加防腐劑。
泡面冷知識:泡3分鐘吃起來更香
泡面要泡3分鐘,是泡面發明者日籍台灣人安藤百福确定的。
3分鐘是一個心理學伎倆。随着食品工藝的進步,1分鐘也能讓面條變熟,但是人在面對食物的時候,等上3分鐘,面的香味刺激加上等待,會讓人胃口變好,吃起來覺得更美味。如果等上5分鐘就有點兒失去耐心了,食物的氣味對鼻子的刺激慢慢減弱,就覺得沒那麼好吃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